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10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43
一种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包括窗体;设在窗体腔内的防水炮机构和气水分离机构,特点:防水炮机构包括沿着窗体腔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倾斜设置的挡水板,挡水板的左端与左腔壁固定、右端与右腔壁固定,挡水板的前侧向下折展而构成阻水折边,挡水板的后侧向上折展而构成挡水折边,挡水折边与挡水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的挡水槽;气水分离机构包括气水分离板框和一组气水分离板,气水分离板框固定在窗体腔的一侧,一组气水分离板以纵向状态自左向右间隔分布且固定在气水分离板框的顶壁与底壁之间,该组气水分离板的横截面呈W字形。防止水炮射入的水及恶劣海况泛溅的浪花侵入船舶舱室内;起到理想的气水分离作用,通风效果佳。

Fixed shutters for marine water can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
本技术属于船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船舶特别是渔船在公海进行捕捞作业通常不会遭到他方的干扰影响,但是在争议岛礁、争议海域实施捕捞的渔船难免会受到他方海勤船驱赶乃至遭到他方海勤船上的水炮的射水驱赶。当水炮喷出即射出的水经船舶上的百叶窗进入机舱,那么会严重影响船舶动力机组的正常工作,例如因机组浸水而停机,致船舶陷入被动的尴尬局面。基于上述情形,开发设计具有良好通风效果并且能有效防止水炮射出的水进入舱内的百叶窗具有积极意义。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防水炮百叶窗相关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05713834U推荐的“舰船用气动防水炮装置百叶窗”和CN205769996U提供的“舰船用手动防水炮装置百叶窗”,由于这两项专利系同一申请人于同日提出的申请,区别在于前者为以气缸或油缸开启或关闭百叶窗,而后者以手动方式对手轮操作达到启闭百叶窗的目的,因此两者的其余结构是相同的。通过对上述CN205713834U以及CN205769996U的说明书全文的阅读不难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将百叶窗的叶片设计成角度可调的形式虽然可以依需改变开启程度,但是需要借助于手动控制装置或机械控制装置实现,尤其是在手动操作状态下,需由船员赴舱外并站在甲舨上实施操作,于是一方面不利于保障操作者的安全,另一方面表现为使用麻烦;其二,由于第一层固定通风百叶窗的结构不足以有效阻挡水炮水柱或恶劣海洋情况下引起的浪花,因而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存在舱内进水之虞(具体可分别参见上述两专利的说明书第0018段和0020段);其三,整体结构相对复杂,不利于制造安装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日常维护工作量。经本申请人所作的反复设计以及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所做的非有限次数的模拟试验表明:只要将结构设计到相对极致的程度是完全能够达到既可有效防止他方水炮射水及恶劣海洋浪花侵袭,又能摒弃对百叶窗开启度调节操作并且还可显著简化整体结构的目的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阻挡来自于水炮的水、有利于体现理想的气水分离及通风效果、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的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包括一前后贯通而四周封闭的并且呈矩形体形状的窗体;设置在窗体的窗体腔内的一防水炮机构和一气水分离机构,其中,防水炮机构在所述窗体腔内的位置位于窗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而气水分离机构在窗体腔内的位置位于窗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内的一侧,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炮机构包括沿着所述窗体腔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间隔分布并且以倾斜状态设置的挡水板,该挡水板的左端与窗体腔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与窗体腔的右腔壁固定,并且在挡水板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下折展而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阻水折边,而在挡水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挡水折边,该挡水折边与挡水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的挡水槽;所述的气水分离机构包括一气水分离板框和一组气水分离板,气水分离板框固定在所述窗体腔朝向所述船舶舱内的一侧,一组气水分离板以纵向状态自左向右间隔分布并且固定在气水分离板框的顶壁与底壁之间,该组气水分离板的横截面形状呈W字形并且在各气水分离板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延伸有一第一挡水翼Ⅰ和一第二挡水翼Ⅱ,而左侧延伸有一第三挡水翼Ⅲ,第一挡水翼Ⅰ与气水分离板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一阻水翼槽Ⅰ,第二挡水翼Ⅱ位于第一挡水翼Ⅰ的前方,该第二挡水翼Ⅱ与气水分离板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二阻水翼槽Ⅱ,第三挡水翼Ⅲ与气水分离板的左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三阻水槽Ⅲ,并且该第三挡水翼Ⅲ隔着气水分离板对应于所述第一挡水翼Ⅰ与第二挡水翼Ⅱ之间,各两相邻的气水分离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通气腔。