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151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该防护架通过包覆橡胶的钢丝绳对超高车辆进行柔性拦截,其中钢丝绳通过可移动横梁与设置在门式钢架下的阻尼器相连,阻尼器在车辆撞击钢丝绳时产生阻力,对超高车辆进行拦截,阻尼器中的流体介质可在拦截过程中吸收部分车辆动能转换成自身内能,从而减小车辆及乘客的损伤。可移动横梁通过传动钢丝绳与设置在门式钢架底部的卷扬机相连,起到调整限高高度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应不同等级的公路限高要求。

A kind of lifting flexible height limited protective frame based on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限高防护架,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
技术介绍
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对于下穿铁路和公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标志及限高防护架。虽然各类规范均提出设置限高防护架等措施要求,但是并未给出合理有效的结构形式。现有限高防护架多为固定式刚性结构,有以下几点缺陷:第一,当超高车辆一旦没有及时停车,车辆上部结构被限高架切断,容易造成乘客事故的问题;第二,容易导致立柱及基础损坏,使限高防护架整体倾覆,引发二次事故;第三,限高架结构被撞后发生变形损坏,无法继续使用。因此,设计一种不仅能够有效拦截超高车辆,保证桥梁安全,同时还能减小车辆破坏程度,保证乘员安全的限高架显得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提供一种带有阻尼器的柔性限高架。该防护架不但能有限拦截超高车辆;而且由于钢丝绳与橡胶套比较柔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超高车辆的破坏程度,保证乘客的安全;另外该限高架在拦截任务结束之后能自动恢复原状,继续作业;最后该限高架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升降,改变其限行高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设有门式钢架和拦截系统。拦截系统主要由拦截钢丝绳、橡胶套、滑轮及阻尼器构成,其中:阻尼器通过螺栓固定在门式钢架两侧立柱的底部,拦截钢丝绳横穿门式钢架与活塞杆末端连接,拦截钢丝绳外包裹橡胶套,当超高车辆经过门式钢架时,会被包裹橡胶的拦截钢丝绳拦住,拦截钢丝绳带动阻尼器运动,产生的阻尼力使超高车辆被迫减速。所述的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活门、活塞、缸体部件组成,其中:缸体底部通过基座固定在地面上,缸体顶部全部封闭只开有一个圆孔方便活塞杆进出;活塞杆顶部设有方便钢丝绳与阻尼器连接的圆形吊耳。在活塞中间有圆形开口,开口旁边有凹槽,用于安装活门;活门侧部设置销孔,通过插销与活塞连接。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活门关闭,此时流体只能通过活塞上的一圈活塞小孔流动,阻力增加;在活塞向下运动时活门打开,此时缸体内的流体通过圆形开口流动,阻力减小。本专利技术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设有一个主要由卷扬机、传动钢丝绳、竖向滑轮、可移动横梁构成的升降系统,在可移动横梁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时,控制限高架的高度。所述可移动横梁由上下两个工字形钢组成,中间和外侧装有滑轮,传动钢丝绳贴着两个滚轮穿过可移动横梁实现方向的改变;可移动横梁装有八个齿轮,与门式钢架的槽钢上的齿轮配合。所述拦截钢丝绳在门式钢架两侧穿过可移动横梁,通过可移动横梁中的两个滑轮的传动,使拦截钢丝绳的走向先水平方向改变90°,然后竖直方向改变90°,以保证拦截钢丝绳拉力的有效传递,也方便阻尼器的安装。所述的门式钢架主要由方形管焊接而成,局部区域采用螺栓连接,便于结构的安装,安装前需要对在马路两边预埋钢筋混凝土,通过螺栓连接将门式钢架固定,安装成功后门式钢架横跨马路,主要起到支撑和警示作用。在门式钢架的两侧立柱设有用于布置拦截系统和升降系统。本专利技术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中,当超高车辆经过门式钢架时,会被拦截钢丝绳拦住,拦截钢丝绳带动阻尼器运动,产生的阻尼力使超高车辆被迫减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主要的有益效果:1、通过连接阻尼器的钢丝绳对超高车辆进行柔性拦截,并在钢丝绳外包覆橡胶,可增大拦截过程中钢丝绳与超高车辆的摩擦力,避免拦截时钢丝绳滑脱,且外覆橡胶可有效减小拦截过程中对车辆及乘客的伤害;2、与传统纯钢制限高架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阻尼器的使用,减小了拦截刚度,延长了拦截过程中的碰撞时程,从而减小了拦截过程中对超限车辆及司乘人员的伤害;阻尼器中的流体介质(硅油)可将超限车辆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流体介质内能,亦能起到减小车辆损伤的作用;阻尼器中活门的使用可以加速碰撞后钢丝绳的复位,从而使得限高系统可循环作业;3、通过卷扬机、钢丝绳及可移动横梁构成的升降系统,可调整限高高度,适应不同公路等级的限高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拦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阻尼器立体示意图。