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218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包括:主体和连接带;所述主体的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中间部分为中空,所述主体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带;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髂嵴弧线;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具部和第二支具部;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上为用于固定腰椎的所述第一支具,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下为用于固定髂骨的所述第二支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腰椎峡部裂支具是定制的,事先通过石膏取模,再依据石膏模型尺寸制作,与现有腰椎普通支具相比,能够同时固定髂骨,控制腰骶部屈伸和旋转活动,利于峡部裂愈合,更贴合患者体型,患者佩戴体验更好。

A kind of brace for lumbar isthmus and its ma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腰椎峡部裂:人体生长完全的腰椎,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之间较为狭小的部分称为椎弓峡部。如果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则称为腰椎峡部裂。支具:一种置于身体外部,旨在限制身体的某项运动,从而辅助手术治疗的效果,或直接用于非手术治疗的外固定。腰椎峡部裂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腰椎峡部疲劳断裂所致。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反复的腰椎过伸活动以及旋转活动是峡部疲劳断裂的主要应力。有研究表明,控制这两种应力能够促进峡部裂的愈合。腰椎峡部裂的保守治疗多采用腰围保护,支具固定。对于保守治疗无法愈合持续疼痛的患者可行腰椎峡部清理植骨修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也需要佩戴腰椎支具保护,主要目的就是限制腰椎屈伸、旋转活动,创造局部稳定条件,促进峡部骨质生长。然而,现在临床上腰椎峡部裂保守及术后患者使用的腰椎支具是普通支具,主要适用于所有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针对于腰椎峡部裂术后患者其缺点有:1、对双侧髂嵴没有稳定,对旋转和后伸活动控制力差;2.峡部裂多发生于腰5节段,普通支具向尾侧的范围不够,造成腰5部位的应力增加,不利于稳定和愈合。3.与患者体型贴合欠佳;上述情况最终造成,一方面使得患者术后佩戴体验差,甚至不愿意佩戴支具;另一方面普通腰椎支具不能有效的限制腰椎的屈伸活动,和旋转活动,进而会造成保守治疗峡部不愈合,或者术后峡部骨质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会增加内固定装置出现松动、断裂的机率,给患者带来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包括:主体和连接带;所述主体的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中间部分为中空,所述主体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带;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髂嵴弧线;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具部和第二支具部;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上为用于固定腰椎的所述第一支具,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下为用于固定髂骨的所述第二支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具和第二支具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于所述主体背面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带设置于所述主体背面开口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通过在人体的髂嵴处塑性所得。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患者的腰部周围包裹上透明薄膜;把事先浸泡的石膏网控好水分,包裹在患者的腰部,上至剑突水平,下达腹股沟中点水平以下,在双侧髂嵴塑型出来;待石膏网干燥后在其正面作3-4道水平线,然后沿正中剪开并取下即可,获得石膏模型;根据所述石膏模型制作所述的腰椎峡部裂支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腰椎峡部裂支具是定制的,事先通过石膏取模,再依据石膏模型尺寸制作,与现有腰椎普通支具相比,能够同时固定髂骨,控制腰骶部屈伸和旋转活动,利于峡部裂愈合,更贴合患者体型,患者佩戴体验更好;2.在支具高度上,腰椎峡部裂支具更高,在完美贴合患者身形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上限制了腰椎相对于髂骨的的屈伸和旋转活动,给患者术后峡部骨质生长创造了条件;3.腰椎峡部裂支具在石膏取模时通过在双侧髂嵴部位塑性,能够控制双侧骨盆和髂嵴的稳定性,更有效的控制腰椎的旋转活动,有助于缩短峡部愈合周期,提高愈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参见图1和2,包括:主体和连接带;所述主体的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2;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中间部分为中空,所述主体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带;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髂嵴弧线;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具部1和第二支具部3;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上为用于固定腰椎的所述第一支具1,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下为用于固定髂骨的所述第二支具3。本实施例中,主体的材质聚乙烯塑料;主体分为两部分,髂嵴弧线以上,和髂嵴弧线以下。髂嵴弧线以上的部分,主要用于固定腰椎,髂嵴弧线一下部分,用于固定髂骨,从而稳定腰椎和髂骨,减少下腰椎的旋转和后伸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具1和第二支具3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4和第二连接带5;所述第一连接带4设置于所述主体背面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5带设置于所述主体背面开口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通过在人体的髂嵴处塑性所得。本实施例中,该腰椎峡部裂支具固定范围涵盖到双侧髂骨,能够有效的控制腰椎和骨盆的稳定性,对腰椎旋转和后伸的控制较好,能够促进峡部裂的愈合。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患者的腰部周围包裹上透明薄膜;把事先浸泡的石膏网控好水分,包裹在患者的腰部,上至剑突水平,下达腹股沟中点水平以下,在双侧髂嵴塑型出来;待石膏网干燥后在其正面作3-4道水平线,然后沿正中剪开并取下即可,获得石膏模型;根据所述石膏模型制作所述的腰椎峡部裂支具。本实施例中,具体制作时,事先与患者做好沟通,联系厂家来院测量患者的身型,具体操作如下:1、取模;脱去外衣,仅留贴身衣物,让患者双上肢抬高,保持正常呼吸,在患者的腰部周围包裹上透明薄膜,避免在塑型的过程中沾染石膏;2、把事先浸泡的石膏网控好水分,包裹在患者的腰部,上至剑突水平,下达腹股沟中点水平以下,在双侧髂嵴塑型出来,使之尽量贴合患者的身型,待石膏网干燥后在其正面作3-4道水平线,作为后期对合使用,然后沿正中剪开、小心取下即可;把石膏模型返厂制作。本实施例中,采用该制作方法,有着个体化的优点,每个腰椎峡部裂支具都是针对具体的患者所制作的,成品完全贴合患者身型,患者术后佩戴体验佳;个性化,每个腰椎峡部裂支具的内侧,均有一定厚度海绵垫,避免患者穿戴后有不适感。同时,更确实的限制腰椎的屈伸、旋转活动,每个腰椎峡部裂支具均是先石膏取模,然后再1:1完全复制石膏模型、制作,患者穿戴后能给予腰椎峡部更确实的稳定。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连接带;所述主体的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中间部分为中空,所述主体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带;/n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髂嵴弧线;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具部和第二支具部;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上为用于固定腰椎的所述第一支具,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下为用于固定髂骨的所述第二支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峡部裂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连接带;所述主体的正面和侧面设置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中间部分为中空,所述主体背面的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并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带;
所述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髂嵴弧线;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具部和第二支具部;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上为用于固定腰椎的所述第一支具,所述主体的髂嵴弧线以下为用于固定髂骨的所述第二支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具和第二支具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李放张阳张立志孙天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