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和标签贴附机构;标签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原料卷的料卷固定辊和收卷基带的收卷辊,料卷固定辊和收卷辊之间设置有分离板,分离板的自由垂置边位于上下方向,基带与分离板的板面邻近且自该自由垂置边处贴附状折返并向收卷辊所在处延伸,桶体输送带位于伸展至自由垂置边前端的标签C自由段的下方,且标签C自由段位于桶体G的移动路径上,标签C的背面涂覆有胶膜层且该胶膜层面向桶体G一侧。以分离板的自由垂置边为界,保证了基带B与标签C的可靠分离且分离后的标签C远离基带B。
Automatic label atta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标签自动贴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具体讲就是桶装水、饮料或原料的桶体的贴附标签的设备中的标签自动贴附装置。
技术介绍
瓶装矿泉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已是不言而喻的了,为了满足长途旅行或家庭的特殊需求,桶装矿泉水同样具有广泛的需求。对生产企业来讲,水的生产并无二致,但瓶装或桶装矿泉水的灌装工序与包装工序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桶和瓶的体积与形状上差异,导致贴标签的技术方案或者说设备难以通用。就容积为4~5L的桶装矿泉水来讲,一般是盒装4桶的方式装箱包装,以方便搬运、销售。为方便使用和提高装箱效率,桶体周壁整体为带圆角过渡的方形,一侧桶体上呈凹部位置处设置提拎把手,所以标签的贴附位置一般选择在把手对面的桶体上,标签贴附位置的确定性为标签贴附带来了贴标难度,采用手工贴标作业效率实在太低而劳动强度也大。标签的自动化供给或称输送装置便是标签自动化贴附的基础,标签原料或称标签卷通常由印刷厂家提供,即标签卷包括涂覆有不干胶层并粘贴在标签基带的光面带面上并呈收卷的卷筒状,相邻标签的结合处设置便于分离或撕裂的刻痕,由于标签用料多为塑料或纸等类似材料且具有软质、轻薄的物理特性,如何确保标签与基带的分离以及与基带分离后的标签保持特定的姿态等待贴附,这些难题现有技术均未给予有效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确保原料卷展开成带状方式输送并使与基带分离后的标签与基带呈远离态势。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和标签贴附机构;标签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原料卷的料卷固定辊和收卷基带的收卷辊,料卷固定辊和收卷辊之间设置有分离板,分离板的自由垂置边位于上下方向,基带与分离板的板面邻近且自该自由垂置边处贴附状折返并向收卷辊所在处延伸,料卷固定辊和收卷辊的回转轴芯位于铅垂向,料卷固定辊和收卷辊辊芯位于铅垂方向且收卷辊为主动辊;桶体输送带位于伸展至自由垂置边前端的标签C自由段的下方,且标签C自由段位于桶体G的移动路径上,标签C的背面涂覆有胶膜层且该胶膜层面向桶体G一侧,标签C自由段的正面设置压辊,移动机构驱动压辊沿桶体G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位移,标签C自由段位于压辊的移动路径上。上述方案中,以分离板的自由垂置边为界,位于该自由垂置边的上游侧,标签C与基带B仍贴附在一起仍然保持复合带的状态;位于该自由垂置边的下游侧,与基带B分离的标签C呈自然展开状平顺延展,而基带B则向几乎为反向的方向延展,由此保证了基带B与标签C的可靠分离且分离后的标签C远离基带B,消除了两者再次交集的可能,即两者没有再次贴附、结合的机会,确保了已与基带B分离的标签C处在随时可以实施贴标的待贴状态。附图说明图1、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4、5分别是三个视觉方向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7、8分别是1、2、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10是标签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9、10所示,标签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原料卷A的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基带B的收卷辊20,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之间设置有分离板30,分离板30的自由悬置边31位于上下方向,基带B与分离板30的板面邻近且自该自由垂置边31处贴附状折返并向收卷辊20所在处延伸,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的回转轴芯位于铅垂向,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辊芯位于铅垂方向且收卷辊20为主动辊。上述方案中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辊芯位于铅垂方向,由此展开的基带B和标签C的纸面位于铅垂面,配合立式输送的桶体的贴标,无需繁杂的桶体姿态调整工序;以分离板30的自由悬置边31为界,同一标签C上的与基带B已分离部分和仍然贴附在基带B上的部分的纸面或称贴面基本保持平展姿态,而基带B在该自由悬置边31的两侧则几乎呈反向伸展,所以,既保证了标签C的待贴附状态,又有利于贴附部分的分离和基带B收卷。为了尽量少地占据空间,料卷固定辊10与分离板30及收卷辊20与分离板30之间设置有换向辊,分离板30上游的的换向辊与料卷固定辊10之间设置有涨紧辊40,换向辊的辊芯位于铅垂方向。涨紧辊40的设置方案保证了带体输送过程中和贴附过程中暂停阶段,料卷固定辊10与收卷辊20之间的带体均保持平展状态,有效地避免局部收折或下垂或打兜现象的发生。所述的分离板30由厚度小于0.3mm的板材折弯叠合构成且叠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0°,弯折处的直边位于铅垂方向。选择板材制作分离板时要可虑的因素主要是要具有适当强度和刚性即可,该方案的等同方案也可以是将板材加工成楔形板的形状,类似于直刃刀的形状,需要注意的是楔刃不能太过锋利而应适当钝些,结合图2所示。料卷固定辊10一次经过第一、二换向辊41、42向下游延伸输送,第一、二换向辊41、42之间设置涨紧辊40,涨紧辊40的辊芯移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第一、二换向辊41、42的辊芯连线,料卷固定辊10、第一、二换向辊41、42及分离板30的上游侧板面整体位于顺直方向布置。