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01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水位平衡槽、氢气进口管和氢气排口管,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中通过连通管设置有液位相同的水封液,氢气进口管伸入水封液的下方,氢气排口管设置在水封液的上方,水位平衡槽中设置有补水管,补水管的下端与外界进水管相连接,位于补水管的右侧水位平衡槽内部设置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条;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无需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进行预警,然后再进行人工补水即可达到自动补水的效果,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效果优异。

A kind of water seal tank for hydrogen drainage with automatic water supp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
技术介绍
在化工车间,通过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气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其产生的氢气通过管道进入到水封槽的液面下,然后再从水中溢出,通过液面上的管道排出。目前,国内化工厂的车间中排氢水封槽的液位通过人工补水控制,可能会出现水封槽液位较低,如果未及时发现,会造成水封槽没有液封,车间电解装置通过管道及水封槽与外界连通,失去安全水封的作用,存在安全风险。虽然已有厂家通过在水封槽中设置液位传感器,当水封槽中的液位低于安全液位时,其液位传感器将信号输送给控制端,控制端启动警报器提醒作业人员及时补水。该方案虽然有效解决了水封槽液位较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仍需要人工补水,而且其需要使用位于传感器、控制端以及警报器等多个电器元件,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针对现有的排氢水封槽无法自动补水的不足,专利技术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动补水排氢水封槽是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了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用以解决现有的水封槽液位较低时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需要人工补水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水位平衡槽、氢气进口管和氢气排口管,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中通过连通管设置有液位相同的水封液,所述氢气进口管伸入水封液的下方,所述氢气排口管设置在水封液的上方,所述水位平衡槽中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下端与外界进水管相连接,位于所述补水管的右侧水位平衡槽内部设置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端连接有浮球,所述转动条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伸入补水管的上端,所述补水管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管上方的补水管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下方设置有管道塞,所述管道塞的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下端与补水管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上端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管道塞的上表面与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补水管的顶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伸入补水管的上端与管道塞相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支架包括水平架和竖直架,所述水平架的水平方向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竖直架的下端开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螺纹孔和通孔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转动条的水平方向上也开设有多个圆孔,所述转动条通过圆孔与销轴的作用转动连接在竖直架上,通过对转动支架的上述设计,可通过改变竖直架和转动条的位置实现水位平衡时的高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位平衡槽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盖板,所述防尘盖板上设置有气压平衡管,通过设置防尘盖板能有效防止外界灰尘等杂质落入水位平衡槽中,同时通过气压平衡管能够起到平衡其内部气压的效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盖板上设置有提手,通过提手方便能够将防尘盖板取下,对水位平衡槽的内部进行清理、调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位平衡槽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明液位计,通过透明液位计能够实时观察其水位的状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支脚,通过设置支脚防止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下端外表面与积液接触,防止其发生腐蚀、生锈。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水封槽一侧设置水位平衡槽,并在水位平衡槽中设置补水管、管道塞、转动条和浮球,当水封槽中的液位下降时,由于连通管的液位平衡作用使得水位平衡槽中的液位也下降,此时由于浮球的重力作用使得转动条的右端下降、左端上升,此时管道塞的外界水压的作用大于弹簧的作用力,因此将其推动至限位环处,其出水通道的上端与出水管相连通,外界的水通过出水管道进入水位平衡槽中进行及时补充,从而使得液位上升,此时转动条在浮球的作用下左端上升、右端下降,其第二转杆的下端将管道塞向下推动使得水通道的上端与出水管错位达到密封状态,从而实现整个液位的平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无需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进行预警,然后再进行人工补水即可达到自动补水的效果,其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效果优异。2、本专利技术还对转动架与转动条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可调节设置,当需要降低或者提高水封槽中的液位时,通过拆下固定螺栓将竖直架下端的通孔与不同位置处螺纹孔相连接,然后再改变通过销轴与转动条上不同圆孔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调节水位平衡槽中液位平衡时的高度,然后再通过连通管实现调节水封槽中液位的高度,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平面图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补水管液位平衡时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补水管液位未平衡时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水位平衡槽的第一状态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水位平衡槽的第二状态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水位平衡槽、氢气进口管和氢气排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中通过连通管设置有液位相同的水封液,所述氢气进口管伸入水封液的下方,所述氢气排口管设置在水封液的上方,所述水位平衡槽中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下端与外界进水管相连接,位于所述补水管的右侧水位平衡槽内部设置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端连接有浮球,所述转动条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伸入补水管的上端,所述补水管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管上方的补水管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下方设置有管道塞,所述管道塞的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下端与补水管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上端与出水管相连接通,所述管道塞的上表面与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补水管的顶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伸入补水管的上端与管道塞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水的排氢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水位平衡槽、氢气进口管和氢气排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水封槽和水位平衡槽中通过连通管设置有液位相同的水封液,所述氢气进口管伸入水封液的下方,所述氢气排口管设置在水封液的上方,所述水位平衡槽中设置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下端与外界进水管相连接,位于所述补水管的右侧水位平衡槽内部设置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的右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端连接有浮球,所述转动条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伸入补水管的上端,所述补水管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管上方的补水管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下方设置有管道塞,所述管道塞的内部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下端与补水管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上端与出水管相连接通,所述管道塞的上表面与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补水管的顶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伸入补水管的上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彬牛俊祥吴强生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华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