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玉龙专利>正文

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058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涉及建筑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车不分流造成的混乱问题和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中间楼体,所述中间楼体内建设有接送楼层板,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有接送区和与所述接送区并行且连接的过渡区,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之间设置有门禁,所述门禁的走向与所述过渡区的走向一致且所述门禁用于限制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之间的人员自由通行;所述接送区包括与所述过渡区走向一致的接送通道,所述接送通道包括并行的候车道和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为单向车道,所述候车道相比所述机动车道而更邻近所述门禁设置,具有节约空间、提高人车行进效率的优点。

Building stru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passenger car transfe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走读类学校或以走读类为主的学校存在上下学期间大量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家长聚集道路两侧等待接送学生的情况,通常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会因临时停车而不会舍近求远停入停车场或其他路段来接送孩子,而使停在学校大门口附近的道路上,因停车位置不够则乱停乱放,往往会占用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阻挡其他车辆和人员顺利通行,如果车辆停在学校的道路对面则家长也会下车护送孩子达到校门一侧的道路,这样大量的车辆和人员混杂在一起,相互交错行进,造成道路的拥堵,甚至会造成交通瘫痪,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赶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交通更是拥堵,车辆乱停乱放令人苦不堪言,浪费家长时间,因此社会一般都会安排大量警力驻守校园周边进行引导,但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减轻或规避上述问题的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车不分流造成的混乱问题和安全隐患,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具有节约空间、提高人车行进效率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包括中间楼体,所述中间楼体内建设有接送楼层板,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有接送区和与所述接送区并行且连接的过渡区,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之间设置有门禁,所述门禁的走向与所述过渡区的走向一致且所述门禁用于限制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之间的人员自由通行;所述接送区包括与所述过渡区走向一致的接送通道,所述接送通道包括并行的候车道和机动车道,所述机动车道为单向车道,所述候车道相比所述机动车道而更邻近所述门禁设置。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所述中间楼体建设在学校区域内,但中间楼体可设置在校园外或校园大门内,中间楼体设置在校园外时门禁提供现有校园大门的功能,用以通过有门卡或录入有个人信息的人员通过,门禁处可以配备门卫。中间楼体设置在校园大门内时,因机动车会直接越过校园大门的门禁系统进入校园内,因此,中间楼体内设置的门禁能够用以甄别放行进入中间楼体内的人员,人员进出过渡区则等同于人员通过校园大门的门禁系统。接送区用以接送学生或教师等用,接送区分为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边的候车道,类似于公交车进站区和候车站台的结构,同时候车道相比于机动车道更邻近门禁,因此,对于单车道来说,能够做到人车分流,保证人车的安全。能够避免现有情况下接送学生存在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人车交错的情况,有利于人员的安全和道路的治安。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接送楼层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所有所述接送楼层板自下而上依次层叠,上下相邻两层所述接送楼层板之间形成供机动车和行人移动的空间;所述中间楼体的两侧均建设有立体交通楼,所述立体交通楼包括供机动车上下楼的立体螺旋车道和供行人上下楼的步梯道,所述立体螺旋车道于所述立体交通楼的楼板处形成机动车楼内出入口和机动车地面出入口,所述步梯道于所述立体交通楼的楼板处形成行人楼内出入口和行人地面出入口,两个所述立体螺旋车道通过所述机动车楼内出入口连接相应楼层的所述机动车道的头端或尾端形成单向车道,两个所述步梯道通过所述行人楼内出入口连接相应楼层的所述过渡区的头端或尾端。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中间楼体内建设处多层的接送楼层板,且在接送楼层板顶面铺设机动车道和候车道,并通过中间楼体两侧建设的立体交通楼能够引导机动车和行人上下楼层。能够提高竖向空间的利用率以同时容纳更多的机动车,且能够提高单位时间接送人员的效率,进一步减轻校外的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每层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的所述接送通道为至少两条,所有所述接送通道并行建设,两相邻所述机动车道间通过所述候车道分割,邻近所述门禁的所述候车道与所述门禁连接;所有所述机动车道均通过所述机动车楼内出入口连通至所述立体螺旋车道。