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玉民专利>正文

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837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和正压接头;所述留置针体通过输液管与正压接头连接,还包括流量夹子;所述流量夹子的内侧设有用于截流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部为斜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量得到微量控制;在输液完成后,储存于输液管内的正压通过输液管的回弹力和流量夹子的相互作用,使正压向人体血管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正压持续时间,实现防血栓的目的。

A microfluidic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for prevention of throm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在人们患病后,医生可能会开出病人的输液方子,病人就会去输液治疗。在输液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甚至创伤。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回流,从而形成血栓,严重时,甚至造成堵管,大大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正压时间持续太短,调解流量的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临床的防血栓需求。所以,开发一种能够满足预防血栓的留置针技术对现阶段医疗发展很有必要性,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能够使输液管内的液体流量得到微量控制;在输液完成后,储存于输液管内的正压通过输液管的回弹力和流量夹子的相互作用,向人体血管内缓慢释放,延长正压持续时间,实现防血栓的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和正压接头;所述留置针体通过输液管与正压接头连接,还包括流量夹子;所述流量夹子的内侧设有用于截流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部为斜面结构。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和正压接头;所述留置针体通过输液管与正压接头连接,还包括流量夹子;所述流量夹子的内侧设有用于截流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部为半椭圆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半椭圆结构椭圆面设有顺纹或横纹或凸点或凹点,或其结合。优选的,所述流量夹子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所述第一穿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穿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穿接部设有第一穿接孔;所述第二穿接部设有第二穿接孔;所述输液管穿过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第二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输液管接触,并夹持输液管;所述流量夹子还包括钩部;所述第二穿接部的另一端与钩部连接;所述钩部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卡接第二夹持部的卡接部。优选的,所述卡接部设有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与第一凸齿或第二凸齿卡接。优选的,所述钩部的外端设有凸出的钩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外侧设有第一防滑段;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滑段。优选的,所述钩块的外侧设有第三防滑段。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平滑面;所述第二平滑面与第二夹持部的自由端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末端还设有阻挡块。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设计,可以使输液管内的药液能够稳定的输送到人体血管内;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可以实现对输液管内液体的的流量微控;当第二夹持部卡接在第二凸齿时,液体流量变小;当第二夹持部卡接第一凸齿时,完全隔离液体;在输液完成后,储存于留置针输液管内的正压能够通过输液管的回弹力和流量夹子的相互作用,向人体血管内缓慢释放,延长正压持续时间,从而防止血栓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流量夹子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第二凸齿卡接示意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流量夹子的压紧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流量夹子的第二凸块的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流量夹子的压紧示意图。图7为第二实施例流量夹子的压紧放大图。图中:1-留置针体;2-正压接头;3-输液管;4-流量夹子;5-第一凸块;6-第二凸块;7-第一夹持部;8-第二夹持部;9-第一平滑面;10-第一穿接部;11-第二穿接部;12-第一穿接孔;13-第二穿接孔;14-钩部;15-卡接部;16-第一凸齿;17-第二凸齿;18-钩块;19-第一防滑段;20-第二防滑段;21-第三防滑段;22-第二平滑面;23-阻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1和正压接头2;所述留置针体1通过输液管3与正压接头2连接,还包括流量夹子4;所述流量夹子4包括第一夹持部7、第二夹持部8、第一穿接部10和第二穿接部11;所述第一穿接部10的一端连接第一夹持部7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持部8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穿接部11的一端;所述第一穿接部10设有第一穿接孔12;所述第二穿接部11设有第二穿接孔13;所述输液管3穿过第一穿接孔12和第二穿接孔13;所述第一夹持部7靠近第二夹持部8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5;所述第二夹持部8靠近第一夹持部7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6;所述第一凸块5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9;所述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与输液管3接触,并夹持输液管3;所述流量夹子4还包括钩部14;所述第二穿接部11的另一端与钩部14连接;所述钩部14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卡接第二夹持部8的卡接部15。本技术主要利用流量夹子4来实现防血栓的功能。血栓主要是由于输液完毕后,输液管3回血而造成。在输液完成时,采用输液器调节器手动加压或者利用注射器加压储存正压于留置针输液管3内,储存于输液管3内的正压通过输液管3的回弹力和流量夹子4的相互作用,向人体血管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正压持续时间,实现防血栓的功能。相比现有技术单一的采用瞬时加压的方法防血栓,本技术能够有效延长正压持续时间,大大降低血栓的形成。在本技术中,正压接头2还可更换为肝素帽。第一穿接孔12和第二穿接孔13能够刚好使输液管3穿过,使本技术的第一夹持部7和第二夹持部8能够夹稳输液管3,使流量夹子4不会与输液管3产生相对活动,保证流量夹子4的位置固定。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二凸块6设有向下的斜面结构。斜面结构设计的角度是将输液管3均匀地平压在第一平滑面9,利用输液软管的回弹力来增强流量夹子4对液体的微控作用;当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相互挤压时,使输液管3靠近第一凸块5下方的一侧呈倒三角的形状,从而使本技术能够通过流量截面的控制来达到液体流量控制的效果;从而延长正压力持续时间,达到防血栓的目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卡接部15设有第一凸齿16和第二凸齿17;所述第二夹持部8的自由端与第一凸齿16或第二凸齿17卡接。在使用本技术时,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之间的距离就是流量的通路大小;当第二夹持部8与卡接部15的第二凸齿17卡接时,使输液管3发生变形,其接触位置的上部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喇叭形,其下部呈上口小下口大的喇叭形,通过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的相互靠近,使第二凸块6的斜面结构与输液管3充分面接触,斜面结构与输液管3之间形成稳定的通路,液体通过此处的流量变小变缓,从而使输液管3内的液体流速得到控制,实现本技术的流量微控;当第二夹持部8与卡接部15的第一凸齿16卡接时,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充分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1)和正压接头(2);所述留置针体(1)通过输液管(3)与正压接头(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夹子(4);所述流量夹子(4)的内侧设有用于截流的第二凸块(6);所述第二凸块(6)的端部为半椭圆结构;/n所述第二凸块(6)的半椭圆结构椭圆面设有顺纹或横纹或凸点或凹点,或其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体(1)和正压接头(2);所述留置针体(1)通过输液管(3)与正压接头(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夹子(4);所述流量夹子(4)的内侧设有用于截流的第二凸块(6);所述第二凸块(6)的端部为半椭圆结构;
所述第二凸块(6)的半椭圆结构椭圆面设有顺纹或横纹或凸点或凹点,或其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夹子(4)包括第一夹持部(7)、第二夹持部(8)、第一穿接部(10)和第二穿接部(11);所述第一穿接部(10)的一端连接第一夹持部(7)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夹持部(8)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部(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穿接部(11)的一端;所述第一穿接部(10)设有第一穿接孔(12);所述第二穿接部(11)设有第二穿接孔(13);所述输液管(3)穿过第一穿接孔(12)和第二穿接孔(13);所述第一夹持部(7)靠近第二夹持部(8)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块(5);所述第二夹持部(8)靠近第一夹持部(7)的一侧设有第二凸块(6);所述第一凸块(5)设有一段有弧度的第一平滑面(9);所述第一凸块(5)和第二凸块(6)与输液管(3)接触,并夹持输液管(3);所述流量夹子(4)还包括钩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民
申请(专利权)人:薛玉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