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97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包括第一收集桶及第二收集桶,第一收集桶靠近第二收集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收集桶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滤板,第一滤板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第一出料口处;第二收集桶靠近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所处高度低于第一出料口的高度,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的外侧套设有套筒,套筒内壁安装有电热管,第二收集桶远离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收集桶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滤板,第二滤板的两端分别抵持进料口的底部及第二出料口的底部;其结构简单,可对废油墨进行过滤回收,且可对油墨结块进行热融回收,减少污染及浪费。

An automatic filter recovery device for printing waste 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
本技术涉及废油墨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印刷技术是指将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常见的印刷形式包括:传统胶印、丝网印刷和数码印刷等。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绿色环保越来越成为印刷行业的技术重点,在印刷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印刷机的油墨进行清洗,容易形成大量的油墨废液、甚至里面还夹杂至油墨结块,若直接向外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不仅浪费水资源,也不利于油墨的回收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其结构简单,可对废油墨进行过滤回收,且可对油墨结块进行热融回收,减少污染及浪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收集桶及第二收集桶,所述第一收集桶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一桶盖,所述第一桶盖上设有投料斗,所述第一收集桶靠近所述第二收集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收集桶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收集桶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滤板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处;所述第二收集桶的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二桶盖,所述第二收集桶靠近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高度,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桶侧壁、所述第二收集桶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管道的外侧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壁安装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所述管道的外壁抵持;所述第二收集桶远离所述第一收集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收集桶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倾斜较高一侧抵持于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外侧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端部设有旋盖。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桶盖的顶部设有抽气泵及废气过滤盒,所述抽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废气过滤盒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连通,所述废气过滤盒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收集桶内部通过第二气管连通;所述废气过滤盒包括盒体及设于所述盒体内部的多块活性炭滤板,多块所述活性炭滤板竖向设置、且并排均匀间隔,自所述第二气管进入的废气途径多块所述活性炭滤板后从所述第一气管排出。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收集桶及所述第二收集桶之间;所述机架的底面安装有缓冲减震垫。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集桶及所述第二收集桶的底部均呈斗状结构,且均分别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开关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其结构简单,第一滤板的设置可对废油墨进行一次过滤,用第一收集桶收集初次过滤得到的可回收利用物质;而管道、套筒及电热管配合,可对进入管道内的凝结状的油墨结块加热溶解,可进一步回收;融化后的油墨流经第二滤板进行二次过滤,用第二收集桶收集二次过滤得到的可回收利用物质;整体结构可对废油墨进行过滤回收,且可对油墨结块进行热融回收,明显提高回收率,有效减少污染及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套筒及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废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第一收集桶;110、第一桶盖;120、投料斗;130、第一出料口;140、第一滤板;200、第二收集桶;210、第二桶盖;220、进料口;230、第二出料口;240、第二滤板;250、排污管;260、旋盖;300、机架;410、管道;420、套筒;430、电热管;510、抽气泵;520、废气过滤盒;521、盒体;522、活性炭滤板;530、第一气管;540、第二气管;600、振动电机;700、缓冲减震垫;800、排料管;810、开关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包括机架300及安装在所述机架300上的第一收集桶100及第二收集桶20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一桶盖110,所述第一桶盖110上设有投料斗12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靠近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3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滤板140,所述第一滤板140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滤板140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处;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二桶盖21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靠近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220,所述进料口220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的高度,所述进料口220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之间通过管道410连通,所述管道4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侧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管道410的外侧套设有套筒420,所述套筒420内壁安装有电热管430,所述电热管430与所述管道410的外壁抵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远离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23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滤板240,所述第二滤板240倾斜较高一侧抵持于所述进料口220的底部,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二出料口230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230的外侧设有排污管250,所述排污管250的端部设有旋盖260。上述的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其结构简单,第一滤板140的设置可对废油墨进行一次过滤,用第一收集桶100收集初次过滤得到的可回收利用物质;而管道410、套筒420及电热管430配合,可对进入管道410内的凝结状的油墨结块加热溶解,可进一步回收;融化后的油墨流经第二滤板240进行二次过滤,用第二收集桶200收集二次过滤得到的可回收利用物质;整体结构可对废油墨进行过滤回收,且可对油墨结块进行热融回收,明显提高回收率,有效减少污染及浪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桶盖210的顶部设有抽气泵510及废气过滤盒520,所述抽气泵510的进气口与所述废气过滤盒520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530连通,所述废气过滤盒520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收集桶200内部通过第二气管540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废气过滤盒520包括盒体521及设于所述盒体521内部的多块活性炭滤板522,多块所述活性炭滤板522竖向设置、且并排均匀间隔,自所述第二气管540进入的废气途径多块所述活性炭滤板522后从所述第一气管530排出;管道410中的油墨结块在受热溶解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有机挥发气体,若直接外排将会造成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n包括机架(300)及安装在所述机架(300)上的第一收集桶(100)及第二收集桶(20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一桶盖(110),所述第一桶盖(110)上设有投料斗(12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靠近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3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滤板(140),所述第一滤板(140)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滤板(140)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处;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二桶盖(21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靠近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220),所述进料口(220)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的高度,所述进料口(220)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之间通过管道(410)连通,所述管道(4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侧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管道(410)的外侧套设有套筒(420),所述套筒(420)内壁安装有电热管(430),所述电热管(430)与所述管道(410)的外壁抵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远离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23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滤板(240),所述第二滤板(240)倾斜较高一侧抵持于所述进料口(220)的底部,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二出料口(230)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230)的外侧设有排污管(250),所述排污管(250)的端部设有旋盖(2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废油墨过滤自动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300)及安装在所述机架(300)上的第一收集桶(100)及第二收集桶(20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一桶盖(110),所述第一桶盖(110)上设有投料斗(12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靠近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30),所述第一收集桶(1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滤板(140),所述第一滤板(140)的周缘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滤板(140)倾斜较低一侧抵持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处;所述第二收集桶(200)的顶部敞开、且盖设有第二桶盖(21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靠近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220),所述进料口(220)所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的高度,所述进料口(220)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30)之间通过管道(410)连通,所述管道(4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集桶(100)侧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管道(410)的外侧套设有套筒(420),所述套筒(420)内壁安装有电热管(430),所述电热管(430)与所述管道(410)的外壁抵持;所述第二收集桶(200)远离所述第一收集桶(1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料口(230),所述第二收集桶(200)内架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滤板(240),所述第二滤板(240)倾斜较高一侧抵持于所述进料口(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兴宝龚爱兵华莉欢罗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杰锋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