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739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插齿刀参数及几何形状,建立插齿刀齿廓模型;S2、获得传动比函数;S3、获得插齿刀坐标系到被加工齿条坐标系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S4、将插齿刀数学模型坐标变换至被加工齿条坐标系,获得变传动比齿条的包络数学模型;S5、根据刀位点指令与各运动轴的转换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成机床加工代码;S6、根据获得的加工代码,在四轴三联动的插齿机床实现变传动齿条的插齿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设计与工艺结合,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为机床加工代码,最终实现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具有加工成本低,加工方便易实现等优点。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ear shaping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插齿加工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变传动比齿条作为非标准齿条,是机械式变传动比转向器的关键零部件,在实现汽车转向器解决行驶过程中转向轻便性和转向灵敏性的平衡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需要实现变化的传动比,变传动比齿条在沿长度方向上具有复杂的变化的非标准齿形,导致变传动比齿条的制造难度较高。现有的针对变传动比齿条的制造工艺主要为锻造和摆辗,虽然加工效率高,但仍无法实现对大尺寸变传动比齿条高精度加工。而插齿工艺作为一种机械加工工艺,能够加工各种复杂齿形且不受工件几何形状的限制,加工精度高,在齿轮加工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且插齿加工工艺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利用插齿加工技进行变传动比齿条的加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还没有关于采用插齿工艺加工变传动比齿条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它基于四轴三联动插齿加工机床各轴运动关系,建立与变传动比齿条的实际插齿加工过程对应的包络运动数学模型,且基于机床加工指令与刀具轴工件轴进给率的转换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为机床加工代码,进而实现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具有成本低,加工易实现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插齿刀具参数及其几何关系,获得用于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的插齿刀数学模型S2、根据传动要求及运动参数,获得变传动比函数S3、根据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过程中的机床轴运动关系及S2中获得的变传动比函数获得从插齿刀坐标系TCS到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S4、通过S3中获得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将S1中获得的插齿刀数学模型坐标变换至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获得变传动比齿条的包络数学模型S5、根据机床进给率与刀具圆周运动速率与工作台移动速率的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成相应的机床加工代码,用于插齿机床加工变传动比齿条;S6、根据S5获得的加工代码,在四轴三联动的插齿机床上以多次进给,变进给量实现对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上述方案中,S1中的插齿刀数学模型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其中为插齿刀齿顶部分,齿形角范围为且齿数i∈[0,z];Rk(rb,αk)为插齿刀左右渐开线部分,渐开线压力角范围为αk∈[0,αa];为插齿刀齿根部分,齿形角范围为且齿数i∈[0,z]。分别由如下公式计算获得:在公式(2)中,ra为插齿刀齿顶圆半径,其他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r=mz(5)其中,m为插齿刀模数,z为插齿刀齿数,为插齿刀齿顶高系数,rb为插齿刀基圆半径,α为基圆压力角。在公式(3)中,各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u=tanαk(14)在公式(4)中,rf为插齿刀齿根圆半径,其中各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其中,c*为顶隙系数。上述方案中,S2中,插齿刀的转角范围为变传动比函数表达式如下:上述方案中,S3具体为:从插齿刀轴坐标系(TCS)到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通过以下公式表达:其中,s为被加工齿条的横向水平运动行程,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上述方案中,S4具体为:通过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得到变传动比齿条的包络数学模型如下:上述方案中,S5具体为:机床加工指令进给率F指示刀位点的进给率,同刀具轴B轴圆周进给率FB和工件轴X轴横向进给率FX存在如下计算关系:其中,ΔB为刀具轴圆周进给增量,与刀具圆周转角增量δB的关系为:ΔB=δB,ΔX为工件轴水平进给增量,与工件水平位移增量δX的关系为:ΔX=δX,且根据传动啮合关系有:刀位点位移增量ΔS可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根据以上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成相应的机场加工代码,用于插齿加工变传动比齿条。上述方案中,S6具体为:根据步骤五中获得的加工代码,输入至四轴三联动的插齿机床中,设置不同进给循环,变进给量对齿条进行插齿加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过程中机床各轴运动关系,从齿廓成型原理出发,建立与变传动比齿条的实际插齿加工过程对应的包络运动数学模型,且基于机床加工指令与刀具轴工件轴进给率的计算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为机床加工代码,将设计与工艺结合,最终实现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具有加工成本低,加工方便易实现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具齿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齿机机床各轴运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插齿机床刀具与工件坐标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变传动比齿条包络模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变传动比齿条实际加工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此以一种变传动比齿条为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变传动比齿条进行加工制造。插齿刀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表1插齿刀具基本参数被加工的变传动比齿条的变传动比函数参数如下表2所示:表2变传动比函数参数插齿加工过程中多次变进给量参数设置如下表3所示:表3进给量设置插齿刀主轴上下往复运动速度为240DS/min,机床进给率为21mm/min。本实施例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如图1-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插齿刀具参数及其几何关系,获得用于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的插齿刀数学模型S2、根据传动要求及运动参数,获得变传动比函数S3、根据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过程中的机床轴运动关系及S2中获得的变传动比函数获得从插齿刀坐标系TCS到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S4、通过S3中获得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将S1中获得的插齿刀数学模型坐标变换至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获得变传动比齿条的包络数学模型S5、根据机床进给率与刀具圆周运动速率与工作台移动速率的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成相应的机床加工代码,用于插齿机床加工变传动比齿条;S6、根据S5获得的加工代码,在四轴三联动的插齿机床上以多次进给,变进给量实现对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上述实施方案步骤S1中,插齿刀数学模型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插齿刀具参数及其几何关系,获得用于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的插齿刀数学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插齿刀具参数及其几何关系,获得用于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的插齿刀数学模型
S2、根据传动要求及运动参数,获得变传动比函数
S3、根据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过程中的机床轴运动关系及S2中获得的变传动比函数获得从插齿刀坐标系TCS到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
S4、通过S3中获得的包络运动坐标变换矩阵MW-T,将S1中获得的插齿刀数学模型坐标变换至被加工齿条坐标系WCS,获得变传动比齿条的包络数学模型
S5、根据机床进给率与刀具圆周运动速率与工作台移动速率的关系,将刀具包络运动轨迹转换成相应的机床加工代码;
S6、根据S5获得的机床加工代码,在四轴三联动的插齿机床上实现对变传动比齿条的插齿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传动比齿条插齿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插齿刀数学模型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其中为插齿刀齿顶部分,齿形角范围为且齿数i∈[0,z];Rk(rb,αk)为插齿刀左右渐开线部分,渐开线压力角范围为αk∈[0,αa];为插齿刀齿根部分,齿形角范围为且齿数i∈[0,z];分别由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在公式(2)中,ra为插齿刀齿顶圆半径,公式(2)中的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r=mz(5)





















其中,m为插齿刀模数,z为插齿刀齿数,为插齿刀齿顶高系数,rb为插齿刀基圆半径,α为基圆压力角;
在公式(3)中,各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星会华林徐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