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同层的接送楼层板具有多条机动车道和与各条机动车道配套设置的候车道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同一时间中间楼体容纳机动车的数量以及提高单位时间接送人员的效率,进一步减轻校外的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每层所述接送楼层板建设有行人通道,所述行人通道连接其所在楼层的所有所述候车道。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行人通道用于引导人员穿越机动车道,提高人员行走效率并提高通过安全性。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行人通道为楼内人行立交桥,所述楼内人行立交桥下方能够通过行人和机动车,所述楼内人行立交桥的步梯连接其所在楼层的所有所述候车道。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楼内人行立交桥能够引导行人从机动车道的上方越过机动车道并直接到达与门禁连接的那条候车道,做到楼内的完全人车分流,提高行人的通过效率以及机动车的通过效率,减小安全隐患。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候车道高出所述机动车道。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高出机动车道的候车道能够提高候车人员的安全性,且候车道也能够给出机动车的驾驶员提醒,避免驾驶员驶入候车道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建设于所述中间楼体和所述立体交通楼外的楼外广场,所述楼外广场位于所述中间楼体和所述立体交通楼的前方,所述楼外广场的两侧方建设有机动车驶入车道和机动车驶出车道,所述机动车驶入车道和所述机动车驶出车道分别连接至相应侧的所述立体交通楼的所述立体螺旋车道。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楼外广场主要为非机动车提供停车空间也为走读的学生提供通过空间,通过楼外广场来容纳非机动车接送人员可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减轻道路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楼外广场处建设有横跨所述机动车驶入车道和机动车驶出车道的楼外人行立交桥。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进入楼外广场的人员可通过楼外人行立交桥越过机动车驶出车道和机动车驶入车道,能够提高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和行人的通行安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机动车地面出入口位于相应所述立体交通楼的侧楼面,所述行人地面出入口位于所述立体交通楼的后楼面。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立体交通楼的侧楼面处的机动车地面出入口连接机动车驶出车道或机动车驶入车道,立体交通楼的后楼面处的行人地面出入口用于进出人员,这样,机动车和行人能够完全地分流。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自所述行人地面出入口处建设有供行人行走的地面步行道,所述地面步行道朝向所述中间楼体的后方延伸并通向教学楼,所述楼外人行立交桥连接所述地面步行道和所述楼外广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中间楼体可设置在校园外或校园大门内,中间楼体设置在校园外时门禁提供现有校园大门的功能,用以通过有门卡或录入有个人信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楼体,所述中间楼体内建设有接送楼层板,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有接送区和与所述接送区并行且连接的过渡区(1),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1)之间设置有门禁(2),所述门禁(2)的走向与所述过渡区(1)的走向一致;/n所述接送区包括与所述过渡区(1)走向一致的接送通道,所述接送通道包括并行的候车道(4)和机动车道(5),所述机动车道(5)为单向车道,所述候车道(4)相比所述机动车道(5)而更邻近所述门禁(2)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楼体,所述中间楼体内建设有接送楼层板,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有接送区和与所述接送区并行且连接的过渡区(1),所述接送区与所述过渡区(1)之间设置有门禁(2),所述门禁(2)的走向与所述过渡区(1)的走向一致;
所述接送区包括与所述过渡区(1)走向一致的接送通道,所述接送通道包括并行的候车道(4)和机动车道(5),所述机动车道(5)为单向车道,所述候车道(4)相比所述机动车道(5)而更邻近所述门禁(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送楼层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层,所有所述接送楼层板自下而上依次层叠,上下相邻两层所述接送楼层板之间形成供机动车和行人移动的空间;
所述中间楼体的两侧均建设有立体交通楼(6),所述立体交通楼(6)包括供机动车上下楼的立体螺旋车道(6a)和供行人上下楼的步梯道(6b),所述立体螺旋车道(6a)于所述立体交通楼(6)的楼板处形成机动车楼内出入口和机动车地面出入口(6c),所述步梯道(6b)于所述立体交通楼(6)的楼板处形成行人楼内出入口和行人地面出入口,两个所述立体螺旋车道(6a)通过所述机动车楼内出入口连接相应楼层的所述机动车道(5)的头端或尾端形成单向车道,两个所述步梯道(6b)通过所述行人楼内出入口连接相应楼层的所述过渡区(1)的头端或尾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人车分流接送楼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接送楼层板顶面建设的所述接送通道为至少两条,所有所述接送通道并行建设,两相邻所述机动车道(5)间通过所述候车道(4)分割,邻近所述门禁(2)的所述候车道(4)与所述门禁(2)连接;所有所述机动车道(5)均通过所述机动车楼内出入口连通至所述立体螺旋车道(6a)。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