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001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其包括:搭设架,所述搭设架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搭设架之间通过安装扣件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所述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的左侧通过安装扣件安装有爬梯,所述操作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一,所述固定件一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件一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柱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和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常规使用的门式脚手架杆件其强度可能不够,在刷涂油漆等需要在上部放置油漆桶或者较重的工具时,有可能出现倾覆的现象,进而造成施工人员受伤,而且门式脚手架不容易移动,降低了作业进度的问题。

A mobile opera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
本技术属于操作平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操作平台是服务于各个行业空中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作业的产品,凡在高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应视作高处作业,凡能在地面上预先作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作,尽量减少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队坠落措施,方可进行。在室内装修或者单层、两层施工作业时,进场需要进行登高作业,且登高作业的时候搭设的操作架总是需要移动以保证能够连续作业。常规使用的门式脚手架杆件其强度可能不够,在刷涂油漆等需要在上部放置油漆桶或者较重的工具时,有可能出现倾覆的现象,进而造成施工人员受伤,而且门式脚手架不容易移动,降低了作业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和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常规使用的门式脚手架杆件其强度可能不够,在刷涂油漆等需要在上部放置油漆桶或者较重的工具时,有可能出现倾覆的现象,进而造成施工人员受伤,而且门式脚手架不容易移动,降低了作业进度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其包括:搭设架,所述搭设架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搭设架之间通过安装扣件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所述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的左侧通过安装扣件安装有爬梯,所述操作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一,所述固定件一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件一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柱一,所述支撑柱一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调节柱,四个所述搭设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驱动机构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底部,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件二,所述固定件二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顶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靠近滚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刹车片。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移动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操作支撑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支撑杆,所述防护架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移动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支撑杆的材质为钢材,支撑杆的形状为圆柱形,支撑杆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移动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调节柱的内腔设置有与支撑柱一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调节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块的形状为梯形,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移动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壁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传动杆相适配的活动开口,活动开口的形状为方形。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可移动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螺纹套固定连接。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向下踩踏脚踏板,即可使刹车片对滚轮解除限定,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的移动该操作平台,进而保证了施工人员能够连续作业,需固定时,反向踩踏脚踏板,使得刹车片对滚轮进行限定,即可稳定放置该操作平台,使用者调节调节柱至合适位置,然后转动调节柱,即可使调节柱与地面支撑,进而使得支撑柱一斜撑在地面上,从而提高了该操作平台的稳定性,避免了其在放置较重工具时,可能出现倾覆的现象,同时,该操作平台均采用钢管构件搭设,进而其整体强度高于传统的脚手架。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驱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支撑柱一和调节柱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搭设架,2、操作支撑板,3、防护架,4、爬梯,5、支撑柱一,6、调节柱,7、固定件一,8、驱动机构,81、壳体,82、螺纹杆,83、脚踏板,84、螺纹套,85、传动杆,9、滚轮架,10、滚轮,11、锁定机构,111、固定件二,112、传动块,113、调节槽,114、调节架,115、刹车片,12、限位槽,13、限位块,14、支撑块,15、凹槽,16、支撑柱二。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可移动的操作平台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5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其包括:搭设架1,搭设架1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搭设架1之间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柱二16,支撑柱二16的总数量为四个,两个支撑柱二16之间呈垂直对称设置,通过支撑柱二16的设置,对该操作平台提供了垂直剪刀撑力,提高了该操作平台的安全性,前后两个搭设架1之间通过安装扣件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操作支撑板2和防护架3,操作支撑板2的内腔固定连接支撑杆,防护架3的数量为两个,支撑杆的材质为钢材,支撑杆的形状为圆柱形,支撑杆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个,安装扣件为市面上常见的脚手架搭设用扣件,安装扣件规格与搭设架1、操作支撑板2和防护架3的外径相同,安装扣件上的螺栓拧紧扭力矩在40N•m至65N•m之间,操作支撑板2和防护架3的左侧通过安装扣件安装有爬梯4,操作支撑板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一7,固定件一7的总数量为四个,固定件一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柱一5,支撑柱一5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调节柱6,调节柱6的内腔设置有与支撑柱一5相适配的内螺纹,调节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5,支撑块14的形状为梯形,凹槽15的数量为四个,通过支撑块14和凹槽15的配合使用,增大了调节柱6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调节柱6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避免了调节柱6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脱的现象,四个搭设架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设架,所述搭设架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搭设架之间通过安装扣件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所述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的左侧通过安装扣件安装有爬梯,所述操作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一,所述固定件一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件一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柱一,所述支撑柱一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调节柱,四个所述搭设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驱动机构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底部,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件二,所述固定件二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顶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靠近滚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刹车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设架,所述搭设架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搭设架之间通过安装扣件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所述操作支撑板和防护架的左侧通过安装扣件安装有爬梯,所述操作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一,所述固定件一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固定件一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柱一,所述支撑柱一表面的底部螺纹连接调节柱,四个所述搭设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架,所述滚轮架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驱动机构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底部,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件二,所述固定件二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顶部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靠近滚轮的一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海东苏铠张小东张益民王加林姚若洋廖翌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