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腔内并且在位于所述防水炮机构的挡水板与所述气水分离机构的气水分离板框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滤网机构。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的四周构成有一窗体固定边,在该窗体固定边上间隔开设有窗体固定边固定孔,在窗体固定边固定孔上配设有窗体固定边固定螺栓。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并且位于窗体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设置有一挡水板加强筋,该挡水板加强筋的上端与所述窗体腔的窗体腔顶壁固定,而挡水板加强筋的下端与窗体腔的窗体腔底壁固定,所述防水炮机构的挡水板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居中位置与该加强筋固定。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是自所述挡水折边朝着所述阻水折边的方向倾斜的,该倾斜的倾斜角度为20-30°。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的窗体腔的窗体腔顶壁朝向下的一侧并且沿着窗体腔顶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隔离网上固定条固定脚,而在窗体腔的窗体腔底壁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窗体腔底壁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隔离网下固定条固定脚,该隔离网上固定条固定脚以及隔离网下固定条固定脚在窗体腔内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气水分离板框之间,所述的滤网机构固定在隔离网上固定条固定脚以及隔离网下固定条固定脚之间。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滤网机构包括隔离网上挟持条、隔离网下挟持条和隔离网,隔离网的上部探入隔离网上挟持条的上部与所述隔离网上固定条固定脚之间,并且由上挟持条固定螺钉将隔离网上挟持条与所述隔离网上固定条固定脚固定,隔离网的下部探入隔离网上挟持条的下部与所述隔离网下固定条固定脚之间,并且由下挟持条固定螺钉将隔离网下挟持条与所述隔离网下固定条固定脚固定。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气水分离板框的下部构成有排水槽,在该排水槽的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孔;在所述窗体的窗体腔的窗体腔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排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排水槽泄水孔,在对应于该排水槽泄水孔的位置配接有一泄水接口。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截面形状呈W字形的所述的一组气水分离板的右侧构成有一气水分离板第一棱Ⅰ和一气水分离板第二棱Ⅱ,而左侧构成有一气水分离板第三棱Ⅲ,气水分离板第二棱Ⅱ对应于气水分离板第一棱Ⅰ的前方,而气水分离板第三棱Ⅲ隔着气水分离板对应于气水分离板第一棱Ⅰ与气水分离板第二棱Ⅱ之间,所述的第一挡水翼Ⅰ在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一棱Ⅰ的部位延伸构成,所述的第二挡水翼Ⅱ在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二棱Ⅱ的部位延伸构成,所述的第三挡水翼Ⅲ在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三棱Ⅲ的部位延伸构成。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自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一棱Ⅰ至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三棱Ⅲ之间的距离是与自所述气水分离板第二棱Ⅱ至气水分离板第三棱Ⅲ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设置于窗体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的防水炮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一组挡水板沿着窗体腔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间隔分布并且以倾斜状态设置,又由于在一组挡水板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包括一前后贯通而四周封闭的并且呈矩形体形状的窗体(1);设置在窗体(1)的窗体腔(11)内的一防水炮机构(2)和一气水分离机构(3),其中,防水炮机构(2)在所述窗体腔(11)内的位置位于窗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而气水分离机构(3)在窗体腔(11)内的位置位于窗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内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炮机构(2)包括沿着所述窗体腔(11)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间隔分布并且以倾斜状态设置的挡水板(21),该挡水板(21)的左端与窗体腔(11)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与窗体腔(11)的右腔壁固定,并且在挡水板(2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下折展而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阻水折边(211),而在挡水板(2