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858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地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地基,包括基桩座,基桩座包括定位桩、支撑单元和立桩,定位桩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单元,三个支撑单元均匀环设在定位桩的上端,支撑单元的上端设置有立桩,支撑单元上端延伸到立桩中,三个支撑单元均匀环设在立桩上,基桩座位于桩间土层中,桩间土层上端设置有褥垫层,褥垫层上端设置有基础,立桩上端贯穿褥垫层,且立桩端部延伸到基础中,立桩包括立座和主钢筋,主钢筋贯穿立座,主钢筋上端延伸到基础中,主钢筋下端贯穿桩间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设计实现基桩座在竖直支撑建筑物的前提下,还可以多方向的支撑建筑物,提高了整个复合地基的稳定性。

A composit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地基
本技术涉及复合地基
,具体为一种复合地基。
技术介绍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地基会使用大量的立桩来确保地基的牢固,一方面立桩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起到支撑作用,建筑建筑物一旦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立桩则会失效。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地基可以多角度的支撑建筑物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地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地基,包括基桩座,所述基桩座包括定位桩、支撑单元和立桩,所述定位桩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单元,三个支撑单元均匀环设在定位桩的上端,所述支撑单元的上端设置有立桩,支撑单元上端延伸到立桩中,三个支撑单元均匀环设在立桩上,所述基桩座位于桩间土层中,桩间土层上端设置有褥垫层,褥垫层上端设置有基础,所述立桩上端贯穿褥垫层,且立桩端部延伸到基础中,所述立桩包括立座和主钢筋,所述主钢筋贯穿立座,所述主钢筋上端延伸到基础中,主钢筋下端贯穿桩间土层,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水泥柱和水泥块,所述水泥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块,水泥柱上端的水泥块延伸到立座中,水泥柱下端的水泥块延伸到定位桩中。优选的,所述定位桩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圆锥,定位桩的圆柱底面上开设有柱状凹槽,水泥块部分延伸到凹槽中。优选的,所述立座形状为圆筒且圆筒一端一体连接圆板,立座的圆筒另一端开设有弧形板状缺口,水泥柱贯穿弧形板状缺口,水泥块位于立座的圆筒内腔,且水泥块上端抵在立座的圆板上。优选的,所述水泥块形状为三棱柱且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为圆弧面,水泥块的圆弧面和水泥柱端部一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构造设计实现基桩座在竖直支撑建筑物的前提下,还可以多方向的支撑建筑物,提高了整个复合地基的稳定性;2.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下,解决了传统建造地基时大量使用立桩的问题,很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定位桩位置分布图;图3为立桩结构示意图;图4为立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定位桩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桩座、2定位桩、3支撑单元、4立桩、5桩间土层、6褥垫层、7基础、8立座、9主钢筋、10水泥柱、11水泥块、12弧形板状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地基,包括基桩座1,基桩座1包括定位桩2、支撑单元3和立桩4,定位桩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单元3,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定位桩2的上端,支撑单元3的上端设置有立桩4,支撑单元3上端延伸到立桩4中,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立桩4上,基桩座1位于桩间土层5中,桩间土层5上端设置有褥垫层6,褥垫层6上端设置有基础7,立桩4上端贯穿褥垫层6,且立桩4端部延伸到基础7中,立桩4包括立座8和主钢筋9,主钢筋9贯穿立座8,主钢筋9上端延伸到基础7中,主钢筋9下端贯穿桩间土层5,支撑单元3包括水泥柱10和水泥块11,水泥柱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块11,水泥柱10上端的水泥块11延伸到立座8中,水泥柱10下端的水泥块11延伸到定位桩2中,这里从原料的成本考虑,基桩座1上的所有结构均可以采用混泥土浇筑钢筋制成,需提前用钢筋制作出零件整体形状,再浇筑混泥土即可制成零件实体。定位桩2形状为圆柱一端一体连接圆锥,定位桩2的圆柱底面上开设有柱状凹槽,水泥块11部分延伸到凹槽中,参考图4,三个水泥块11刚好填充定位桩2的柱状凹槽。立座8形状为圆筒且圆筒一端一体连接圆板,立座8的圆筒另一端开设有弧形板状缺口12,水泥柱10贯穿弧形板状缺口12,水泥块11位于立座8的圆筒内腔,且水泥块11上端抵在立座8的圆板上,参考图3,三个水泥块11刚好填充立座8的圆柱内腔。水泥块11形状为三棱柱且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为圆弧面,水泥块11的圆弧面和水泥柱10端部一体连接,水泥块11的形状如图4所示,为圆柱的三分之一部分。工作原理:工作时建筑物的整体压力作用到基桩座1上,具体为压力作用到立座8上,立座8的向下压力作用到其下方的三个水泥块11上,水泥块11传递给水泥柱10,经过水泥柱10传递给下端的水泥块11,进而压力传递给定位桩2,定位桩2受到反弹土地支撑,进而使基桩座1整体稳定支撑建筑物,立座8受到桩间土层5的支撑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这里来自竖直方向的建筑物压力,本技术还可以起到横向的支撑效果,即建筑物一旦发生水平震动,震动作用到基桩座1上,水泥柱10的倾斜设计起到稳定支撑效果,立座8束缚住三个支撑单元3,三角支撑的效果可以对抗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此外本技术相对传统立桩来说,本技术使用的水泥柱10和立座8总体数量远远少于传统地基的立桩数量。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地基,包括基桩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座(1)包括定位桩(2)、支撑单元(3)和立桩(4),所述定位桩(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单元(3),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定位桩(2)的上端,所述支撑单元(3)的上端设置有立桩(4),支撑单元(3)上端延伸到立桩(4)中,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立桩(4)上,所述基桩座(1)位于桩间土层(5)中,桩间土层(5)上端设置有褥垫层(6),褥垫层(6)上端设置有基础(7),所述立桩(4)上端贯穿褥垫层(6),且立桩(4)端部延伸到基础(7)中,所述立桩(4)包括立座(8)和主钢筋(9),所述主钢筋(9)贯穿立座(8),所述主钢筋(9)上端延伸到基础(7)中,主钢筋(9)下端贯穿桩间土层(5),所述支撑单元(3)包括水泥柱(10)和水泥块(11),所述水泥柱(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块(11),水泥柱(10)上端的水泥块(11)延伸到立座(8)中,水泥柱(10)下端的水泥块(11)延伸到定位桩(2)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包括基桩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座(1)包括定位桩(2)、支撑单元(3)和立桩(4),所述定位桩(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单元(3),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定位桩(2)的上端,所述支撑单元(3)的上端设置有立桩(4),支撑单元(3)上端延伸到立桩(4)中,三个支撑单元(3)均匀环设在立桩(4)上,所述基桩座(1)位于桩间土层(5)中,桩间土层(5)上端设置有褥垫层(6),褥垫层(6)上端设置有基础(7),所述立桩(4)上端贯穿褥垫层(6),且立桩(4)端部延伸到基础(7)中,所述立桩(4)包括立座(8)和主钢筋(9),所述主钢筋(9)贯穿立座(8),所述主钢筋(9)上端延伸到基础(7)中,主钢筋(9)下端贯穿桩间土层(5),所述支撑单元(3)包括水泥柱(10)和水泥块(11),所述水泥柱(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水泥块(11),水泥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一玫王海元孔劲奇刘菲陈忠磊李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