图4是阻尼器横剖面图。图5中,上图是活塞俯视图,下图是阻尼器拉杆及吊耳示意图。图6中,上图是活门剖面图,下图是活门俯视图。图7是升降系统示意图。图8是移动横梁的示意图。图中:1.门式钢架,2.拦截钢丝绳,3.橡胶套,4.滑轮,5.阻尼器,6.卷扬机,7.可移动横梁,8.槽钢,9.吊耳,10.齿轮,11.支撑杆,12.圆形吊耳,13.活塞杆,14.硅油,15.活门,16.活塞,17.基座,18.缸体,19.圆孔,20.活门销孔,21.活塞开口,22.活塞小孔,23.卷扬机,24.转轮,25.传动钢丝绳,26.固定横梁。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通过包覆橡胶的钢丝绳对超高车辆进行柔性拦截,其中钢丝绳通过可移动横梁与设置在门式钢架下的阻尼器相连,阻尼器在车辆撞击钢丝绳时产生阻力,对超高车辆进行拦截,阻尼器中的流体介质可在拦截过程中吸收部分车辆动能转换成自身内能,从而减小车辆及乘客的损伤。可移动横梁通过传动钢丝绳与设置在门式钢架底部的卷扬机相连,起到调整限高高度的作用,可适应不同等级的公路限高要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不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门式钢架1、拦截钢丝绳2、橡胶套3、滑轮4、阻尼器5、卷扬机6、可移动横梁7、槽钢8、传动钢丝绳25组成,其中:门式钢架1主要由方形管焊接而成,局部区域采用螺栓连接,便于结构的安装,安装前需要对在马路两边预埋钢筋混凝土,通过螺栓连接将门式钢架1固定。安装成功后门式钢架1横跨马路,主要起到支撑和警示作用。两边立柱用于布置拦截系统和升降系统。拦截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拦截钢丝绳2、橡胶套3、滑轮4及阻尼器5构成。所述阻尼器5为核心构件,如图3和图4所示,主要由活塞杆13、活门15、活塞16、缸体18部件组成,其中:缸体18底部与基座17固定连接,基座17上开有圆孔19,方便与地面螺栓连接,活塞杆13顶部为圆形吊耳12,方便钢丝绳与阻尼器的连接。缸体18顶部全部封闭只开有一个圆孔方便活塞杆13进出,圆孔与活塞杆13的精度要求很高,在高压下不能有流体泄露出来。缸体18内腔装有流体介质,流体介质是硅油14。活塞16中间有圆形开口21,开口旁边有凹槽,用于安装活门15。活门15侧部设置销孔20,通过插销与活塞连接。活塞16向下运动时,活门15上翻为打开状态,此时流体可以通过圆形开口流动;活塞16向上运动时,活门盖上呈关闭状态,此时流体只能通过活塞16上的一圈活塞小孔22流动。相比之下后者受到的阻力远远大于前者。在拦截钢丝绳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门式钢架(1)和拦截系统,拦截系统主要由拦截钢丝绳(2)、橡胶套(3)、滑轮(4)及阻尼器(5)构成,其中:阻尼器(5)通过螺栓固定在门式钢架(1)两侧立柱的底部,拦截钢丝绳(2)横穿门式钢架(1)与活塞杆(13)末端连接,拦截钢丝绳(2)外包裹橡胶套(3),当超高车辆经过门式钢架(1)时,会被包裹橡胶的拦截钢丝绳(2)拦住,拦截钢丝绳(2)带动阻尼器(5)运动,产生的阻尼力使超高车辆被迫减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设有门式钢架(1)和拦截系统,拦截系统主要由拦截钢丝绳(2)、橡胶套(3)、滑轮(4)及阻尼器(5)构成,其中:阻尼器(5)通过螺栓固定在门式钢架(1)两侧立柱的底部,拦截钢丝绳(2)横穿门式钢架(1)与活塞杆(13)末端连接,拦截钢丝绳(2)外包裹橡胶套(3),当超高车辆经过门式钢架(1)时,会被包裹橡胶的拦截钢丝绳(2)拦住,拦截钢丝绳(2)带动阻尼器(5)运动,产生的阻尼力使超高车辆被迫减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阻尼器(5)主要由活塞杆(13)、活门(15)、活塞(16)、缸体(18)部件组成,其中:缸体(18)底部通过基座(17)固定在地面上,缸体(18)顶部全部封闭只开有一个圆孔方便活塞杆(13)进出;活塞杆(13)顶部设有方便钢丝绳与阻尼器连接的圆形吊耳(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活塞(16)中间有圆形开口(21),开口旁边有凹槽,用于安装活门(15);活门(15)侧部设置销孔(20),通过插销与活塞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活塞(16)向上运动时活门(15)关闭,此时流体只能通过活塞(16)上的一圈活塞小孔(22)流动,阻力增加;在活塞(16)向下运动时活门(15)打开,此时缸体(18)内的流体通过圆形开口(21)流动,阻力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阻尼器的升降式柔性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晋黄义飞周初阳许明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