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856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包括支架、抓斗、固定滚筒、破碎滚筒、摆臂架、滚筒液压缸和抓斗液压缸,所述滚筒液压缸和抓斗液压缸均活动连接在支架同侧的上部,所述抓斗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下部,抓斗液压缸与抓斗活动连接用于控制抓斗动作;所述固定滚筒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支架下方,所述摆臂架分别活动连接在转动轴的两端,固定滚筒通过摆臂架分别与破碎滚筒和滚筒液压缸活动连接,所述滚筒液压缸通过摆臂架控制破碎滚筒绕固定滚筒公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清污机在下入到水底时容易被卡在拦污栅上的污物阻挡和不能有效破碎污物的技术问题。

A built-in cleaning device of crush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水电站、泵站等水体受到树木枝叶、庄稼杂草、生活垃圾等污物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为保证水电站、泵站等水体得以安全、正常地运行,通常需要清除附着在水电站、泵站等水体拦污栅上的污物。目前对水底污物的清除方式还是通过清污抓斗直接打捞上岸,受水深、污物种类的影响,其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在2017年3月24日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清污机、申请号为201720296807.3(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4月3日)的清污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方案为:在抓斗内设置有用于水下破碎污物的破碎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在水下抓取污物后对抓斗内的污物进行破碎处理,减小污物尺寸以使其顺利通过拦污栅,而不需要将污物打捞出水面处理,不仅简化了处理工序和提高了处理效率,还降低了处理成本。但经申请人使用发现其在实际破碎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1,固定铲齿位于装置的最下端,在装置整体下落的过程中,固定铲齿与聚集的污物首先接触,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抓斗(4)、固定滚筒(5)、破碎滚筒(6)、摆臂架(7)、滚筒液压缸(8)和抓斗液压缸(9),所述滚筒液压缸(8)和抓斗液压缸(9)均活动连接在支架(1)同侧的上部,所述抓斗(4)活动连接在支架(1)的下部,抓斗液压缸(9)与抓斗(4)活动连接用于控制抓斗(4)动作;所述固定滚筒(5)通过转动轴(10)活动连接在支架(1)下方,所述摆臂架(7)分别活动连接在转动轴(10)的两端,固定滚筒(5)通过摆臂架(7)分别与破碎滚筒(6)和滚筒液压缸(8)活动连接,所述滚筒液压缸(8)通过摆臂架(7)控制破碎滚筒(6)绕固定滚筒(5)公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抓斗(4)、固定滚筒(5)、破碎滚筒(6)、摆臂架(7)、滚筒液压缸(8)和抓斗液压缸(9),所述滚筒液压缸(8)和抓斗液压缸(9)均活动连接在支架(1)同侧的上部,所述抓斗(4)活动连接在支架(1)的下部,抓斗液压缸(9)与抓斗(4)活动连接用于控制抓斗(4)动作;所述固定滚筒(5)通过转动轴(10)活动连接在支架(1)下方,所述摆臂架(7)分别活动连接在转动轴(10)的两端,固定滚筒(5)通过摆臂架(7)分别与破碎滚筒(6)和滚筒液压缸(8)活动连接,所述滚筒液压缸(8)通过摆臂架(7)控制破碎滚筒(6)绕固定滚筒(5)公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两横臂(2)和两竖臂(3),两横臂(2)上下对称固定在两竖臂(3)之间,所述抓斗液压缸(9)对称连接在上横臂(2)上,所述抓斗(4)连接在下横臂(2)上,所述滚筒液压缸(8)分别连接在两竖臂(3)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破碎结构内置式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架(7)为包括三个连接端的三角形结构,摆臂架(7)的第一端与转动轴(10)活动连接,第二端与破碎滚筒(6)活动连接,第三端与滚筒液压缸(8)的活塞杆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盛荣陈向阳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