雷达天线举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524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包括通过集成块一连接的油箱和单相卧式电机,在集成块一上连接集成块二,集成块二上设有一组进出油口用以与雷达天线相连,设在油箱中的吸油泵与单相卧式电机相连,液压油经吸油泵泵出后通过集成块一和集成块二中的油路传输到雷达天线的油缸中,在集成块一上设有单向阀和系统压力调节阀,在集成块二上顺着液压油流出至雷达天线的油路方向依次设有电磁换向阀、双向调速阀、双向平衡阀、分流集流阀和电磁球阀,在油箱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平稳,能实现雷达天线的自动架设和撤收,运行速度可控,可实现提高定位精度和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故障率的目标。

Radar antenna lif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达天线举升系统
本技术属于雷达天线
,具体涉及一种雷达天线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化战争对地面雷达的机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雷达机动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一部雷达由某阵地工作状态经快速撤收、运输到另一阵地并重新展开恢复到工作状态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对车载机动式雷达,采取高可靠、高自动化的天线举升机构实现雷达运输和工作状态的相互转换,既有利于雷达非工作状态的运输,提高机动性,又有利于提高天线中心物理高度,克服近距遮挡,扩大雷达的探测区域。实现雷达天线举升的方式主要有机电式和液压式两种,与机电驱动和控制系统相比,液压系统具有机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大、运行平稳和控制简单的优点,因此更加适合应用在地面高机动雷达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操作省力且可实现雷达天线自动架设和撤收的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包括通过集成块一连接的油箱和单相卧式电机,在集成块一上连接集成块二,集成块二上设有一组进出油口用以与雷达天线相连,设在油箱中的吸油泵的泵轴与单相卧式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液压油经吸油泵泵出后通过集成块一和集成块二中的油路传输到雷达天线的油缸中,在集成块一上设有单向阀和系统压力调节阀,在集成块二上设有开关阀式压力表,在集成块二上顺着液压油流出至雷达天线的油路方向依次设有电磁换向阀、双向调速阀、双向平衡阀、分流集流阀和电磁球阀,在油箱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系统的动作由PLC控制系统整体控制。进一步地,在两个雷达天线上各自设有一个位移传感器。进一步地,在油箱上还设有液压手动应急泵,液压手动应急泵通过单向阀一与设在集成块二上的手动泵接口连接,所述手动泵接口与集成块二内的油路相通。进一步地,在吸油泵的液压油进口端设有吸油过滤器。进一步地,在油箱内的回油口处设有网式滤油器。进一步地,在油箱上设有系统测压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公开的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平稳,能实现雷达天线的自动架设和撤收,运行速度可控,可实现提高定位精度和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故障率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的原理图。1-油箱,2-单相卧式电机,3-雷达天线,4-吸油泵,5-单向阀,6-系统压力调节阀,7-开关阀式压力表,8-电磁换向阀,9-双向调速阀,10-双向平衡阀,11-分流集流阀,12-电磁球阀,13-液位显示计,14-液压手动应急泵,15-单向阀一,16-吸油过滤器,17-网式滤油器,18-系统测压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包括通过集成块一连接的油箱1和单相卧式电机2,为了降低集成块一的整体高度,在集成块一上连接集成块二以达到液压分流的目的,集成块二上设有一组进出油口用以与雷达天线3相连,设在油箱1中的吸油泵4的泵轴与单相卧式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以获得吸油动力,液压油经吸油泵4泵出后通过集成块一和集成块二中的油路从出油口传输到雷达天线3的油缸中以控制天线的举升和回落,在集成块一上设有控制油路方向的单向阀5和系统压力调节阀6,在集成块二上还另增设了一个可视的开关阀式压力表7,该压力表与集成块二中的油路相通,当经过集成块一内油路的液压油流向开关阀式压力表7,将压力表上的开关阀打开就能显示出系统的压力,这样能更加方便且直观的观测出系统中压力的变化,如需更换压力表时将开关阀关闭进行更换。