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516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25
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为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地基加固结构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行的施工方法支持。包括如下步骤:①进行加固桩桩位平面定位;②采用柱锤机对地基进行柱锤开孔施工,柱锤冲孔至软土层表面;③在柱锤孔四周间隔向软土层内打入竖向钢筋;④拌合混凝土拌和料,其放置时间小于其初凝时间;⑤从地面向柱锤孔内放置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深长麻袋;⑥向深长麻袋内分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分层采用柱锤轻夯混凝土拌合料;⑦待混凝土拌合料凝固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段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层向混凝土拌合料顶部填入上部夯填料;⑧再分层逐级填入上部夯填料;⑨在加固地基上铺设缓冲垫层;⑩在缓冲垫层上分层施工填方工程。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waste dump on soft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沿海地区分布有大量软土地基,当软土地基被作为建筑垃圾场地使用后需要重新利用时,需要对这种复杂的地基进行加固,在工程实践中有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的案例,其存在的问题是工程投资巨大,其它单一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则难以实现对这种复杂地基有效处理。本申请人在专利号ZL201110056535.7的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其地基包括由下而上的下覆硬土层、软土层、建筑垃圾层和上部填筑层,上部填筑层以下纵向、横向设置穿过建筑垃圾层及软土层的加固桩,加固桩由穿过软土层的混凝土拌合料桩段和穿过建筑垃圾层的柱锤冲扩桩段复合构成。该专利技术专利结构简单、耐久性好,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中未提出合适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所提出的采用混凝土拌合料桩段在软土层中如何实施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应用的关键。由于传统的散粒料在软土地层中难以成桩,该专利采用的是混凝土拌合料,但混凝土拌合料虽然加了混凝土料,但其在软土中由于约束低,也难以形成有效桩体,并且极易被软土污染甚至也不能形成桩体;此外,在软土小约束条件下,混凝土拌合料极易扩散,从而需要填入的混凝土拌合料数量大增,其经济性也就变得不明显甚至不具经济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有利于该地基加固措施的推广应用。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以在软土地层内形成连接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料桩体,为软土上部的建筑垃圾夯填提供良好支撑,为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地基加固结构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行的施工方法支持。本专利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在地基表面进行加固桩桩位平面定位;②在加固桩位置采用柱锤机对地基进行柱锤开孔施工,柱锤冲孔至软土层表面;③在柱锤孔四周间隔向软土层内打入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下端进入地基硬层内;④拌合混凝土拌和料,其放置时间小于其初凝时间;⑤从地面向柱锤孔内放置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深长麻袋,至软土层顶部,深长麻袋顶部及剩余长度在地基上临时固定;⑥向深长麻袋内分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分层采用柱锤轻夯混凝土拌合料,直至混凝土拌合料在深长麻袋的约束下压入软土层底部;⑦待混凝土拌合料凝固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段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层向混凝土拌合料顶部填入上部夯填料,先期1-2m高度采用低能量柱锤夯击;⑧再分层逐级填入上部夯填料,分层逐级提高柱锤夯击能量,直至地基表层设计高度,形成柱锤冲扩桩段,完成加固桩和地基加固施工形成加固地基;⑨在加固地基上铺设缓冲垫层;⑩在缓冲垫层上分层施工填方工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袋装混凝土拌合料在竖向钢筋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下易压入软土层底部,同时压入软土中的混凝土拌合料不会产生大的扩散并且不会造成软土挤入现象,从而能形成连接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料桩体,也为软土上部的建筑垃圾夯填提供了良好支撑,提出的施工方法能有效保证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地基加固结构的有效实施,为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地基加固结构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行的施工方法支持,并具有施工简单、经济、环保和有利于推广应用等特点。