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60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塑胶注塑成型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包括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模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套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柱的形状为前粗后细的两个圆柱体组成,在运输臂与贴标吸引块在送标时,限位板贴合在限位柱的较粗端时,贴标吸引块上的贴标卡入凹槽的内部,从而避免了输送过深造成装置损坏和贴标输送不到位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柱与卡槽,在运输臂退出之后,限位柱可完整插入卡槽的内部,使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进行精准贴合,从而确保了限位柱不会影响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成型形状。

An auxiliary alignment device of injection manipulator for labeling i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胶注塑成型机械手
,具体涉及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产品外表面如果需要印上标签图案,传统的加工方法有:压敏性粘贴标签、收缩性外套装标签、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热转印、水转印等等,而这些加工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分二步完成,即先注塑出产品,再通过二次加工才能在产品上获得标签图案,最近有一种全新的技术,采取一步生产就可以完成上述二步的生产工艺这就是“模内贴标”简称IML,模内贴标注塑是指在注塑成型加工塑胶产品时,先由模内贴标机械手将标签贴附于模具内表面,再开始注塑成型加工,利用熔融塑胶原料本身热能使标签内表面与塑胶产品外壁热融粘合,而标签外层印刷表面能完全保持热融粘合前的印刷效果,模内贴标可使注塑加工出来的塑胶产品与标签图案完全融为一体,可达到没有标签的装饰效果,模内贴标的标签图案质量是注塑后再印刷工艺所无法达到的,例如影像照片、轮廓起伏分明的图案、甚至三维全息图案等都可以在模内贴标产品上表现出来,所以模内贴标有许多普通标签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模内贴标生产换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包括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所述限位柱(2)的表面套接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贴标吸引块(10),所述贴标吸引块(10)的表面开设有吸气孔(13),所述贴标吸引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运输臂(7),所述运输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上端卡接有连接头(6),所述连接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5),所述第二模板(4)的内壁开设有卡槽(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包括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模板(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2),所述限位柱(2)的表面套接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贴标吸引块(10),所述贴标吸引块(10)的表面开设有吸气孔(13),所述贴标吸引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运输臂(7),所述运输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上端卡接有连接头(6),所述连接头(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5),所述第二模板(4)的内壁开设有卡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5)与外界吸气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孔(1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贴标吸引块(10)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注塑机械手辅助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的形状为前粗后细的两个圆柱体组成。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家
申请(专利权)人:沪金苏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