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17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该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塔、放电极和高压电源,所述除尘塔呈竖直状态布置,所述除尘塔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布置的小筒、中筒和大筒,所述大筒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大筒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中筒和小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态,所述大筒的内侧壁面、所述中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和小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均为集尘极,所述放电极位于所述除尘塔内并与高压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持续对锅炉排出的废气进行冲洗,从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Electrostatic automatic dedus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自动除尘设备
本技术涉及锅炉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锅炉采用的燃料一般为生物燃料,如天然气、煤炭和木材等,在以木材作为燃料时,锅炉排出的废气中的粉尘量较大,容易污染环境。现有的除尘方式一般为采用对锅炉排出的废气进行加湿处理,具体的方式为利用喷头使水形成水雾或水帘,并使锅炉排出的废气穿过水雾或水帘,从而让废气中的粉尘与水接触达到除尘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消耗的水量较大,从而使对排出的水处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旨在解决水量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该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塔、放电极和高压电源,所述除尘塔呈竖直状态布置,所述除尘塔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布置的小筒、中筒和大筒,所述大筒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大筒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中筒和小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态,所述大筒的内侧壁面、所述中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和小筒的内外壁面均为集尘极,所述放电极位于所述除尘塔内并与高压电源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放电极包括若干竖直布置的条形柱体,所述条形柱体分布在所述小筒的内部空间、所述小筒与中筒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中筒和除尘塔之间的空间内,所述条形柱体的表面具有锯齿状的放电端。优选地,所述小筒的长度为6m~7m,所述小筒的直径为0.4m~0.6m;所述中筒的长度为6m~7m,所述中筒的直径为1.2m~1.8m;所述大筒的长度为10m~11m,所述大筒的直径为2m~3m。优选地,所述大筒包括多个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布置的分筒。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大筒内并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部的陶瓷过滤板。优选地,所述陶瓷过滤板与所述中筒和小筒的底部间隔的距离为0.3m~0.5m。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大筒内的第一安装架,所述放电极和中筒均吊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放电极上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配重块。优选地,所述大筒上位于下端的侧壁面设置有可供检修人员进出的检修口。优选地,还包括收集漏斗,所述大筒的底部呈开口状,所述收集漏斗的入口端与所述大筒的底部连接,所述收集漏斗的出口端为排污口。本技术中实施例提供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通过在大筒的内部设置中筒以及在中筒的内部设置小筒,并以大筒的内侧壁面、中筒的内外两侧壁面以及小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形成集尘极,从而增大了集尘极的面积,有利于通过放电极释放静电并在静电的作用下使粉尘粘贴在集尘极上,从而完成对锅炉中排出的废气进行除尘,以使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无需持续对锅炉排出的废气进行冲洗,从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静电自动除尘设备一实施例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静电自动除尘设备一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该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塔100、放电极200和高压电源300,所述除尘塔100呈竖直状态布置,所述除尘塔10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布置的小筒130、中筒120和大筒110,所述大筒110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111,所述大筒110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112,所述中筒120和小筒130的两端均呈开口状态,所述大筒110的内侧壁面、所述中筒120的内外两侧壁面和小筒130的内外两侧壁面均为集尘极,所述放电极200位于所述除尘塔100内并与高压电源30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大筒110、中筒120和小筒130优选为圆形筒体,中筒120和大筒110依次套设在小筒130上,且优选同心布置。当然,中筒120和小筒130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均匀分布在大筒110的内部空间内。大筒110大小可以根据锅炉排出的废气量进行设置,当废气量较大时,大筒110的大小可以适当增大。除尘塔100呈竖直状态布置,其中,大筒110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111,上端开设有出气口112,优选进气口111位于大筒110下端的一侧面上,出气口112位于大筒110的顶部。中筒120和小筒130的两端均为开口端,有利于气体通过中筒120和小筒130的内部通过。放电极200包括若干竖直布置的条形柱体,且条形柱体沿竖直方向布置,优选放电极200为钛合金材料制作。条形柱体可以为圆形柱或多边形柱,且条形柱体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大筒110与中筒120之间的容置空间内、中筒120和小筒130之间的容置空间内以及小筒130的内部空间内,同时条形柱体的表面设置有锯齿状的放电端,以方便利用尖端放电的方式方便朝向集尘极释放静电。大筒110、中筒120和小筒130均由不锈钢材料制作,以方便在大筒110的内侧壁面、中筒120的内外两侧壁面以及小筒130的内外两侧壁面上形成集尘极,从而使粉尘在静电的作用力下粘贴在集尘极上。为了方便对放电极200进行供电,大筒110的顶部还设置有高压电源300。且高压电源300与放电极20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大筒110的内部设置中筒120以及在中筒120的内部设置小筒130,并以大筒110的内侧壁面、中筒120的内外两侧壁面以及小筒130的内外两侧壁面形成集尘极,从而增大了集尘极的面积,有利于通过放电极200释放静电并在静电的作用下使粉尘粘贴在集尘极上,从而完成对锅炉中排出的废气进行除尘,以使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无需持续对锅炉排出的废气进行冲洗,从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其中,大筒110的长度为10m~11m,优选10.7m,大筒110的直径为2m~3m,优选2.5m。中筒120的长度为6m~7m,优选6.12m,中筒120的直径为1.2m~1.8m,优选1.5m。小筒130的长度为6m~7m,优选61.2m,小筒130的直径为0.4m~0.6,优选0.5m。大筒110为由多个分筒组合而成,分筒的数量优选为七个,每个分筒的长度优选为1.53m。中筒120和小筒130也可各由多个分筒组合而成,分筒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分筒的长度优选为1.53m。进气口111为圆形孔,该孔的直径优选为0.5m,出气口112为圆形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塔、放电极和高压电源,所述除尘塔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布置的小筒、中筒和大筒,所述大筒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大筒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中筒和小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态,所述大筒的内侧壁面、所述中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和小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均为集尘极,所述放电极位于所述除尘塔内并与高压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塔、放电极和高压电源,所述除尘塔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布置的小筒、中筒和大筒,所述大筒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大筒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中筒和小筒的两端均呈开口状态,所述大筒的内侧壁面、所述中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和小筒的内外两侧壁面均为集尘极,所述放电极位于所述除尘塔内并与高压电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包括若干竖直布置的条形柱体,所述条形柱体分布在所述小筒的内部空间、所述小筒与中筒之间的空间以及所述中筒和大筒之间的空间内,所述条形柱体的表面具有锯齿状的放电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筒的长度为6m~7m,所述小筒的直径为0.4m~0.6m;所述中筒的长度为6m~7m,所述中筒的直径为1.2m~1.8m;所述大筒的长度为10m~11m,所述大筒的直径为2m~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自动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筒包括多个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贵港市雄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