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海鸥羽轴结构的仿生复合夹层板。
技术介绍
当发生碰撞或冲击时,巨大的瞬时冲击会对结构造成破坏。为了保证结构在受到巨大冲击后尽量保持完整,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各种轻质夹层板结构应运而生。夹层板受到撞击载荷作用时,通过可控的方式依靠自身的塑性变形产生压溃行程,将冲击动能迅速转化成变形势能,达到吸收和耗散能量的目的,从而起到保护结构的作用。因此,设计出一种轻量且吸能特性高的夹层板,用作车辆的覆盖元件,如汽车发动机罩板、车身外表等,对于车体轻量化设计和乘员的安全保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以管为夹芯的夹层板和波纹状夹芯的夹层板的吸能效果不好、质量大的缺点,提供一种以变截面管为特征的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碰撞发生时单位质量的夹层板吸收能量的能力。本专利技术由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组成,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其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其特征在于:由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组成,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其中变截面管组(B)的8-10根变截面管(4)在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内自左至右排列并固接,与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固接,与下面板组件(C)的上板Ⅱ(5)固接;上面板组件(A)中瓦楞板Ⅰ(2)的纵向与变截面管组(B)的8-10根变截面管(4)纵向平行或交叉呈直角;下面板组件(C)的上板Ⅱ(5)上面与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下面固接;下面板组件(C)中瓦楞板Ⅱ(6)的纵向与变截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其特征在于:由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组成,上面板组件(A)、变截面管组(B)和下面板组件(C)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其中变截面管组(B)的8-10根变截面管(4)在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内自左至右排列并固接,与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固接,与下面板组件(C)的上板Ⅱ(5)固接;上面板组件(A)中瓦楞板Ⅰ(2)的纵向与变截面管组(B)的8-10根变截面管(4)纵向平行或交叉呈直角;下面板组件(C)的上板Ⅱ(5)上面与上面板组件(A)的凹槽板(3)下面固接;下面板组件(C)中瓦楞板Ⅱ(6)的纵向与变截面管组(B)的8-10根变截面管(4)纵向平行或交叉呈直角。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面板组件(A)由上板Ⅰ(1)、瓦楞板Ⅰ(2)和凹槽板(3)组成,上板Ⅰ(1)、瓦楞板Ⅰ(2)和凹槽板(3)自上而下排列并顺序固接;上板Ⅰ(1)的厚度为0.1-0.2mm,瓦楞板Ⅰ(2)的横截面为正弦曲线,厚度为0.1-0.2mm,振幅为1.8-2.0mm,周期为3.6-4.0mm,凹槽板(3)的厚度为0.8-1.0mm。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海鸥羽轴结构的复合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截面管组(B)由8-10根变截面管(4)组成,变截面管(4)前端呈圆形,圆的外径D1为10.0mm,圆的内径D2为8.0mm,圆变截面管(4)后端呈正方形,内正方形的边长L1为8.3mm,外正方形的边长L2为1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猛,周剑飞,宋家锋,徐丽涵,刘升福,陈朕,钟原,郭子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