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烧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331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烧托架,包括架体、支撑件和定位键,架体外轮廓匹配待承烧产品的外轮廓设置,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设置支撑件,支撑件为凸起结构,支撑件与待承烧产品底部接触,使得待承烧产品与架体之间存有空隙;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还设置有定位键;定位键用于确定待承烧产品的位置,并进行卡止定位,定位键设置在架体上对应待承烧产品框架的边缘处。该托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设置多角度定位键,有效避免产品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提高成品率;该结构外形与产品匹配设置,避免制作材料浪费;该结构上设置通孔,一方面减轻承烧托架重量,另一方面保障在喷洒氧化铝粉的过程中喷洒均匀,且接触面要全部喷洒到。

A burn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烧托架
本技术涉及产品烧结支撑结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LM-7锁的承烧托架
技术介绍
MIM是一种将金属粉末与其粘结剂的增塑混合料注射于模型中的成形方法。它是先将所选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料进行制粒再注射成形所需要的形状,成形以后排除其中的粘结剂,再对脱脂坯进行烧结。烧结产品不仅具有与塑料注射成形法所得制品一样的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而且具有与锻件接近的物理、化学与机械性能。然而有的烧结产品还可能要进行进一步致密化处理、热处理或机加工。目前利用MIM工艺批量生产的LM7-锁,注塑成型后在烧结过程中,会发生变形。这就造成在后期对产品进行整形时,产品变形不规律,整形不统一,变形大的则整不过来,不良品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承烧托架,以解决LM-7锁在烧制过程中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LM-7锁的承烧托架,改善烧结摆放方式,设计专用承烧托架,控制、减小产品变形量,方便整形,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承烧托架,包括架体、支撑件和定位键,所述架体外轮廓匹配待承烧产品的外轮廓设置,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件与待承烧产品底部接触,使得待承烧产品与所述架体之间存有空隙;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还设置有所述定位键;所述定位键用于确定待承烧产品的位置,并进行卡止定位,所述定位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对应待承烧产品框架的边缘处和/或底部,防止烧结过程中待承烧产品形变。进一步的,所述架体还设置有一凸片,该凸片凸起于所述架体所在平面,朝向待承烧产品方向凸起,待承烧产品放置在承烧托架上时,待承烧产品的一侧面停止在该凸片上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凸片的高度和待承烧产品与所述凸片接触的边缘厚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凸片上具有朝向待承烧产品一侧弯曲的凸角,该凸角使得待承烧产品在纵向上得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未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部分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大小相同,均匀分布,在减轻承烧托架重量的同时,保障烧结过程中氧化铝粉末的均匀喷洒。实施本技术提供的承烧托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所述托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2)该结构设置多角度定位键,有效避免产品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提高成品率;(3)该结构外形与产品匹配设置,避免制作材料浪费;(4)该结构上设置通孔,一方面减轻承烧托架重量,另一方面保障在喷洒氧化铝粉的过程中喷洒均匀,且接触面要全部喷洒到。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承烧托架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承烧托架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LM-7锁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LM-7锁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LM-7锁与承烧托架组合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LM-7锁与承烧托架组合背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LM-7锁与承烧托架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架体;10、定位键;11、支撑件;12、凸片;13、凸角;14、通孔;2、LM-7锁;20、锁前端;21、锁架;210、竖排结构;211、横排结构;212、外凸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7对于轧机托架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如图3-4所示的是LM-7锁的正面和背面结构图,LM-7锁2包括锁前端20和锁架21两部分组成,锁前端20主体为长方体结构,锁架21主体为H型结构,H型结构的两侧为两竖排结构210,两竖排结构210之间架设横排结构211,锁前端20位于锁架21的两个竖排结构210之间,并与两个竖排结构210顶端连接,且锁前端20与横排结构211不接触,在其中一侧竖排结构210与锁前端20连接的外侧具有外凸结构212。基于上述LM-7锁2的基本结构设计如图1-2所示的承烧托架,如图5-7所示是承烧托架与LM-7锁组合示意图,该承烧托架包括架体1、定位键10和支撑件11,其中架体1外轮廓与LM-7锁2的外轮廓相匹配,架体1与LM-7锁2接触的一表面设置支撑件11,支撑件11为凸起结构,职称成绩按11与LM-7锁2的锁前端20、横排结构211底部接触,使得LM-7锁2与架体1之间存有空隙;架体1与LM-7锁2接触的一表面还设置有定位键10;定位键10用于确定LM-7锁2各个部件结构的位置,并进行卡止定位,定位键10设置在架体1上对应LM-7锁2锁架21的竖排结构210和外凸结构212的边缘处和/或底部,防止烧结过程中LM-7锁2形变。架体1上与锁前端20接触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凸片12,该凸片12凸起于架体1所在平面,朝向LM-7锁2厚度方向凸起,LM-7锁2放置在承烧托架上时,LM-7锁2的锁前端20的一侧面停止在该凸片12上进行定位;且凸片12的高度和锁前端20的厚度相同;凸片12上具有朝向LM-7锁2一侧弯曲的凸角13,该凸角13使得LM-7锁2在纵向上得以固定。架体1上没有与LM-7锁2接触的部分,即锁前端20与横排结构211之间的部分设置通孔14,通孔14大小相同,均匀分布,在减轻承烧托架重量的同时,保障烧结过程中氧化铝粉末的均匀喷洒。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端”、“侧”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烧托架,包括架体、支撑件和定位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外轮廓匹配待承烧产品的外轮廓设置,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件与待承烧产品底部接触,使得待承烧产品与所述架体之间存有空隙;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还设置有所述定位键;所述定位键用于确定待承烧产品的位置,并进行卡止定位,所述定位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对应待承烧产品框架的边缘处和/或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烧托架,包括架体、支撑件和定位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外轮廓匹配待承烧产品的外轮廓设置,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件与待承烧产品底部接触,使得待承烧产品与所述架体之间存有空隙;所述架体与待承烧产品接触的一表面还设置有所述定位键;所述定位键用于确定待承烧产品的位置,并进行卡止定位,所述定位键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对应待承烧产品框架的边缘处和/或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烧托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杰李东晨
申请(专利权)人:冈奇金属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