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管、密封帽、进水管、隔离管、底座、喷气管和喷气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造价较低,可以在商品煤炉中直接使用,也可以对现有商品煤炉稍改动再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燃烧器具,特别是应用于煤炉燃水气化燃烧。燃水气化器是一种可以使水在高温中产生水煤气的装置,水煤气可以燃烧放出热量,因而装置有燃水气化器的煤炉,炉内温度较之设有燃水气化器的煤炉高许多,大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目前市面上的煤炉燃水气化炉,结构复杂,燃水气化器要直接与炉体联合设计制造,钣金电焊手工作业繁锁,因而造价较高,维修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以克服目前煤炉燃水气化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管3、密封气化管3端面的密封帽1、与气化管3相通的进水管2、置于气化管3中并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的隔离管4、与气化管3底端相连固定并与隔离管4底端相连固定的底座6、与隔离管4相通的喷气管7,所述的喷气管7具有多个喷气小孔8。密封帽1与气化管3的相连固定采用螺纹结合方式,气化管3底端与底座6的相连固定采用螺纹结合方式。采用以上措施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造价较低,可以在现有商品煤炉中直接使用,也可以对现有煤炉稍作改动再安装使用。下面再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本技术一般用金属材料做成,例如耐高温的碳钢、铜做成。参考附图1和附图2从外表上即可看出本技术具有密封帽1、进水管2、气化管3、底座6、喷气管7,喷气管7具有多个喷气小孔8。参考附图3可以看出本技术还具有隔离管4。密封帽1与气化管3相连固定,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但为检修方便,可以采用如实施例的螺纹结合方式,气化管3底端与底座6上端的相连固定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但为检修方便,可以采用如实施例的螺纹结合方式。进水管2为设置在气化管3上部并与气化管3相通的一细长管子,使用铜管较好,长度视与水源的具体距离而定。隔离管4为一细管设置在气化管3中,作用是将水和水煤气分隔开,其底端与底座6相连固定,顶端与密封帽1有少许距离,其结合方式可以焊接或采用螺纹结合。喷气管7为一与隔离管4相通的细管,为了在炉内得到分布均匀的水煤汽喷射效果,实施例将喷气管7做成空心十字形式。喷气管7开有向上的十多个喷气小孔8。喷气管7的两个端口穿过底座6固定,并通过气室5与隔离管4相通。进水管2与气化管3之间、喷气管7与底座6之间的结合要求密封不漏气,可以焊接或采用螺纹结合方式。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将本技术置于煤炉中,进水管2接上水箱,喷气管7上放置燃烧的煤块,这时气化管3即被加热,到了一定的温度,使进水管2进水入气化管3内,水在气化管3内即生成水煤气,水煤气通过隔离管4流向喷射管7,并通过喷气小孔8向上喷出,在炽热的炉腔中燃烧。以下再给出实施例的具体尺寸气化管3用厚度约2毫米的钢管做成,内径为3厘米,长为25厘米;隔离管4内径0.7厘米,高20厘米,用厚度约1毫米的铜管做成;底座6为直径4厘米的六角形,高3厘米,中部气室5为直径约2厘米,深约1.5厘米的凹洞;喷气管7为内径0.2厘米,厚度约1毫米的铜管,长约为30厘米,做成空心十字形;喷气小孔8在喷气管7上均匀排列共18个,每个直径为0.4毫米;进水管采用与喷射管7同样的管材,长度视水箱的距离而定。在底座6上再固定2个如实施例这样的喷气管7,即可以做成三通燃水气化器,更适合餐馆的高温暴炒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管(3)、密封气化管(3)端面的密封帽(1)、与气化管(3)相通的进水管(2)、置于气化管(3)中并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的隔离管(4)、与气化管(3)底端相连固定并与隔离管(4)底端相连固定的底座(6)、与隔离管(4)相通的喷气管(7),所述的喷气管(7)具有多个喷气小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炉燃水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密封帽(1)与气化管(3)的相连固定采用螺纹结合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炉燃水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气化管(3)底端与底座(6)的相连固定采用螺纹结合方式。专利摘要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管、密封帽、进水管、隔离管、底座、喷气管和喷气小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造价较低,可以在商品煤炉中直接使用,也可以对现有商品煤炉稍改动再安装使用。文档编号F23L7/00GK2524105SQ0220641公开日2002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9日专利技术者林坤强 申请人:林坤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炉燃水气化器,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气化管(3)、密封气化管(3)端面的密封帽(1)、与气化管(3)相通的进水管(2)、置于气化管(3)中并底端固定在底座(6)上的隔离管(4)、与气化管(3)底端相连固定并与隔离管(4)底端相连固定的底座(6)、与隔离管(4)相通的喷气管(7),所述的喷气管(7)具有多个喷气小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坤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坤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