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837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5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0‑2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0‑2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00‑200份,分散剂40‑5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3‑0.01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7‑10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

A non residual conductive adhesiv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胶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导电胶以环氧基胶粘剂为主,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改善胶粘剂强度方面,其它粘接体系报道较少。美国专利5356994是以液体橡胶为基体,炭黑、氧化钙、碳酸钙的一种或混合物为填料制备成一种用于粘接汽车外壳的胶粘剂;中国专利200510028950.6公开的一种含有纳米蒙脱土的液体橡胶胶粘剂以提高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较粘剂的粘接强度为目的,通过将纳米蒙脱土与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进行插层复合,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交联剂,制备液体橡胶胶粘剂,T剥离强度提高1.5倍以上。直接以活性端基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为胶粘剂的基体材料制备成用于粘接电磁屏蔽材料的导电胶粘剂的专利尚未检索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配方和组合进行了改进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无残留导电胶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5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0-2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0-2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00-200份,分散剂40-5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3-0.01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7-10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和N,N-二甲基环己胺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是芳香烃类、酯类和酮类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片状云母粉的平均粒径为2-5um。进一步地,所述铜盐,银盐,片状云母粉的质量比为5:1:50。进一步地,所述铜盐,银盐分别为硝酸铜和硝酸银。一种无残留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聚乙烯醇,分散剂,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导电云母粉,继续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2)将催化剂加入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之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按100:0.5的质量比配比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有技术中单一液体橡胶,在特定分子量范围内,具有柔韧性、粘接强度适中,其无残留性和对导电剂的分散能力都较差,而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三者聚合物的配比,在保证粘结性的同时,协同了无残留性和对导电剂的分散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有的镀银粉末替换为片状导电云母粉,在上述的树脂体系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同时对银,铜等金属用量更少,整体添加量也大幅降低,从而避免无机导电填料对胶水的性能影响,而导电性没有降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实施例1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5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5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5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50份,分散剂45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6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8.5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分散剂是丙酮。所述片状云母粉的平均粒径为2-5um。所述铜盐,银盐,片状云母粉的质量比为5:1:50。所述铜盐,银盐分别为硝酸铜和硝酸银。一种无残留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聚乙烯醇,分散剂,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导电云母粉,继续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2)将催化剂加入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之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按100:0.5的质量比配比使用。实施例2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2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200份,分散剂4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1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7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分散剂是丙酮。所述片状云母粉的平均粒径为2-5um。所述铜盐,银盐,片状云母粉的质量比为5:1:50。所述铜盐,银盐分别为硝酸铜和硝酸银。一种无残留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聚乙烯醇,分散剂,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导电云母粉,继续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2)将催化剂加入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之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按100:0.5的质量比配比使用。实施例3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5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2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00份,分散剂5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3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10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分散剂是丙酮。所述片状云母粉的平均粒径为2-5um。所述铜盐,银盐,片状云母粉的质量比为5:1:50。所述铜盐,银盐分别为硝酸铜和硝酸银。一种无残留导电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聚乙烯醇,分散剂,机械混合均匀后,加入片状导电云母粉,继续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2)将催化剂加入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之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按100:0.5的质量比配比使用。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使用不添加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聚乙烯醇。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不加入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不加入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5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0-2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0-2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00-200份,分散剂40-5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3-0.01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7-10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分子量1万-2万的端羧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40-50份、分子量5千-1万的聚乙烯醇丙烯酸六氟丁酯10-20份,分子量2千-4千的聚乙烯醇10-20份,片状导电云母粉100-200份,分散剂40-50份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由催化剂0.003-0.01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7-10份混合均匀得到;匹配A、B组分得到无残留导电胶;所述片状导电云母粉的制备方法为:在水溶液中加入铜盐和银盐溶液,然后加入片状云母粉充分分散后,加入80%水合肼至反应完成,过滤洗涤烘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亚乙基二胺和N,N-二甲基环己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残留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是芳香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白姚培张启蒙刘媛周敏茹周海浪杨天宝花佳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