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幅杆及换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3577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幅杆及换能系统。变幅杆包括杆体及安装部,安装部包括主体及第一引导部,主体远离杆体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一引导面,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设置,第一端面与主体连接,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二端面的面积,第一引导面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引导面分别连接第一端面的两端及对应的第二端面的两端。上述变幅杆中,通过第一引导面的设置使得安装部沿能量传输的方向逐渐变窄,减小了形状突变,形状突变会带来应变集中,不利于超声波传递和聚集对突变直角结构进行倒角过渡,避免了超声波能量传递时产生应变集中,使超声波传递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变幅杆的能量放大系数,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Horn and energy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幅杆及换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领域,特别是涉及变幅杆及换能系统。
技术介绍
在LED封装领域中,变幅杆传输能量信号,引起安装在变幅杆上的瓷嘴振动,瓷嘴与芯片或基板相互摩擦完成引线键合过程。常规的变幅杆在能量的传递过程中损耗较大,传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高效传递能量的变幅杆一种变幅杆,包括:杆体;及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主体及第一引导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延伸有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引导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两端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面的两端。上述变幅杆中,通过第一引导面的设置使得安装部沿能量传输的方向逐渐变窄,减小了形状突变,形状突变会带来应变集中,不利于超声波传递和聚集。第一引导面的上述设置使能对突变直角结构进行倒角过渡,避免了超声波能量传递时产生应变集中,使超声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杆体;及/n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主体及第一引导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延伸有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引导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两端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面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体;及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主体及第一引导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延伸有所述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引导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的两端及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面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面关于所述主体的中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的边长为为1.4毫米至1.6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杆体的一端延伸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及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杆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引导面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引导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两端及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面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面一边的边长为1.4毫米至1.6毫米,另一边的边长为0.2毫米至0.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纵截面的一边的边长为2.9毫米至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波陈世杰赵艳萍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