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324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与两个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装置板与第二装置板,所述第二装置板的侧壁贯穿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底座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侧内均设有圆腔,所述圆腔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装置板与第二装置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竖直放置有多组连接管,两组最外侧所述连接管间通过松紧带连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所述连接管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多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连接设有遮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遮在无纺布生产机器上,有效避免灰尘落在无纺布上,并且吸尘效果好。

A dedusting device for nonwoven production worksh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车间
,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在无纺布生产车间需要洁净的环境,而目前无纺布生产车间内的空气中飘散较多的灰尘,灰尘落在无纺布上会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其便于遮在无纺布生产机器上,有效避免灰尘落在无纺布上,并且吸尘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与两个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装置板与第二装置板,所述第二装置板的侧壁贯穿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底座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二底座的两侧内均设有圆腔,所述圆腔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装置板与第二装置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均竖直放置有多组连接管,两组最外侧所述连接管间通过松紧带连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所述连接管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多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连接设有遮灰机构,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侧壁均设有吸尘机构。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圆腔内的抵板,所述抵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末端贯穿圆腔,所述抵板的内侧壁与圆腔的内壁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槽连通且与限位杆配合的限位口。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多根连接管之间的两根连接绳,最内侧所述连接管与放置槽的内壁间通过连接绳连接。优选地,所述遮灰机构包括连接在多组连接管顶部的折叠遮灰布。优选地,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上端的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吸入端连接有吸尘管,多个所述连接管之间通过多根软管连通,最内侧所述软管与吸尘管连接,多组所述连接管相对的侧壁均排列设有多个吸尘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下端嵌设有重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设置有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间通过限位机构连接,便于收回与打开。2、多根连接管顶部连接有遮灰布,能够张开遮挡住生产机器的上方,避免灰尘落在无纺布上。3、设置有吸尘机构,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进一步净化生产车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的外表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的第二底座俯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的张开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座、2吸尘器、3放置槽、4遮灰布、5第一装置板、6连接管、7第二装置板、8软管、9吸尘孔、10吸尘管、11连接绳、12第二底座、13插槽、14限位杆、15限位口、16抵板、17弹簧、18松紧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与两个第二底座12,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第二装置板7的侧壁贯穿设有开口,第一底座1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底座12配合的插槽13,第二底座12的两侧内均设有圆腔,圆腔内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圆腔内的抵板16,抵板1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末端贯穿圆腔,抵板16的内侧壁与圆腔的内壁间通过弹簧17弹性连接,第一底座1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槽13连通且与限位杆14配合的限位口15,通过限位口15将限位杆14抵回圆腔内,此时即可将两个第二底座12从第一底座1的插槽13内取出,不使用时便于存储。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放置槽3,放置槽3内均竖直放置有多组连接管6,两组最外侧连接管6间通过松紧带18连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连接管6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多根连接管6之间的两根连接绳11,最内侧连接管6与放置槽3的内壁间通过连接绳11连接,对多根连接管6进行限位,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下端嵌设有重块,使整体更加稳固,不会倾倒。多组连接管6的顶部连接设有遮灰机构,遮灰机构包括连接在多组连接管6顶部的折叠遮灰布4,遮灰布4完成展开,遮挡在机器上方,避免落灰在无纺布上,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侧壁均设有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上端的吸尘器2,吸尘器2的吸入端连接有吸尘管10,多个连接管6之间通过多根软管8连通,最内侧软管8与吸尘管10连接,多组连接管6相对的侧壁均排列设有多个吸尘孔9,启动吸尘器2,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多个吸尘孔9吸入连接管6内,再通过软管8吸入洗尘管10内,最后进入吸尘器2内收集,进一步的净化生产车间。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限位口15将限位杆14抵回圆腔内,此时即可将两个第二底座12从第一底座1的插槽13内取出,将第一底座1放置在无纺布生产机器的一侧,此时两个第二底座12分别位于机器的两侧,将第二底座12拉至机器的另一侧,第二装置板7通过开口穿过机器,此时多组连接管6分别位于机器的两侧,遮灰布4完成展开,遮挡在机器上方,避免落灰在无纺布上,启动吸尘器2,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多个吸尘孔9吸入连接管6内,再通过软管8吸入洗尘管10内,最后进入吸尘器2内收集,进一步的净化生产车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与两个第二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所述第二装置板(7)的侧壁贯穿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底座(1)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底座(12)配合的插槽(13),所述第二底座(12)的两侧内均设有圆腔,所述圆腔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内均竖直放置有多组连接管(6),两组最外侧所述连接管(6)间通过松紧带(18)连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所述连接管(6)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多组所述连接管(6)的顶部连接设有遮灰机构,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侧壁均设有吸尘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与两个第二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所述第二装置板(7)的侧壁贯穿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底座(1)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底座(12)配合的插槽(13),所述第二底座(12)的两侧内均设有圆腔,所述圆腔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装置板(5)与第二装置板(7)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内均竖直放置有多组连接管(6),两组最外侧所述连接管(6)间通过松紧带(18)连接,处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根所述连接管(6)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多组所述连接管(6)的顶部连接设有遮灰机构,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二底座(12)的侧壁均设有吸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生产车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圆腔内的抵板(16),所述抵板(1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末端贯穿圆腔,所述抵板(16)的内侧壁与圆腔的内壁间通过弹簧(17)弹性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德正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尚荣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