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04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流体室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第一内插口、连接出水管的第二内插口,所述流体室底部为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快接组件,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台阶b、台阶c;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高于流体室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增压泵在净水器内部的所占空间;并且水管折弯时O形圈不会过度挤压,密封性更好。

Head structure of diaphragm boos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隔膜增压泵,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的进出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隔膜增压泵在净水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应用比较多的隔膜增压泵进出水口在流体室的两侧,或者进出水口在流体室顶部的快插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在净水机里所占的空间比较大,不便于安装。随着对净水器等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隔膜增压泵的种类、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快速高效安装成为一种趋势。同时,由于净水系统的内部空间有限,对于减小隔膜增压泵在净水系统的安装空间显得尤为必要。专利CN208456843U“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公开了一种泵头盖结构,泵头盖上设置两个用于连接进出水管的内插口,内插口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进出水管的快接组件;所述的内插口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和台阶b;所述内插口的上端面与流体室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高度。该结构能够节约隔膜增压泵在净水系统的安装空间,但是内插口的上端面与流体室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高度,空间有限导致进出水管插入深度较浅,实际安装过程中管子如有折弯时,O型圈压缩量随着管子的折弯程度变化较大,容易产生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通过设置于泵头盖流体室底部周缘面上的安装孔与隔膜增压泵固定连接,所述流体室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的第一内插口、连接出水管的第二内插口,所述流体室底部为开口的中空腔体,底部中央朝向底部开口方向设有分隔第一内插口与第二内插口的圆环挡圈,位于圆环挡圈内为第二内插口,圆环挡圈外为第一内插口,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快接组件,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台阶b、台阶c;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高于流体室的上端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结构相同,其上端面比流体室的上端面高1-15mm。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比流体室的上端面高1.5-5mm,效果较佳。进一步,所述台阶a孔径大于台阶b孔径,所述台阶b孔径大于台阶c孔径。进一步,所述的快接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卡爪、端盖铁片和端盖。更进一步,所述端盖铁片固定于端盖外圆周面上,所述卡爪安装于端盖内部并可绕端盖自由转动以及沿轴线一定范围的自由移动,所述端盖内嵌于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台阶a内并与内插口形成过盈配合,端盖铁片在其与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插口处形成倒扣。再进一步,所述卡爪上端卡合于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上端面,下端设有倒扣。该倒扣能有效阻止进、出水管被拔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快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底部的内径小于进、出水管外径的一个以上O型圈。O型圈内径稍小于进出水管外径,以确保O型圈的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O型圈有两个,底部的O型圈与台阶b相切,所述进水管、出水管端部与台阶c相切。相比专利CN208456843U,增加了台阶c,进水管、出水管相抵于台阶c,增加管子插入深入,PE材质的进水管、出水管折弯时防止O形圈过度挤压,避免产生漏水。进一步,所述端盖铁片优选覆盖端盖外圆周一圈,防止端盖松动。进一步,所述流体室的上端面上作为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的第一内插口有进水口标志,作为出水口连接出水管的第二内插口有出水口标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比专利CN208456843U,内插口稍高于流体室上端面,在空间上给了增加台阶c的可能,水管插入O型圈端面以下并抵于台阶c上,通过台阶c对水管进行了限位,将O型圈密封压缩变化量降至最低,防止折弯时O形圈过度挤压,导致产生漏水。2、通过将进出水口大部分设置在流体室内部减小了增压泵在净水器内部的所占空间。3、进出水口内设置了快接组件,直接插入水管即可实现连接,拆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剖面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A剖视图;图4为图4中位置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底部开口朝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水管弯曲时结构示意图,(a)本技术,(b)对比结构。图7为管弯曲时结构放大示意图,(a)本技术,(b)对比结构。图中,100-进水管,200-出水管,300-第一内插口,400-第二内插口,500-快接组件,510-卡爪,520-端盖铁片,530-端盖,540-O型圈,600-流体室,610-流体室上端面,620-台阶a,630-台阶b,640-台阶c,650-进水口标志,660-出水口标志,670-圆环挡圈,680-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1-6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底部为开口的中空腔体,流体室底部的周缘面上设置有安装孔680,通过该安装孔与隔膜增压泵固定连接,底部中央朝向底部开口方向设有圆环挡圈670。流体室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100的第一内插口300、连接出水管200的第二内插口400,第二内插口400位于圆环挡圈670内,第一内插口300位于圆环挡圈670外。第一内插口作为进水口,在其附近的流体室上端面上设有进水口标志650,同样,第二内插口处也设有出水口标志660。如图5所述,通过圆环挡圈670分隔进、出水口。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略高于流体室的上端面610,本实施例为高2mm。第一内插口300、第二内插口40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快接组件500,快接组件包括端盖530、卡爪510、端盖铁片520与2个O型圈540,从图1中可看到,端盖铁片520均匀固定于端盖530外圆周面上并环绕端盖530一周。从图3、4中可以观察到,为了配合安装快接组件和水管,内插口为三级环形台阶结构,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620、台阶b630、台阶c640,台阶a孔径大于台阶b孔径,所述台阶b孔径大于台阶c孔径。两个O型圈540并行放置于台阶b中,最内侧O型圈安装于台阶b上并与台阶b的台阶面相切。卡爪510安装于端盖530内部,卡爪510一端面与端盖530端面重合并可绕端盖530自由转动以及沿轴线一定范围的自由移动,端盖530内嵌于内插口台阶a内并与内插口形成过盈配合,端盖铁片520在其与内插口的插口处形成倒扣,防止端盖松动,卡爪510上端卡合于内插口上端面,下端设有倒扣,该倒扣能有效阻止进、出水管被拔出。本技术提供的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不需要再采用连接件连接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直接插接至对应内插口即可实现连接,如图4所示,进水管100经过卡爪510、端盖530、O型圈540与台阶c的台阶面接触,被台阶c所限位。O型圈540的内径比进、出水管1的外径稍小,起到密封作用。卡爪510可根据水管的管径沿轴线做一定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通过设置于泵头盖流体室底部周缘面上的安装孔(680)与隔膜增压泵固定连接,所述流体室(60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100)的第一内插口(300)、连接出水管(200)的第二内插口(400),所述流体室(600)底部为开口的中空腔体,底部中央朝向底部开口方向设有分隔第一内插口与第二内插口的圆环挡圈(670),位于圆环挡圈内为第二内插口(400),圆环挡圈外为第一内插口(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插口(300)、第二内插口(40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快接组件(500),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620)、台阶b(630)、台阶c(640);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高于流体室(600)的上端面(6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通过设置于泵头盖流体室底部周缘面上的安装孔(680)与隔膜增压泵固定连接,所述流体室(60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100)的第一内插口(300)、连接出水管(200)的第二内插口(400),所述流体室(600)底部为开口的中空腔体,底部中央朝向底部开口方向设有分隔第一内插口与第二内插口的圆环挡圈(670),位于圆环挡圈内为第二内插口(400),圆环挡圈外为第一内插口(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插口(300)、第二内插口(400)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进水管、出水管的快接组件(500),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从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台阶a(620)、台阶b(630)、台阶c(640);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高于流体室(600)的上端面(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插口(300)、第二内插口(400)结构相同,其上端面比流体室的上端面(610)高1-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插口、第二内插口的上端面比流体室的上端面高1.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增压泵泵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a(620)孔径大于台阶b(630)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振金玲珑张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夫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