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单元及过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97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单元,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所述外层滤核套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之外,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形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内层滤核和所述外层滤核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由于筋板的设置,汇水过程中避免形成漩涡,同时减小了流体的渗透速度从而降低对滤核的压损,延长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上述过滤单元的过滤组件。

Filter unit and filter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单元及过滤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用过滤器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单元及过滤组件。
技术介绍
AP1000/CAP1400压水堆核电站发生失水事故(LOCA)或主蒸汽管道破裂(MSLB)事故后,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及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应及时启动,PXS系统应迅速向堆芯注水,以保持堆芯淹没。当堆芯补水箱(CMT)、安注箱(ACC)应急补水枯竭时,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内的水将投入安注箱。当IRWST到达最低水位时,则通过安全壳再循环(CR)持续向堆芯注水,使堆芯保持淹没状态。堆芯余热最终通过钢制安全壳排出。在此过程中,含硼的堆芯冷却水会与安全壳内设施发生复杂理化反应产生化学沉淀物杂质,同时安全壳内的设备和材料也会产生纤维碎片和颗粒碎片。安全壳内换料水箱(IRWST)滤网和安全壳再循环(CR)过滤器的功能就是在长期冷却堆芯期间,防止碎片进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目前,安全壳再循环(CR)过滤器中一般采用口袋式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口袋式过滤单元的框架主要采用薄板折弯榫接而成,整个过滤单元结构无焊接,无螺栓连接。整个框架拼接起来后形成一个个矩形通道,再把矩形口袋式滤核一个一个插入矩形通道内,口袋与口袋之间上下左右四面无间隙,从而形成一个从口袋处进水的过滤组件。在检修时,可拔出口袋清理杂物即可。口袋式过滤单元具有重量轻和检修维护方便等优势,但其进水方式单一,存在堵塞风险,取水时容易形成漩涡,对滤网压损较大。因此,亟需一种过滤面积大、可防止涡流及降低滤网压损的过滤单元,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面积大、可防止涡流及降低滤核压损的过滤单元。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过滤面积大、可防止涡流及降低滤核压损的过滤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单元,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所述外层滤核套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之外,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形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内层滤核和所述外层滤核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过滤单元包括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形成“回”型结构且内层滤核设在外层滤核内,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该筋板将“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由于筋板的设置,汇水过程中避免形成漩涡,同时减小了流体的渗透速度从而降低对滤核的压损,延长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的使用寿命。较佳地,所述筋板呈弯折的卡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之间。较佳地,所述筋板呈弧形结构。较佳地,所述筋板呈拱形的卡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之间。较佳地,所述内层滤核包括呈板状的第一主体板,所述第一主体板上呈均匀的开设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一主体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较佳地,所述外层滤核包括呈板状的第二主体板,所述第二主体板上呈均匀的开设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主体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第二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过滤组件,包括上述的至少两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较佳地,还包括底板、框架和盖板,所述底板、所述框架和所述盖板形成容纳所述过滤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过滤单元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并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较佳地,所述外层滤核和所述内层滤核的底部分别呈可拆卸插入所述底板,所述外层滤核和所述内层滤核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盖板呈可拆卸的连接。较佳地,所述外层滤核的顶部与所述盖板呈榫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左视图。图3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后视图。图4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前视图,带有局部剖视。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过滤组件的俯视图,带有局部剖视。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过滤组件中内层滤核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过滤组件100,包括底板10、框架30、盖板50和至少两过滤单元70。该过滤单元70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即过滤单元70竖立且呈矩阵状的分布便形成了本技术的过滤组件100,因此本技术的过滤组件100包括多个过滤单元70,过滤单元70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无需任何创造性的劳动即可作出选择使用,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底板10、框架30和盖板50形成容纳过滤单元70的容纳空间,过滤单元70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并固定于容纳空间内。框架30位于底板10和盖板50之间具有支撑和连接作用且四面开口,能提高容纳空间内各过滤单元70的过滤面积和进水量。结合图2-图7所示,过滤单元70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内层滤核71和外层滤核73,外层滤核73套设于内层滤核71之外(如图5所示)。外层滤核73和内层滤核71的底部分别呈可拆卸插入底板10,外层滤核73和内层滤核71的顶部分别与盖板50呈可拆卸的连接。维护清理时只需将内层滤核71的顶端拆卸,将其从外层滤核73中抽出即可进行清洗或更换,不需要拆卸框架30,便于维护和检修。进一步,外层滤核73的顶部与盖板50呈榫接,内层滤核71的顶部与盖板50借由连接件90呈可拆卸的连接(如图7所示),连接件90可为螺栓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层滤核73与盖板50采用榫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内层滤核71通过螺栓和盖板50固定,盖板50和框架3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请继续参考图5,内层滤核71与外层滤核73形成“回”字型结构,内层滤核71和外层滤核7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75,筋板75将“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77。通过筋板75与内层滤核71和外层滤核73形成的防漩涡段77在汇水过程中避免形成漩涡。其中,筋板75呈弯折的卡设于内层滤核71与外层滤核73之间。更有利于避免漩涡形成及降低流体的渗透速度从而降低对滤核的压损。进一步,筋板75呈弧形结构,比如筋板75呈拱形的卡设于内层滤核71与外层滤核73之间。筋板75的设置还能对内层滤核71和外层滤核73具有支撑,保证内层滤核71和外层滤核73双层虑核结构的稳定性。结合图8所示,内层滤核71包括呈板状的第一主体板711,第一主体板711上呈均匀的开设有第一过滤孔7111,第一主体板711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第一主体板7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第一主体板711沿图9中虚线K1、K2、K3进行弯折后侧边711a和侧边711b对接卡合,从而便形成如图8所示的中空的矩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所述外层滤核套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之外,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形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内层滤核和所述外层滤核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中空结构的内层滤核和外层滤核,所述外层滤核套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之外,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形成“回”字型结构,所述内层滤核和所述外层滤核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回”字型结构的底部分隔开并形成防漩涡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呈弯折的卡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呈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呈拱形的卡设于所述内层滤核与所述外层滤核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滤核包括呈板状的第一主体板,所述第一主体板上呈均匀的开设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一主体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第一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栋魏家炜张春艳王浩宇江玉铁苏振英王超于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