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钢化膜及其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81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3D钢化膜及其成型装置,所述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包括:内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内侧,内模具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成型部;外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外侧,外模具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成型部,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之间限定有用于成型UV胶的成型空间,成型空间位于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成型空间的入口为注塑口;注塑机,通过注塑口将UV胶注入成型空间使其与2.5D玻璃片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UV胶一体注塑成型至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与其一体成型,从而使得钢化膜更加贴合手机屏幕,起到美观和防碎边的效果。

3D toughened film and its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钢化膜及其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贴膜,尤其是指一种3D钢化膜及其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化膜包括普通钢化膜和点胶3D膜,这些膜不能满足手机全面屏的需要,非全屏覆盖,边缘不能包边,此外曲面部分悬空或没有弯曲,会造成碎边、白边、藏灰的问题。而点胶产品会出现边位不均匀外溢凸起等诸多问题,会严重影响手感和美观。目前市面上所谓速贴钢化膜也是通过点胶完成的,用树脂胶滴到玻璃边缘,通过CNC精雕成型。如果做工不达标,产品会成型以下情况:1.玻璃膜尺寸设计过大,导致出现膜边缘悬空的状况,不能完整的呈现3D曲面贴合效果,而且碎边几率比较高;2.点胶质量比较差,如点在玻璃内边缘则无法达到点胶胶水包边的效果,更加无法解决边缘不刮手的情况,点胶产品只存在于概念,而无实质性的手感以及立体视觉的改变;3.点胶胶水由于调机精度达不到,导致边缘的点胶胶水粗糙颗粒感,无光泽感,并且边缘凹凸不均匀,导致视觉上有明显的衔接台阶感,产品外观上完全无品质档次;4.更有甚者,直接在玻璃背面边缘内侧点比较细、比较浅的胶水,省掉CNC打磨工序,使点胶产品完全违背设计的初衷,偏离了产品解决2.5D手感划手和降低碎边几率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3D钢化膜,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钢化膜,UV胶一体注塑成型至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与其一体成型,从而使得钢化膜更加贴合手机屏幕,起到美观和防碎边的效果。针对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包括:内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内侧,所述内模具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成型部;外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外侧,所述外模具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之间限定有用于成型UV胶的成型空间,所述成型空间位于所述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所述成型空间的入口为注塑口;注塑机,通过所述注塑口将UV胶注入所述成型空间使其与所述2.5D玻璃片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第一成型部具有与所述2.5D玻璃片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的内轮廓,所述第二成型部具有与所述2.5D玻璃片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二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的外轮廓。进一步,所述内模具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2.5D玻璃片之间存在预定间隙使其不与所述2.5D玻璃片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弧面经过镜面处理,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弧面经过镜面处理。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为平直的平面或具有预定弧度的弧形面,所述第二表面为平直的平面或具有预定弧度的弧形面。进一步,还包括对UV胶进行固定处理的固化设备。进一步,所述固化设备为紫外烘烤机,所述紫外烘烤机设有用于固化处理的UV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钢化膜,包括:2.5D玻璃片;UV胶,通过注塑机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进一步,所述2.5D玻璃片具有丝印区域,所述UV胶注塑成型于所述丝印区域。进一步,所述UV胶具有内轮廓和外轮廓,所述内轮廓和所述外轮廓具有预定弧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UV胶一体注塑成型至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与其一体成型,从而使得钢化膜更加贴合手机屏幕,起到美观和防碎边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3D钢化膜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3D钢化膜通过模具固定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UV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3D钢化膜100的成型装置,包括设于2.5D玻璃片2的内侧的内模具3、设于2.5D玻璃片2的外侧的外模具4以及注塑机(未图示)。内模具3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成型部31,外模具4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成型部41,第一成型部31和第二成型部41之间限定有用于成型UV胶1的成型空间5,成型空间5位于2.5D玻璃片2的四周边缘,成型空间5的入口为注塑口6。注塑机通过注塑口6将UV胶1注入成型空间5使其与2.5D玻璃片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成型装置,将UV胶1一体注塑成型至2.5D玻璃片2的四周边缘与其一体成型,从而使得3D钢化膜100更加贴合手机,起到美观和防碎边的效果。第一成型部31具有与2.5D玻璃片2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311以及与第一表面311连接的第一弧面312,第一弧面312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1的内轮廓,第二成型部41具有与2.5D玻璃片2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二表面411以及与第二表面411连接的第二弧面412,第二弧面412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1的外轮廓。内模具3还具有与第一成型部31连接的主体部32,主体部32与2.5D玻璃片2之间存在预定间隙使其不与2.5D玻璃片2接触。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内模具3压坏2.5D玻璃片2,也可以避免内模具3过多地与其接触,破坏其表面光洁度。第一表面311和第一弧面312经过镜面处理,第二表面411和第二弧面412经过镜面处理。这样可以保证产品表面的光洁度,防止内模具3和外模具4刮伤或擦伤产品。第一表面311为平直的平面或具有预定弧度的弧形面,第二表面411为平直的平面或具有预定弧度的弧形面。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411的形状由所接触的2.5D玻璃片2的表面形状所限定,以保证其与产品的贴合效果,从而保证成品的质量。本实施例还包括对UV胶1进行固定处理的固化设备。固化设备为紫外烘烤机(未图示),紫外烘烤机设有用于固化处理的UV灯。通过上述成型装置成型的一种3D钢化膜,包括2.5D玻璃片2以及通过注塑机一体注塑成型于2.5D玻璃片2的四周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内侧,所述内模具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成型部;/n外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外侧,所述外模具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之间限定有用于成型UV胶的成型空间,所述成型空间位于所述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所述成型空间的入口为注塑口;/n注塑机,通过所述注塑口将UV胶注入所述成型空间使其与所述2.5D玻璃片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内侧,所述内模具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成型部;
外模具,设于2.5D玻璃片的外侧,所述外模具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之间限定有用于成型UV胶的成型空间,所述成型空间位于所述2.5D玻璃片的四周边缘,所述成型空间的入口为注塑口;
注塑机,通过所述注塑口将UV胶注入所述成型空间使其与所述2.5D玻璃片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具有与所述2.5D玻璃片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的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的内轮廓,所述第二成型部具有与所述2.5D玻璃片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二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用于成型时限定UV胶的外轮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3D钢化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具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部连接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2.5D玻璃片之间存在预定间隙使其不与所述2.5D玻璃片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艾丰无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