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除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51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除砂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离效果较差、污水与清水容易相互混合、装置体积大、分离效果固定不可调整、兼容的污水种类少、容易发生固体颗粒的淤积的技术问题;包括:外壳体、旋流管、隔板、支架、清液导流管和清液管;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清液管,避免流速较低的污水与清液接触,可防止污水与清液混合;设置可调整的鼓气系统,有效减小装置体积,用户可以调整鼓气系统的气体输出量调整装置的分离效果,提高装置的兼容性;污水沿着导流端的切向方向流入导流腔、污泥出口位于装置的最低处,可以污水中固体颗粒在装置中的堆积。

A cyclone desa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除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液分离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流除砂器。
技术介绍
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物,无机物中主要包括重金属盐和细砂。其中重金属盐危害较大,对动植物均有毒害作用;细砂往往含量较高,容易堵塞较细的管道,因此需要对液体进行固液分离。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旋流除砂器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然而目前的旋流除砂器由于结构不完善,分离效果较差、污水与清水容易相互混合、装置体积大、分离效果固定不可调整、兼容的污水种类少、容易发生固体颗粒的淤积。因此需要一种分离效果好、体积较小、分离效果可控、固体颗粒不易沉积的旋流除砂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披露了一种旋流除砂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一种旋流除砂器,包括:外壳体、旋流管、隔板、支架、清液导流管和清液管;所述外壳体设置污水入口、清液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清液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顶部,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所述旋流管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旋流管的长度设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旋流管、隔板和支架;所述外壳体设置污水入口、清液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n所述旋流管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旋流管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所述外壳体内腔长度的;/n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壳体和所述旋流管,将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旋流管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导流腔和分离腔,所述旋流管位于所述导流腔内的一端为导流端,另一端为旋出端;/n所述污水入口连通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端设置多个导流口;/n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固定至所述外壳体内壁,所述支架设置清液孔,所述清液孔设置于所述旋流管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旋流管、隔板和支架;所述外壳体设置污水入口、清液出口和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
所述旋流管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旋流管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所述外壳体内腔长度的;
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密封连接至所述外壳体和所述旋流管,将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旋流管之间的空间分隔为导流腔和分离腔,所述旋流管位于所述导流腔内的一端为导流端,另一端为旋出端;
所述污水入口连通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端设置多个导流口;
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固定至所述外壳体内壁,所述支架设置清液孔,所述清液孔设置于所述旋流管轴线上;
所述清液管设置于所述旋流管内部,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清液出口,所述清液管与所述旋流管的轴线重合;
所述清液导流管一端设置于所述分离腔内,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清液孔的另一侧;
所述污泥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底部,连通所述分离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鼓气系统,所述鼓气系统包括高压气源和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连接至所述高压气源,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旋流管,连通所述旋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振辉高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梵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