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板输送装置的抛丸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抛丸清理机
,具体涉及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板输送装置的抛丸室结构。
技术介绍
辊道式抛丸机是利用高效抛丸器抛出高速弹丸流束击打待处理工件表面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他杂物,使待处理工件获得精细的光亮表面,显露出金属本色。现有技术中,辊道式抛丸机的辊道一般由若干个辊道间隔一定距离地水平布置,待处理工件首先经外部输送平台输送,进入到抛丸室内部后,由位于抛丸室内部的输送辊道承接输送,在抛丸室内部经过抛丸的击打处理后,被输送辊道送出。当待处理工件很薄时(如较薄的金属板),待处理工件经外部输送平台进入到抛丸室内部的输送辊道后,由于待处理工件自身的重量以及抛丸的击打冲击作用下,待处理工件易发生弯曲下垂,掉入相邻两个辊道之间,导致待处理工件不能正常被运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当待处理工件较薄时,待处理工件易掉入输送辊道之间,不能正常通过抛丸室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较薄的待处理工件通过抛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抛丸室内部的内部输送辊道,和设置在抛丸室外部的外部输送辊道,其中所述内部输送辊道包括:/n第一托辊(11),至少为一组,适于承载并运送薄板;/n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辊(11)转动;/n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输送辊道还包括:/n第一压辊(12),至少为一组,与所述第一托辊(11)上下相对设置;/n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辊(12)上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压辊(12)能够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11)靠近以夹紧所述薄板的第一位置,或者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11)远离以释放所述薄板的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抛丸室内部的内部输送辊道,和设置在抛丸室外部的外部输送辊道,其中所述内部输送辊道包括:
第一托辊(11),至少为一组,适于承载并运送薄板;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托辊(11)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输送辊道还包括:
第一压辊(12),至少为一组,与所述第一托辊(11)上下相对设置;
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压辊(12)上下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压辊(12)能够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11)靠近以夹紧所述薄板的第一位置,或者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托辊(11)远离以释放所述薄板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21),一端可转动固定设置,另一端为自由端;
第一伸缩驱动件(22),固定设置,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1)的自由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21)来回转动;
所述第一压辊(1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21)的远离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2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件(22)为油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上方具有所述第一压辊(12)的所述第一托辊(11)的下方或上方,能够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托辊(11)上有薄板时,发出第一信号;在感应到所述第一托辊(11)上没有薄板时,发出第二信号;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电连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动作,使所述第一压辊(12)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反向动作,使所述第一压辊(12)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输送辊道至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勋波,吕洪伟,夏修军,丁淑海,徐宗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鑫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