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氧化系统,属于环保纤维领域。
技术介绍
将废旧的饮料瓶作为原材料进行纺丝,一方面可以将废弃物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有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纺丝过程中需要对破碎的瓶片中加入氧化剂及漂白剂,以避免出现断丝的情况。氧化剂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储存储,当一罐氧化剂用完之后需要更换另一罐,目前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工人推动手推车,将氧化剂储罐推放至指定位置,在推运氧化剂储罐时,氧化剂储罐会发生滑动,甚至掉落,不方便使用。目前所述情况下是将氧化剂储罐放置在手推车上,直接将氧化剂通过增压泵注入原料管道内,手推车上没有固定装置,在注入时由于增压泵的作用,将会使得氧化剂储罐倾倒,不方便使用。瓶片在下落过程中会挤压在一起,散落不均,将会使得有些瓶片不能与氧化剂和漂白剂接触,进而将会出现断丝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抗氧化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抗氧化系统,包括用于转运氧化剂储罐的转运装置、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氧化系统,包括用于转运氧化剂储罐(D)的转运装置(A)、用于固定氧化剂储罐(D)的固定装置(B)以及氧化装置(C),所述氧化装置(C)与氧化剂储罐(D)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A)包括转运底座(A1)、转运支架(A2)、定位机构(A3)、锁紧机构(A4)和支撑机构(A5),所述转运支架(A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定位机构(A3)和锁紧机构(A4)均安装在转运支架(A2)上,且锁紧机构(A4)与定位机构(A3)接触,所述支撑机构(A5)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所述固定装置(B)包括固定机构(B2)、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所述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化系统,包括用于转运氧化剂储罐(D)的转运装置(A)、用于固定氧化剂储罐(D)的固定装置(B)以及氧化装置(C),所述氧化装置(C)与氧化剂储罐(D)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A)包括转运底座(A1)、转运支架(A2)、定位机构(A3)、锁紧机构(A4)和支撑机构(A5),所述转运支架(A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定位机构(A3)和锁紧机构(A4)均安装在转运支架(A2)上,且锁紧机构(A4)与定位机构(A3)接触,所述支撑机构(A5)安装在转运底座(A1)的底部;所述固定装置(B)包括固定机构(B2)、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所述固定机构(B2)安装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调整机构(B3)和复位机构(B4)均安装在固定机构(B2)上,所述氧化装置(C)包括落料管道(C1)、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所述氧化机构(C2)和打散机构(C3)均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
所述固定机构(B2)包括固定座(B21)、固定腔(B22)、固定板(B23)和固定导向面(B24),所述调整机构(B3)包括调整座(B31)、调整腔(B32)、调整板(B33)和调整导向面(B34),所述固定座(B21)固定在转运底座(A1)上,所述固定腔(B22)设置在固定座(B21)内,所述固定板(B23)安装在固定腔(B22)内,所述固定导向面(B24)设置在固定板(B23)上,所述调整座(B31)固定在固定座(B21)上,所述调整腔(B32)设置在调整座(B31)内,所述调整板(B33)安装在调整腔(B32)内,所述调整导向面(B34)设置在调整板(B33)上,所述调整腔(B32)与固定腔(B22)连通,所述调整导向面(B34)与固定导向面(B24)接触,
所述氧化机构(C2)包括混合管道(C21)、喷孔(C22)、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所述打散机构(C3)包括打散管道(C31)、打散铰接座(C32)、打散连接杆(C33)、和打散锤头(C34),所述混合管道(C21)安装在落料管道(C1)的内壁,所述喷孔(C22)设置在混合管道(C21)上,所述氧化剂管道(C23)和增白剂管道(C24)均与混合管道(C21)连通,所述打散管道(C31)转动安装在落料管道(C1)上,所述打散铰接座(C32)固定在打散管道(C31)的内壁,所述打散连接杆(C33)的一端与打散铰接座(C32)铰接,所述打散锤头(C34)固定在打散连接杆(C33)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A3)包括左定位架(A31)、右定位架(A32)、左定位杆(A33)、右定位杆(A34)、左定位孔(A35)、右定位孔(A36)、左限位环(A37)、右限位环(A38)、左限位块(A39)、右限位块(A310)、左限位槽(A311)、右限位槽(A312)、左旋转槽(A313)和右旋转槽(A314),所述左定位孔(A35)和右定位孔(A36)均设置在转运支架(A2)上,所述左定位架(A31)与左定位杆(A33)连接,所述右定位架(A32)与右定位杆(A34)连接,所述左定位杆(A33)位于左定位孔(A35)内,所述右定位杆(A34)位于右定位孔(A36)内,所述左限位环(A37)和右限位环(A38)均固定在转运支架(A2)上,所述左限位环(A37)套装在左定位杆(A33)外,所述右限位环(A38)套装在右定位杆(A34)外,所述左限位块(A39)固定在左限位环(A37)内,所述右限位块(A310)固定在右限位环(A38)内,所述左限位槽(A311)和左旋转槽(A313)均设置在左定位杆(A33)上,且左限位槽(A311)与左旋转槽(A313)连通,所述右限位槽(A312)和右旋转槽(A314)均设置在右定位杆(A3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方叶青,冯善华,张会华,吴海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