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及活塞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69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及活塞环,所述镀层沿基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粘结层、过渡层、梯度层和功能层;所述梯度层为CrMo

A kind of coating and piston ring with wear-resistant and antifri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及活塞环
本技术属于表面处理
,涉及一种镀层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及活塞环。
技术介绍
要适应日趋收紧的燃油耗标准,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以及减少发动机各零部件的摩擦损失是应对的有效方法。其中活塞组件的摩擦损失在车用发动机的总摩擦损失中占40~60%。因此,降低活塞组件的摩擦损失至关重要,对活塞环提出了整个使用寿命中尽可能具有低摩擦性能的要求。为了提高活塞系统的效率和寿命,高硬度耐磨涂层逐渐被广泛采用,然而硬质涂层虽可大幅提高缸套与活塞环摩擦副的耐磨寿命,却仍然对其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系数的影响不大。目前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软硬搭配的多层涂层成为涂层的发展方向之一,耐磨的硬涂层与减摩的软涂层组合能达到耐磨又减摩的双重作用。据报道,在冷冲模具钢Cr12MoV上物理气相沉积CrTiAlN/MoST复合涂层,CrTiAlN涂层的有利支撑使得MoST涂层充分发挥其润滑作用,而MoST涂层显著降低了CrTiAlN涂层的摩擦系数并有效地延长了涂层寿命。但是,其减摩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限制,软涂层外层使得该复合涂层的硬度要明显低于传统硬涂层,且一旦软涂层外层剥落厚其减摩作用消失,复合涂层的磨损率呈上升趋势。其二,有效的方法还有沉积兼具低摩擦与低磨损特性的类金刚石镀层,但目前限制类金刚石镀层应用推广的瓶颈主要在于,现有方法制备的类金刚石镀层具有较高的内应力,镀层厚度越大,应力表现也越大,当超过10μm时,镀层本身所觉有的高内应力使得镀层很容易发生剥落,制约镀层制备得到更大的厚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CN103789725A公开了一种活塞环表面的多层多元复合硬质PVD镀层,所述镀层从下至上依次为单一金属打底层、单一氮化物过渡层、单一氮化物镀层、多元氮化物过渡层及多元氮化物镀层。所述单一金属为Cr;所述单一氮化物为CrN;所述多元氮化物为Cr(Me)N;其中,所述Me为Al、Mo、W、B、Si或Ti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镀层共分五层结构,总厚度可达60μm。所述镀层与活塞环表面结合强度高,硬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控制添加元素Al、Mo、W、B、Si、Ti的添加量可比单一TiN或CrN镀层的摩擦系数再降低5~20%。但是其耐磨、耐久性及减摩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及活塞环,所述镀层的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强,硬度高,摩擦系数小,同时具有耐磨及减摩作用,且其生命周期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所述镀层位于基体表面,所述镀层由基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粘结层、过渡层、梯度层和功能层。所述梯度层为CrMoxN层。CrMoxN层中的Mo元素含量由2.0~3.0wt%递增至3.0~6.0wt%,可以有效降低镀层内应力,确保镀层沉积得到更大的厚度。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层,如所述功能层包括2个、3个、5个、7个、9个、10个、12个、15个、17个、19个、21个、25个或30个等循环层。每一个循环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CrMoxN层和第二CrMoxN层。所述循环层的个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基体的需要进行选择。当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两个循环层时,所述功能层为循环调幅结构。循环调幅结构保证了镀层中Mo含量产生明显的成分周期性变化,可使所述镀层的厚度达到80μm,大大提高了镀层的厚度。特别地,本技术限定的第一CrMoxN层和第二CrMoxN层中Mo元素含量不同,第一CrMoxN层中的Mo元素含量低于第二CrMoxN层中的Mo元素含量。所述第一CrMoxN层中的Mo元素含量为3.0~6.0wt%,如3.2wt%、3.5wt%、3.8wt%、4.1wt%、4.5wt%、4.8wt%、5.1wt%、5.3wt%、5.5wt%或5.8wt%等。示例性地,所述第二CrMoxN层中的Mo元素含量为10.0~15.0wt%,如10.2wt%、10.3wt%、10.5wt%、10.8wt%、11.2wt%、11.5wt%、11.8wt%、12.2wt%、12.5wt%、12.8wt%、13.1wt%、13.5wt%、13.8wt%、14.3wt%或14.8wt%等。所述第一CrMoxN层中Mo元素的含量低于第二CrMoxN层中Mo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降低层与层之间的内应力,提高其相互间的结合力,从而有利于镀层厚度的提高。所述粘结层的作用为保证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所述过渡层的作用为在保证固有基本耐磨性要求前提下,降低镀层内应力;所述梯度层的作用为保证固有的耐磨性、低摩擦性要求前提下,降低镀层内应力;所述功能层的作用为兼具高耐磨性和低摩擦性能。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包括4~20个循环层,如所述功能层包括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2个、15个、18个或19个循环层等。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结层为Cr层。所述过渡层为CrN层和/或Cr2N层。所述基体为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由钢和/或铸铁制得。所述基体也可为其它物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镀层的厚度为10~80μm,如12μm、15μm、18μm、20μm、23μm、25μm、28μm、31μm、35μm、38μm、40μm、42μm、45μm、48μm、50μm、52μm、55μm、57μm、60μm、61μm、65μm、68μm、70μm、72μm、75μm或78μm等。所述镀层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如基体的材质、用途等的不同进行确定。所述镀层的厚度可达80μm,可见各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7.5~55μm,如7.8μm、8.1μm、8.3μm、8.5μm、9.5μm、10.0μm、10.3μm、10.5μm、11.0μm、11.5μm、11.8μm、12.0μm、12.5μm、13.0μm、14.0μm、15.0μm、18.0μm、20.0μm、21.0μm、22.0μm、23.5μm、28.3μm、30.2μm、34.3μm、38.1μm、40.3μm、43.6μm、48.5μm、50.2μm、53.4μm等。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CrMoxN层与第一CrMoxN层的厚度比为(2~3):1,如厚度比为2.1:1、2.3:1、2.5:1、2.8:1或2.9:1等。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结层的厚度为0.5~3μm,如0.8μm、1.0μm、1.2μm、1.5μm、1.8μm、2.1μm、2.3μm、2.5μm或2.7μm等。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层的厚度为1~11μm,如1.5μm、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所述镀层位于基体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沿基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粘结层、过渡层、梯度层和功能层;/n所述梯度层为CrM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磨减摩作用的镀层,所述镀层位于基体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沿基体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粘结层、过渡层、梯度层和功能层;
所述梯度层为CrMoxN层;
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层,每一个循环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CrMoxN层和第二CrMoxN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4~20个循环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Cr层;
所述过渡层为CrN层和/或Cr2N层;
所述基体为活塞环,所述活塞环由钢和/或铸铁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厚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千喜张波李开顺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亚新科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