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宜昌锅炉厂专利>正文

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372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该装置改变了同类工业锅炉的炉墙结构,在工业锅炉燃烧室的单侧出口外上方,在燃烬室内设计一种耐火材料筑成的拱型结构装置,使燃烬室分为上下两层,即通过炉拱将燃烬室分为炉拱上燃烬室和炉拱下燃烬室,在火焰口相反的另一侧留出高温烟气的下、上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锅炉燃烧室的燃烧物理化学反应条件,降低了炉渣可燃物含量,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实施,便于推广的优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是一种在炉膛燃烧室出口处形成高温燃烧涡流区的结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工业锅炉采用的是双层炉排燃烧方式,经上下炉排炉膛燃烧室燃烧后的烟气,由于在燃烬室停留的时间太短,不能形成高温涡流区,影响燃烧室温度的提高,同时,这种结构的工业锅炉不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其烟尘排放量及烟气黑度还会构成环境污染源。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它能有效地提高工业锅炉的燃烧效率,降低烟尘排放量,减小烟气黑度改善锅炉排烟对环境的污染。本技术通过改变了工业锅炉的炉墙结构,在工业锅炉燃烧室的单侧出口外上方,在燃烬室内设计一种耐火材料筑成的拱型结构装置,使燃烬室分为上下两层,即通过炉拱(3)将燃烬室(6)分为炉拱上燃烬室(2)和炉拱下燃烬室(4),在与火焰口相反的另一侧留出高温烟气的下、上通道。本技术改善了锅炉燃烧室的燃烧物理化学反应条件;降低了炉渣可燃物含量;提高了燃烧效率。本技术用于蒸发量0.2吨/小时的锅炉时,测试热效率为77.25%,炉渣可燃物含量为5.99%,测试初始排放浓度为360毫克/米,烟气黑度小于林格曼度0.5级。该装置结构合理,易于实施,便于推广,是一种新的工业锅炉节能装置。附图是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图示为火焰口(1),炉拱上燃烬室(2),炉拱(3),炉拱下燃烬室(4),燃烬室出口(5)和燃烬室(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在上下炉排炉膛燃烧室燃烧后的烟气,经火焰口(1)进入燃烬室(6)下端的炉拱下燃烬室(4),绕过炉拱(3),进入炉拱上燃烬室(2),再经燃烬室出口(5)进入烟室和各组烟管,除尘后,由锅炉烟囱排入大气。烟气在燃烬室(6)内经过这种下、上通道,形成高温涡流区,进而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和燃烧效率。权利要求一种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特别是分为上下两层的燃烬室,由火焰口(1)、燃烬室(6)和燃烬室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拱(3)将燃烬室(6)分为炉拱上燃烬室(2)和炉拱下燃烬室(4),在与火焰口(1)相反的另一侧留出高温烟气的下、上通道。专利摘要一种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该装置改变了同类工业锅炉的炉墙结构,在工业锅炉燃烧室的单侧出口外上方,在燃烬室内设计一种耐火材料筑成的拱型结构装置,使燃烬室分为上下两层,即通过炉拱将燃烬室分为炉拱上燃烬室和炉拱下燃烬室,在火焰口相反的另一侧留出高温烟气的下、上通道。本技术改善了锅炉燃烧室的燃烧物理化学反应条件,降低了炉渣可燃物含量,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实施,便于推广的优点。文档编号F23M5/06GK2062791SQ8921554公开日1990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16日专利技术者贺耘, 姜成斌 申请人:宜昌锅炉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锅炉燃烬室炉拱装置,特别是分为上下两层的燃烬室,由火焰口(1)、燃烬室(6)和燃烬室出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炉拱(3)将燃烬室(6)分为炉拱上燃烬室(2)和炉拱下燃烬室(4),在与火焰口(1)相反的另一侧留出高温烟气的下、上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耘姜成斌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锅炉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