这样既保证输送标签输送的路径较短,又方便涨紧辊40的布置,空间利用率较高。分离板30的上游位置设置标签扫码传感器50,标签扫码传感器50的下游预留一个待贴附标签C。设置标签扫码传感器50是采集标签及其具体位置,为输送机构的启停提供控制信号,如标签扫码传感器50采集到一个标签C的二维码后将该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启动或驱动收卷辊20停止或转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且方便固定涨紧辊40,具体方案是涨紧辊40的下端连接在摆臂60的摆动端,远离摆动端的摆臂60的另一端铰接设置在料卷固定辊10的邻近位置处,机架与摆臂60之间设置涨紧弹簧,涨紧弹簧提供的弹力驱使摆臂60的摆动端向远离第一、二换向辊41、42连线的方向位移。通过涨紧弹簧的设置,可以方便可靠的实现摆臂60带动涨紧辊40位移使标签带处于涨紧状态,为标签C的分离和基带B的收卷提供基本保障。以上详细说明了标签输送机构,以下重点说明标签贴附机构。如图1、2、3、4、5所示,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压辊70绕其位于铅垂向的辊芯转动设置,输送桶体G的输送带110的带面水平布置,移动机构驱动压辊70辊芯沿桶体G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位移,由标签输送机构输送的标签原料A上的与标签基带B分离后的标签C的自由段伸展至桶体G的移动路径上,标签C的背面涂覆有胶膜层且该胶膜层面向桶体G一侧,标签C的自由段的正面所在侧设置压辊70。此处需要简要解释的是标签原料A是由标签C和标签基带B贴附在一起时的原料带,贴标签作业就是将标签C与标签基带B分离后贴附到桶体G上的过程。上述方案中,输送带110正常运行,如图3、4所示,输送桶体G自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过程中与预先抵达的标签C的胶膜层接触粘接,继续向下游行进的过程中配合压辊的抵压作用,标签C被贴附到桶体G上,已贴附在桶体G上的标签C的尚未与桶体贴附的尾端牵连着下一个标签C向待贴位位移,在待贴位两者分离,此时贴附在桶体G上的贴标随桶体G继续行进,与之分离的待贴标签C停留在待贴位、待贴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和标签贴附机构;标签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原料卷(A)的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基带(B)的收卷辊(20),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之间设置有分离板(30),分离板(30)的自由垂置边(31)位于上下方向,基带(B)与分离板(30)的板面邻近且自该自由垂置边(31)处贴附状折返并向收卷辊(20)所在处延伸,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的回转轴芯位于铅垂向,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辊芯位于铅垂方向且收卷辊(20)为主动辊;桶体输送带(110)位于伸展至自由垂置边(31)前端的标签C自由段的下方,且标签C自由段位于桶体G的移动路径上,标签C的背面涂覆有胶膜层且该胶膜层面向桶体G一侧,标签C自由段的正面设置压辊(70),移动机构驱动压辊(70)沿桶体G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位移,标签C自由段位于压辊(70)的移动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和标签贴附机构;标签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原料卷(A)的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基带(B)的收卷辊(20),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之间设置有分离板(30),分离板(30)的自由垂置边(31)位于上下方向,基带(B)与分离板(30)的板面邻近且自该自由垂置边(31)处贴附状折返并向收卷辊(20)所在处延伸,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的回转轴芯位于铅垂向,料卷固定辊(10)和收卷辊(20)辊芯位于铅垂方向且收卷辊(20)为主动辊;桶体输送带(110)位于伸展至自由垂置边(31)前端的标签C自由段的下方,且标签C自由段位于桶体G的移动路径上,标签C的背面涂覆有胶膜层且该胶膜层面向桶体G一侧,标签C自由段的正面设置压辊(70),移动机构驱动压辊(70)沿桶体G的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位移,标签C自由段位于压辊(70)的移动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料卷固定辊(10)与分离板(30)及收卷辊(20)与分离板(30)之间设置有换向辊,分离板(30)上游的换向辊与料卷固定辊(10)之间设置有涨紧辊(40),换向辊的辊芯位于铅垂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板(30)由厚度小于0.3mm的板材折弯叠合构成且叠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0°,弯折处的直边位于铅垂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自动贴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料卷固定辊(10)一次经过第一、二换向辊(41、42)向下游延伸输送,第一、二换向辊(41、42)之间设置涨紧辊(40),涨紧辊(40)的辊芯移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第一、二换向辊(41、42)的辊芯连线,料卷固定辊(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厚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无极雪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