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挡水折边(212),该挡水折边(212)与挡水板(2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的挡水槽(213);所述的气水分离机构(3)包括一气水分离板框(31)和一组气水分离板(32),气水分离板框(31)固定在所述窗体腔(11)朝向所述船舶舱内的一侧,一组气水分离板(32)以纵向状态自左向右间隔分布并且固定在气水分离板框(31)的顶壁与底壁之间,该组气水分离板(32)的横截面形状呈W字形并且在各气水分离板(32)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延伸有一第一挡水翼Ⅰ(321)和一第二挡水翼Ⅱ(322),而左侧延伸有一第三挡水翼Ⅲ(323),第一挡水翼Ⅰ(321)与气水分离板(32)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一阻水翼槽Ⅰ(3211),第二挡水翼Ⅱ(322)位于第一挡水翼Ⅰ(321)的前方,该第二挡水翼Ⅱ(322)与气水分离板(32)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二阻水翼槽Ⅱ(3221),第三挡水翼Ⅲ(323)与气水分离板(32)的左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三阻水槽Ⅲ(3231),并且该第三挡水翼Ⅲ(323)隔着气水分离板(32)对应于所述第一挡水翼Ⅰ(321)与第二挡水翼Ⅱ(322)之间,各两相邻的气水分离板(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通气腔(3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包括一前后贯通而四周封闭的并且呈矩形体形状的窗体(1);设置在窗体(1)的窗体腔(11)内的一防水炮机构(2)和一气水分离机构(3),其中,防水炮机构(2)在所述窗体腔(11)内的位置位于窗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而气水分离机构(3)在窗体腔(11)内的位置位于窗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内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炮机构(2)包括沿着所述窗体腔(11)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间隔分布并且以倾斜状态设置的挡水板(21),该挡水板(21)的左端与窗体腔(11)的左腔壁固定,而右端与窗体腔(11)的右腔壁固定,并且在挡水板(2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下折展而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的阻水折边(211),而在挡水板(2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上折展而构成有一挡水折边(212),该挡水折边(212)与挡水板(2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横截面形状呈n字形的挡水槽(213);所述的气水分离机构(3)包括一气水分离板框(31)和一组气水分离板(32),气水分离板框(31)固定在所述窗体腔(11)朝向所述船舶舱内的一侧,一组气水分离板(32)以纵向状态自左向右间隔分布并且固定在气水分离板框(31)的顶壁与底壁之间,该组气水分离板(32)的横截面形状呈W字形并且在各气水分离板(32)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延伸有一第一挡水翼Ⅰ(321)和一第二挡水翼Ⅱ(322),而左侧延伸有一第三挡水翼Ⅲ(323),第一挡水翼Ⅰ(321)与气水分离板(32)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一阻水翼槽Ⅰ(3211),第二挡水翼Ⅱ(322)位于第一挡水翼Ⅰ(321)的前方,该第二挡水翼Ⅱ(322)与气水分离板(32)的右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二阻水翼槽Ⅱ(3221),第三挡水翼Ⅲ(323)与气水分离板(32)的左侧面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第三阻水槽Ⅲ(3231),并且该第三挡水翼Ⅲ(323)隔着气水分离板(32)对应于所述第一挡水翼Ⅰ(321)与第二挡水翼Ⅱ(322)之间,各两相邻的气水分离板(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通气腔(3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体腔(11)内并且在位于所述防水炮机构(2)的挡水板(21)与所述气水分离机构(3)的气水分离板框(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滤网机构(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体(1)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的四周构成有一窗体固定边(12),在该窗体固定边(12)上间隔开设有窗体固定边固定孔(121),在窗体固定边固定孔(121)上配设有窗体固定边固定螺栓(1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防水炮固定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体(1)使用状态下朝向船舶舱外的一侧并且位于窗体(1)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设置有一挡水板加强筋(13),该挡水板加强筋(13)的上端与所述窗体腔(11)的窗体腔顶壁固定,而挡水板加强筋(13)的下端与窗体腔(11)的窗体腔底壁固定,所述防水炮机构(2)的挡水板(21)的长度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东钱文华谭晓璐陈凯恩胡慕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海鑫船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