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平清专利>正文

具有安全结构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12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金属外壳的打火机,由于造型各异,差别很大。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要安装现有的安全装置是很困难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燃气部分内部结构的重新设计,当金属外壳打火机需要处于安全状态时,只要通过调节器#+[(2)]的手柄#+[(2-1)]转动调节器#+[(2)]带动圆锥体#+[(9)]再带动圆锥体#+[(9)]上的进气孔#+[(10)]反向旋转90°以上,到图1的状态,可以使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与燃料舱#+[(5)]的出气孔#+[(12)]不再连通(见图1之(10)、(11)、(12))。使金属外壳打火机有了可以控制燃料的开与关、适用于各种造型、具有安全性的新结构。这样就可以在不破坏金属外壳优美造型的前提下,保证金属外壳打火机在不使用时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安全结构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现有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燃料都是从喷嘴载体(4)(图3)下面的圆柱体(9)下端(不是侧壁)的进气孔(图3之10)进去的。因此,打火机不使用时,燃料舱(5)里的燃料对喷嘴(1)的进气孔(10)来讲仍然是敞开的。由于燃料舱(5)的出气孔(12)是敞开的,如果打火机不加安全装置,在儿童手里就容易产生问题。金属外壳打火机由于造型各异,变化很快,按照现有的结构,要安装现有的安全装置是很困难的。只有从结构上来解决问题。本专利技术,从打火机的内部结构着手,对燃料舱(5)的出气孔(图3之12)及喷嘴载体(4)的进气孔(图3之10),进行了重新设计。不是原来的直孔朝下,直接与燃料舱(5)的出气孔(12)相接。而是设计成了现在的结构,见附图说明图1,图2之(10)、(11)、(12)。燃料舱(5)的出气孔(12),通过燃料舱(5)外壁(6)上的通道(11),与喷嘴载体(4)下面的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相联通,(见图2之(10)、(11)、(12))。同时原喷嘴载体(4)下面钻有进气孔(10)的部件(9),设计成圆锥体(9),但与喷嘴载体(4)不联为一体(见图1,详见图5,图6),它们之间装有一只密封环,并且,圆锥体(9)与燃料舱(5)外壁(6)上设计的圆锥孔(8)(详见图4)紧密配合,组合成密封面(8,9)(见图2,当圆锥体(9)在圆锥孔(8)里旋转时,紧密得不会漏气)。再加上通过调节器(2)(见图1,图7),调节器(2)是一只带有手柄(2-1)和带有密封环的圆柱体(2-2),通过螺纹与圆锥体(9)联接。通过调节器(2)的手柄(2-1)转动调节器(2)带动圆锥体(9),再带动圆锥体(9)上的进气孔(10)旋转90°以上,到图1的关闭位置,使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与燃料舱(5)的出气孔(12)不再连通(见图1之(10)、(11)、(12))。同时,由于圆锥体(9)与圆锥孔(8)的锥面的密封作用,使燃料舱(5)的出气口(12)通道(11)与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都同时被密封面封住,燃料无法从孔(12)泄出,也无法从进气孔(10)进入。保证了打火机处于图1关闭状态时的燃气的安全。在此状态下,即使儿童拿到打火机进行运作,由于燃料被密封,燃料无法进入喷嘴(1),所以不会产生火焰。当需要使用打火机时,通过调节器(2)的手柄(2-1)转动调节器(2)的圆柱体(2-2)带动圆锥体(9)再带动圆锥体(9)上的进气孔(10)反向旋转90°以上,到图2的状态,使燃料舱(5)的出气孔(12),通过通道(11)与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相通。气体就会顺畅地进入喷嘴(1),只要启动打火装置,即可产生火焰。操作是很方便的。安全结构图示说明见图1,图21.喷嘴(1)2.调节器(2)(带有手柄(2-1)及密封环(7)的圆柱体(2-2))(详见图1、图7)4.喷嘴载体(4),(详见图6)5.燃料舱(5),(详见图4)6.燃料舱(5)的外壁(6),(详见图4)7.密封环(7)8.燃料舱(5)外壁(6)上的圆锥孔(8),(详见图4)9.喷嘴载体(4)下面的圆锥体(9),(详见图5)10.圆锥体(9)侧壁上的喷嘴(1)的进气孔(10),(详见图5)11.燃料舱(5)外壁(6)上燃料进喷嘴进气孔(10)的通道(11),(详见图4)12.燃料舱(5)的出气孔(12)(燃料出口),(详见图4)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的安全结构的特征是见说明书图1,图2所示由圆锥体(9)及由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详见图5),由燃料舱(5)外壁(6)上的圆锥孔(8)(详见图4),由圆锥体(9)和由燃料舱(5)外壁(6)上的圆锥孔(8)所组成的密封面(8,9)(详见图2之(8、9)),由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与燃料舱(5)外壁(6)上的通道(11)及燃料舱(5)的出气孔(12)组成到喷嘴的燃料通道,(详见图2之(10)、(11)、(12)),再加上由带手柄(2-1)的、又带有密封环的圆柱体(2-2)调节器(2),调节器(2)上有螺纹与圆锥体(9)联接,组成的调控装置(控制燃料的开与关),喷嘴载体(4)与圆锥体(9)分离,中间用密封环隔离的结构,保证了金属外壳打火机从结构上可以正确地控制燃料的开与关。全文摘要金属外壳的打火机,由于造型各异,差别很大。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要安装现有的安全装置是很困难的。本专利技术,通过燃气部分内部结构的重新设计,当金属外壳打火机需要处于安全状态时,只要通过调节器文档编号F23Q2/00GK1415893SQ02137360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平清 申请人:刘平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外壳打火机的安全结构的特征是:见说明书图1,图2所示:由圆锥体(9)及由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详见图5),由燃料舱(5)外壁(6)上的圆锥孔(8)(详见图4),由圆锥体(9)和由燃料舱(5)外壁(6)上的圆锥孔(8)所组成的密封面(8,9)(详见图2之(8、9)),由圆锥体(9)侧壁上的进气孔(10)与燃料舱(5)外壁(6)上的通道(11)及燃料舱(5)的出气孔(12)组成到喷嘴的燃料通道,(详见图2之(10)、(11)、(12)),再加上由带手柄(2-1)的、又带有密封环的圆柱体(2-2)调节器(2),调节器(2)上有螺纹与圆锥体(9)联接,组成的调控装置(控制燃料的开与关),喷嘴载体(4)与圆锥体(9)分离,中间用密封环隔离的结构,保证了金属外壳打火机从结构上可以正确地控制燃料的开与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清
申请(专利权)人:刘平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