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825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尿道插管的排尿辅助器具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设有进尿接管,阀体的底部设有出尿接管,所述进尿接管经由阀体的进尿孔与阀体的内腔连通;所述阀体的内腔设有阀芯和弹性结构,所述阀芯设置在弹性结构的顶部,弹性结构的底部抵靠在阀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阀芯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堵塞在进尿孔的孔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够感知膀胱压力,实现自动开启、关闭尿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了膀胱功能的恢复。

An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and delay device for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
本技术属于尿道插管的排尿辅助器具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
技术介绍
尿道插管是在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出尿液进行的辅助诊断或治疗,也可用于排尿闲难者。主要适应症有:1、常用于尿潴留;2、留尿作细菌培养;3、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手术。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进行尿道插管,且留置导尿管时,临床上一般采用定时放尿和开放引流放尿的方式。但上述方式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特别是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逐渐适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即使拔管后也不能及时建立起主动排尿意识。而间断定时放尿,不能因人而宜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压力及排尿间隔时间。若膀胱内尿液少时,放尿不足以引起尿意,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起主动排尿意识。上述问题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意、便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顶部设有进尿接管(11),阀体(1)的底部设有出尿接管(12),所述进尿接管(11)经由阀体(1)的进尿孔(13)与阀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阀体(1)的内腔设有阀芯(14)和弹性结构(2),所述阀芯(14)设置在弹性结构(2)的顶部,弹性结构(2)的底部抵靠在阀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阀芯(14)在弹性结构(2)的作用下堵塞在进尿孔(13)的孔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顶部设有进尿接管(11),阀体(1)的底部设有出尿接管(12),所述进尿接管(11)经由阀体(1)的进尿孔(13)与阀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阀体(1)的内腔设有阀芯(14)和弹性结构(2),所述阀芯(14)设置在弹性结构(2)的顶部,弹性结构(2)的底部抵靠在阀体(1)的底部内壁上;所述阀芯(14)在弹性结构(2)的作用下堵塞在进尿孔(13)的孔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4)外围处设有与其为一体的积液结构(3);所述积液结构(3)呈环形腔体状,积液结构(3)位于阀芯(14)的下方,且积液结构(3)套设在弹性结构(2)的外围;所述积液结构(3)的环形腔体底部设有出液小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2)包括弹簧(21)和安装柱(22);所述阀芯(14)通过安装柱(22)固定在弹簧(21)的顶部,弹簧(21)的底部固定在阀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2)还包括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弹簧座(41)和贯穿阀体(1)底部设置的调节杆(42);所述弹簧(21)的底部卡设在弹簧座(41)的上部,所述调节杆(42)的上部与弹簧座(41)的下部螺纹连接,调节杆(42)的下部可转动的卡设在阀体(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导尿管的自动启闭及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红储爱琴秦寒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