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57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固液分离容器;混合反应箱,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的下部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连通,用于对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进行固液分离;加药装置和污水输入部件,分别用于向混合反应箱中加注絮凝剂和污水;清水收集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上部;固体排出部件,设在固液分离容器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方便根据污水处理的需要进行移动改变布设的位置;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内有更加充分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可以絮凝沉淀为固体颗粒并沉淀到底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活、建筑等垃圾越来越多,再加上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为了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必须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为此市面上已经研发出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方法。目前较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分级过滤、沉淀后固液分离等,可以实现将污水中有危害的固体物质直接提取出来后再将净化后的清水排出,然而对于沉淀后固液分离的方法来说,一方面采用的设备结构较为复杂笨重,不利于根据实际的污水处理需要改变布设位置;另一方面沉淀后的固液分离不够彻底,排出的清水中经常还会有较多的固体颗粒,达不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因而只能尽量延长固液分离反应时间,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固液分离不够彻底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固液分离容器;混合反应箱,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的下部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进行固液分离;加药装置,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絮凝剂;污水输入部件,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污水;清水收集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固体排出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对污水进行处理时,絮凝剂通过加药装置、污水通过污水输入部件共同加入混合反应箱,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在混合反应箱内进行混合反应,污染物絮凝成固体颗粒。反应后的物质都流至固液分离容器中,在固液分离容器中絮凝形成的固体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沉至固液分离容器底部再通过固体排出部件直接向外排出,固液分离得到的清水在混合反应箱外壁与固液分离容器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缓慢上升并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通过如上设置,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达成至少如下的一些效果:整体结构紧凑,絮凝沉淀与清水分离在一个装置内可以同时完成,占地空间小,方便根据污水处理的需要进行移动改变布设的位置;在一个处理工序中,污水与絮凝剂在混合反应箱内有更加充分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污水中的污染物基本都可以通过反应絮凝沉淀为固体颗粒并沉淀到底部,分离后的清水直接进入清水收集部件中,固液分离进行得较为彻底,能够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且不需要刻意延长反应时间,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箱内布设挡流结构,用于降低污水和絮凝剂的流动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流结构为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流隔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反应箱内腔为弯曲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收集部件包括溢流收集水槽,所述溢流收集水槽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外侧,且所述溢流收集水槽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溢水引导槽体,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开口且与所述清水收集部件连通,用于引入所述固液分离容器溢出的清水并将清水导出至所述清水收集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引导槽体为长条形,且所述溢水引导槽体的槽壁边缘低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开口,所述溢水引导槽体通过一端的引出口与所述清水收集部件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引导槽体有多个,分别设在所述混合反应箱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药装置为加药漏斗,所述污水输入部件为污水输入管;所述加药漏斗和所述污水输入管并排安装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体排出部件为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的排污管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污水处理设备省略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固液分离容器,110.顶盖,120.纵向分隔板,200.混合反应箱,210.挡流结构,300.加药装置,310.加药漏斗,400.污水输入部件,410.污水输入管,500.清水收集部件,510.溢流收集水槽,520.排水管,600.溢水引导槽体,610.引出口,700.固体排出部件,710.排污管道,720.法兰,800.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固液分离容器100,用于对混合反应箱200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固液分离;混合反应箱2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200的下部与固液分离容器100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固液分离容器100;加药装置300,与所述混合反应箱200连接,用于向混合反应箱200中加注絮凝剂;污水输入部件400,与所述混合反应箱200连接,用于向混合反应箱200中加注污水;清水收集部件5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固体排出部件700,设在固液分离容器100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絮凝沉淀法是当前污水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手段,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一般包括絮凝池及沉淀池,污水首先再絮凝池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絮凝池内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内,沉淀完成后,上清液排出作进一步处理。参见图2至图4,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n固液分离容器;/n混合反应箱,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的下部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进行固液分离;/n加药装置,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絮凝剂;/n污水输入部件,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污水;/n清水收集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n固体排出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
固液分离容器;
混合反应箱,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内部,且所述混合反应箱的下部与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连通,用于对外加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并将反应得到的物质输至所述固液分离容器进行固液分离;
加药装置,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絮凝剂;
污水输入部件,与所述混合反应箱连接,用于向所述混合反应箱中加注污水;
清水收集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上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清水溢流排出;
固体排出部件,设在所述固液分离容器底部,用于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箱内布设挡流结构,用于降低污水和絮凝剂的流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为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流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箱内腔为弯曲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收集部件包括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王朝汪宇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奇思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