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图1是一种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的断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E局部的放大图。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地基硬层A、软土层B、建筑垃圾层C、填方工程D、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竖向钢筋11、深长麻袋12、混凝土拌合料13、柱锤冲扩桩段20、上部夯填料21、缓冲垫层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专利号ZL201110056535.7的专利技术专利所提出的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其地基包括由下而上的地基硬层A、软土层B、建筑垃圾层C和填方工程D。所述填方工程D以下纵向、横向设置穿过建筑垃圾层C及软土层B的加固桩,加固桩桩顶于建筑垃圾层C顶面上铺设缓冲垫层30。所述加固桩由穿过软土层B的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和穿过建筑垃圾层C的柱锤冲扩桩段20复合构成。所述混凝土拌合料桩10采用混凝土拌合料,根据软土层成桩效果决定混凝土标号,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15,要求混凝土拌合料成桩效果不低于散体桩效果。所述柱锤冲扩桩段20置于混凝土拌合料桩10之上,待混凝土拌合料桩10初凝后施工柱锤冲扩桩,与混凝土拌合料桩10相接的2m桩长柱锤冲扩能量应适当降低。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在地基表面进行加固桩桩位平面定位;②在加固桩位置采用柱锤机对地基进行柱锤开孔施工,柱锤冲孔至软土层B表面;③在柱锤孔四周间隔向软土层B内打入竖向钢筋11,竖向钢筋11下端进入地基硬层A内;④拌合混凝土拌和料13,其放置时间小于其初凝时间;⑤从地面向柱锤孔内放置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深长麻袋12,至软土层B顶部,深长麻袋12顶部及剩余长度在地基上临时固定;⑥向深长麻袋12内分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13,分层采用柱锤轻夯混凝土拌合料13,直至混凝土拌合料13在深长麻袋12的约束下压入软土层B底部;⑦待混凝土拌合料13凝固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层向混凝土拌合料13顶部填入上部夯填料21,先期1-2m高度采用低能量柱锤夯击;⑧再分层逐级填入上部夯填料21,分层逐级提高柱锤夯击能量,直至地基表层设计高度,形成柱锤冲扩桩段20,完成加固桩和地基加固施工形成加固地基;⑨在加固地基上铺设缓冲垫层30;⑩在缓冲垫层30上分层施工填方工程D。所述步骤③中,竖向钢筋11下端进入地基硬层A的深度不小于0.5m,上端高出软土层B顶部的高度不小于0.5m。所述步骤⑤中,所述深长麻袋12的直径大于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桩体直径,设置高度大于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桩体高度。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些原理及操作步骤,并非是要将本专利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步骤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①在地基表面进行加固桩桩位平面定位;/n②在加固桩位置采用柱锤机对地基进行柱锤开孔施工,柱锤冲孔至软土层(B)表面;/n③在柱锤孔四周间隔向软土层(B)内打入竖向钢筋(11),竖向钢筋(11)下端进入地基硬层(A)内;/n④拌合混凝土拌和料(13),其放置时间小于其初凝时间;/n⑤从地面向柱锤孔内放置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深长麻袋(12),至软土层(B)顶部,深长麻袋(12)顶部及剩余长度在地基上临时固定;/n⑥向深长麻袋(12)内分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13),分层采用柱锤轻夯混凝土拌合料(13),直至混凝土拌合料(13)在深长麻袋(12)的约束下压入软土层(B)底部;/n⑦待混凝土拌合料(13)凝固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层向混凝土拌合料(13)顶部填入上部夯填料(21),先期1-2m高度采用低能量柱锤夯击;/n⑧再分层逐级填入上部夯填料(21),分层逐级提高柱锤夯击能量,直至地基表层设计高度,形成柱锤冲扩桩段(20),完成加固桩和地基加固施工形成加固地基;/n⑨在加固地基上铺设缓冲垫层(30);/n⑩在缓冲垫层(30)上分层施工填方工程(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上覆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地基表面进行加固桩桩位平面定位;
②在加固桩位置采用柱锤机对地基进行柱锤开孔施工,柱锤冲孔至软土层(B)表面;
③在柱锤孔四周间隔向软土层(B)内打入竖向钢筋(11),竖向钢筋(11)下端进入地基硬层(A)内;
④拌合混凝土拌和料(13),其放置时间小于其初凝时间;
⑤从地面向柱锤孔内放置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深长麻袋(12),至软土层(B)顶部,深长麻袋(12)顶部及剩余长度在地基上临时固定;
⑥向深长麻袋(12)内分层装入混凝土拌合料(13),分层采用柱锤轻夯混凝土拌合料(13),直至混凝土拌合料(13)在深长麻袋(12)的约束下压入软土层(B)底部;
⑦待混凝土拌合料(13)凝固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段(10)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分层向混凝土拌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裕春李安洪封志军周成庞应刚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