在集成块二上顺着液压油流出至雷达天线3的油路方向依次设有电磁换向阀8、双向调速阀9、双向平衡阀10、分流集流阀11和电磁球阀12用以控制雷达天线3的动作,在油箱1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13,电磁换向阀8用于调控变换液压油的流动方向;双向调速阀9主要用于控制雷达天线3举升和回收的速度;双向平衡阀的作用是:因为在管道的各个部分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或流量差,为减小或平衡该差值,在相应的管道之间安设阀门,用以调节两侧压力的相对平衡,或通过分流的方法达到流量的平衡,主要作用是产生背压,防止负载因自重下落,使运动平稳;分流集流阀11能根据实际需要自动的分配液压油缸中每个腔的流量保证运行平稳;当电磁换向阀8处于中位时,电磁球阀12失电后关闭,封闭雷达天线两腔的油液,这时活塞就不能因外力作用而产生移动,起到锁住油路、使液压油停止循环流动以定位雷达天线的目的,保证雷达天线运行更加平稳。在油箱1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13以便随时观察油箱内部液压油的量,方便及时添加。为了应对单相卧式电机2故障或停电等突发情况,在油箱1上还设有液压手动应急泵14,液压手动应急泵14的泵出口通过单向阀一15与设在集成块二上的手动泵接口连接,所述手动泵接口与集成块二内的油路相通。为了保证经吸油泵4泵出的液压油中无残渣,在吸油泵4的液压油进口端设有吸油过滤器16。为了保证回油的清洁,在油箱1内的回油口处设有网式滤油器17。在油箱1上设有系统测压口18,需要时可与测压装置连接进行测压,系统测压口可用于监控整个系统的压力。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参考图1,当需要举升雷达天线3时,首先将单相卧式电机2通电起动,带动吸油泵4旋转输出高压力的液压油,液压油经过单向阀5后到达电磁换向阀8阀口,电磁换向阀8得电后其左腔油路接通,液压油依次经过双向调速阀9、双向平衡阀10、分流集流阀11和电磁球阀12,最终送入雷达天线3的油缸使天线举升;由于两根天线共用一个电磁换向阀8来控制油路势必会给两根天线的运行造成不同步的现象,因此我们除了在系统中安装分流集流阀11外还另设了两个电磁球阀12来控制油路,当两根天线中的任何一根天线到位后通过位移传感器给PLC信号,使通往该天线的油路上的电磁球阀12失电,而另一根天线还可正常运行不受影响,两根天线都到位后则两个电磁球阀均失电,系统保压在当前状态。反之,当两根雷达天线3需要回收的时候,电磁换向阀8得电使其右腔油路接通,液压油经过双向调速阀9、双向平衡阀10、分流集流阀11和电磁球阀12,最终进入雷达天线3的油缸使天线回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集成块一连接的油箱(1)和单相卧式电机(2),在集成块一上连接集成块二,集成块二上设有一组进出油口用以与雷达天线(3)相连,设在油箱(1)中的吸油泵(4)的泵轴与单相卧式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液压油经吸油泵(4)泵出后通过集成块一和集成块二中的油路传输到雷达天线(3)的油缸中,在集成块一上设有单向阀(5)和系统压力调节阀(6),在集成块二上设有开关阀式压力表(7),在集成块二上顺着液压油流出至雷达天线(3)的油路方向依次设有电磁换向阀(8)、双向调速阀(9)、双向平衡阀(10)、分流集流阀(11)和电磁球阀(12),在油箱(1)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13),系统的动作由PLC控制系统整体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雷达天线自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集成块一连接的油箱(1)和单相卧式电机(2),在集成块一上连接集成块二,集成块二上设有一组进出油口用以与雷达天线(3)相连,设在油箱(1)中的吸油泵(4)的泵轴与单相卧式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液压油经吸油泵(4)泵出后通过集成块一和集成块二中的油路传输到雷达天线(3)的油缸中,在集成块一上设有单向阀(5)和系统压力调节阀(6),在集成块二上设有开关阀式压力表(7),在集成块二上顺着液压油流出至雷达天线(3)的油路方向依次设有电磁换向阀(8)、双向调速阀(9)、双向平衡阀(10)、分流集流阀(11)和电磁球阀(12),在油箱(1)上设有加油口和油位显示计(13),系统的动作由PLC控制系统整体控制。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诺盟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