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04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包括地面、侧墙和屋顶,以及位于所述侧墙上的门、窗,其中在地面下方设有电缆沟,在电缆沟的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垫层、找平层、防水保温层、保护层和电缆沟底板,侧墙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墙体、找平层和挤塑板层,室外电缆沟穿越墙体处设有封堵保温层,通过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体系研究,掌握变电站建筑的节能规律,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技术指导。不仅提高新建变电站的节能水平,而且通过改造使既有变电站能耗降低;与常规建筑节能相比,采用本项目节能技术后,建筑节能费用仅增加15%~25%,建筑节能总投资收益率30%~40%。

A kind of energy-saving and heat preservation substation building used in severe cold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尤其是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
技术介绍
我国严寒地区冬季建筑耗热量大,供暖要求高,节能问题十分突出。严寒地区变电站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工艺的落后等原因的影响,新建的变电站对节能问题考虑不周全,以及现有变电站的节能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当前变电站的总体节能水平低下,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主要存在的节能问题有:变电站站区布置没有充分考虑节能要求,布置大多为分散布局;建筑单体设计不合理,体形系数大,空间布局零散,空间净高较高却没有做合理分割,导致能源浪费;建筑构造不合理,特别是早期变电站墙体采用粘土砖做围护,建筑构件(墙体、屋面、地面、门窗)保温隔热性差,气密性不良,电缆竖井、电缆沟无节能隔热措施,导致冬季散热量大,夏季空调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包括地面、侧墙和屋顶,以及位于所述侧墙上的门窗,其中在所述地面下方设有电缆沟,在所述电缆沟的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垫层、找平层、防水保温层、保护层和电缆沟底板,所述侧墙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墙体、找平层和挤塑板层,在位于室外的电缆沟与墙体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保温层。进一步改进:所述墙体的体型系数不大于0.45,所述屋顶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35W/(m2℃),所述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5W/(m2℃);窗户传热系数不大于2.0W/(m2℃);地面保温材料抗压强度不小于250kPa,地面传热系数不大于0.25W/(m2℃),窗与墙体的面积比见下表。窗与墙体的比值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层为100mm厚,所述找平层为20mm厚,所述防水保温层与保护层均为600mm厚,所述电缆沟底板为100mm厚,墙体为300mm厚,挤塑板层为120mm厚,所述封堵保温层为100mm厚。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层为素混凝土,所述找平层由水泥和砂浆混合组成,其中水泥与砂浆的比为1比3,所述防水保温层为挤塑板和防水卷材组成。进一步改进:在位于地面上方的侧墙内侧设有混合砂浆层,所述混合砂浆层的厚度为20mm。进一步改进:迎着当地主导风向,在所述屋顶的南北侧各设有两个通风百叶窗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体系研究,掌握变电站建筑的节能规律,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技术指导。不仅提高新建变电站的节能水平,而且通过改造使既有变电站能耗降低。与常规建筑节能相比,采用本项目节能技术后,建筑节能费用增加15%~25%,建筑节能总投资收益率30%~40%。投资回收期不超过5年。项目具有盈利能力,且经济可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紧缺,走低碳经济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项目关于变电站的建筑保温节能设计,不仅保温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具有到较好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地面与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地面1、电缆沟10、垫层11、找平层12、防水保温层13、保护层14、电缆沟底板15、侧墙2、墙体21、挤塑板层22、封堵保温层23、混合砂浆层24、屋顶3、百叶窗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包括地面1、侧墙2和屋顶3,以及位于所述侧墙2上的窗户20,其中在所述地面1下方设有电缆沟10,在所述电缆沟10的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垫层11、找平层12、防水保温层13、保护层14和电缆沟底板15,所述侧墙2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墙体21、找平层12和挤塑板层22,室内的电缆沟10与室外的电缆沟10连通,在位于室外的电缆沟10与墙体21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保温层23。所述墙体的体型系数不大于0.45,所述屋顶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35W/(m2℃),所述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5W/(m2℃);窗户传热系数不大于2.0W/(m2℃);地面保温材料抗压强度不小于250kPa,地面传热系数不大于0.25W/(m2℃),窗与墙体的面积比见下表。窗与墙体的比值所述垫层11为100mm厚的素混凝土,所述找平层12为20mm厚的水泥和砂浆混合组成,其中水泥与砂浆的比为1比3,所述防水保温层13与保护层14均为600mm厚的挤塑板和防水卷材组成,所述电缆沟底板15为100mm厚,墙体21为300mm厚,挤塑板层22为120mm厚,所述封堵保温层24为100mm厚;在位于地面1上方的侧墙2内侧设有混合砂浆层24,所述混合砂浆层24的厚度为20mm。迎着当地主导风向,在所述屋顶3的南北侧各设有两个通风百叶窗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包括地面、侧墙和屋顶,以及位于所述侧墙上的门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面下方设有电缆沟,在所述电缆沟的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垫层、找平层、防水保温层、保护层和电缆沟底板,所述侧墙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墙体、找平层和挤塑板层,在位于室外的电缆沟与墙体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保温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包括地面、侧墙和屋顶,以及位于所述侧墙上的门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面下方设有电缆沟,在所述电缆沟的底部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垫层、找平层、防水保温层、保护层和电缆沟底板,所述侧墙从内向外依次设有墙体、找平层和挤塑板层,在位于室外的电缆沟与墙体的连接处设有封堵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严寒地区节能保温型变电站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体型系数不大于0.45,所述屋顶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35W/(m2℃),所述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大于0.5W/(m2℃);窗户传热系数不大于2.0W/(m2℃);地面保温材料抗压强度不小于250kPa,地面传热系数不大于0.25W/(m2℃),窗与墙体的面积比见下表
窗与墙体面积的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光张圣金张静波杜海滨李冠铭李锡侯高宇陈天宇王逸鸣张锶媛董忠宇钟兆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