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
本技术是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属于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为实现摩托车多种驾驶特性,采用液压升降的方式调整车架高度是摩托车车架高度调整的方式之一,通过液压调整使车架具有上下可调功能,根据不同路况调整合适高度,使其行驶更安全稳定。目前,采用液压方式调整车架高度的摩托车在较大减震过程中,其输送油液的高压油管在爆管后,油液易喷溅至车架内污染其他部件,且清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采用液压方式调整车架高度的摩托车在较大减震过程中,其输送油液的高压油管在爆管后,油液易喷溅至车架内污染其他部件,且清理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实现收集因爆管而泄漏的油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包括车架主体、第一前减震器以及第二前减震器,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和第二前减震器之间安装上连板和下连板,所述上连板和下连板之间安装立柱,所述车架主体左端焊接液压缸套,所述液压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包括车架主体、第一前减震器以及第二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和第二前减震器之间安装上连板和下连板,所述上连板和下连板之间安装立柱,所述车架主体左端焊接液压缸套,所述液压缸套套设在立柱上,所述液压缸套下端安装铜套,所述立柱下端外表面固定第一凸圈,所述立柱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第二凸圈,所述第二凸圈外表面套设两个第一油封,所述液压缸套上端外表面安装第一进油口,所述车架主体右端活动安装后平叉,所述后平叉左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液压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上端与车架主体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车架主体内安装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连接液压泵,所述车架主体内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液压升降车架,包括车架主体、第一前减震器以及第二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震器和第二前减震器之间安装上连板和下连板,所述上连板和下连板之间安装立柱,所述车架主体左端焊接液压缸套,所述液压缸套套设在立柱上,所述液压缸套下端安装铜套,所述立柱下端外表面固定第一凸圈,所述立柱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第二凸圈,所述第二凸圈外表面套设两个第一油封,所述液压缸套上端外表面安装第一进油口,所述车架主体右端活动安装后平叉,所述后平叉左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液压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上端与车架主体右端活动连接,所述车架主体内安装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连接液压泵,所述车架主体内安装储油器,所述储油器通过油管与液压泵相连接,所述液压泵出油端安装供油管,所述供油管另一端安装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安装第一电磁阀,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安装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第一高压油管与第一进油口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二高压油管与液压升降器相连接,所述车架主体内部下侧安装集油盒,所述第一高压油管上套设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均通过胶水与第一高压油管相粘贴,所述第一软管通过第二排油管与集油盒相连接,所述第二高压油管上套设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均通过胶水与第二高压油管相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艺楠,李丙龙,任纪伟,张文雪,
申请(专利权)人:李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