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坤强专利>正文

灵便水烟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825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灵便水烟斗,它包括烟锅、水腔和吸嘴,其特征在于:在筒状水腔的两端内分别密封联接有进烟套座、吸烟套座;在水腔内的进烟套座和吸烟套座之间,设有进烟变向装置和排烟变向装置。该烟斗在其水腔中注入半腔调的水或滤液剂后,当烟锅低于吸嘴时的任何取向,或当烟锅高于吸嘴时的取向时,由于进烟变向装置和排烟变向装置,以及进烟套座和吸烟套座的作用,可使水腔中的入不外泄,均可象普通水烟斗一样吸烟。这样,吸烟者可在各个取向上,尤其是躺着或者无意间仰首吸烟,亨受着吸烟的乐趣。而且携带灵活方便,不受放置方向的约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烟用具,尤其是水烟斗。
技术介绍
水烟斗是古老的烟具之一,以水过滤烟雾,是先民发现的最自然、最有效的过滤形式。任你何烟辛辣火呛,经此水一“过滤”,全都温润醇厚。现有水烟斗通常包括水腔、与水腔相通的进烟道和吸烟道,其中,进烟道还与烟锅相通,吸烟道与吸嘴相通。烟丝或卷烟在烟锅中燃烧产生烟雾,在吸嘴端吸力的作用下,烟雾通过进烟道、水进入吸烟道和吸嘴到人的口中,吸烟者亨受吞云吐雾神仙般的感觉。由于现有水烟斗的结构所至,现有水烟斗只能使水腔在下,吸烟道和吸嘴竖或斜置才吸烟。而且,当水腔高于进烟道或吸烟道时,水会从进烟道或吸烟道流出,不方便携带,也不利于吸烟者在各个取向上,尤其是躺着或者无意间 仰首吸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携带,并能进行各个取向吸烟的灵便水烟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灵便水烟斗,它包括烟锅、水腔和吸嘴,其特征在于在水筒的两端内分别密封联接有进烟套座、吸烟套座;在水腔内的进烟套座和吸烟套座之间,设有进烟变向装置和排烟变向装置。所述进烟套座和吸烟套座的结构相同,其中设有弯曲的通道分别与水腔、烟锅或吸嘴相通。所述的进烟变向装置包括可摆动的进烟坠子、滤泡网、烟道变向导管和主导管,其中,坠子的上端与悬挂杆的一端为可摆动悬挂联接,另一端与进烟套座固定连接,坠子的中部通过推杆与烟道变向导管连接,在推杆上固定有滤泡网;进烟主导管设于进烟道变向导管内且两端外伸,进烟道变向导管的两端内侧为内收状锥形口 ;与进烟道变向导管内两端锥形口对应,在进烟道变向导管内主导管的两端外侧,设有锥形塞,与进烟道变向导管的内收状锥形口配合堵截烟水;进烟主导管的一端与进烟套座连接并与其中弯曲的通道相通,另一端封闭,在进烟主导管封闭端的内侧,设有一个进烟孔。所述的排烟变向装置包括可摆动的排烟坠子、滤泡网、烟道变向导管和主导管,其中,坠子的上端与悬挂杆的一端为可摆动悬挂联接,另一端与进烟套座固定连接,坠子的中部通过推杆与烟道变向导管连接,在推杆上固定有滤泡网;排烟主导管设于排烟道变向导管内且两端外伸,排烟道变向导管的两端内侧为喇叭状锥形口 ;与排烟道变向导管内两端喇叭状锥形口对应,在排烟道变向导管内两端外侧的主导管上的两端外侧,设有锥形塞,与排烟道变向导管的喇叭状锥形口配合堵截烟水;排烟主导管的一端与排烟套座连接并与其中弯曲的通道相通,另一端封闭,在排烟主导管封闭端的内侧,设有一个排烟孔。以上结构的灵便水烟斗,在其水腔中注入半腔调的水或滤液剂后,当烟锅低于吸嘴时的任何取向,或当烟锅高于吸嘴时的取向时,由于进烟变向装置和排烟变向装置,以及进烟套座和吸烟套座的作用,可使水腔中的水不外泄,均可象普通水烟斗一样吸烟。这样,吸烟者可在各个取向上,尤其是躺着或者无意间仰首吸烟,亨受着吸烟的乐趣。而且携带灵活方便,不受放置方向的约束。从而达到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吸嘴1,水腔端盖2,吸烟套座3,进烟套座3a,密封圈4,排烟坠悬挂杆5,排烟后锥形塞6,排烟推杆7,排烟道变向导管8和主导管9,水筒10,主管排烟孔11,排烟前锥形塞12,进烟坠悬挂杆13,烟锅14,前进烟孔15,进烟道16,进烟套座弯曲通道17,进 烟腔18,进烟坠子19,进烟前锥形塞20,进烟推杆21,前滤泡网22,进烟道变向导管23和主导管24,后滤泡网25,主管进烟孔26,进烟后锥形塞27,排烟坠子28,后出烟孔29,排烟套座弯曲通道30,排烟腔31,上凹口 32,下凸口 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所示,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从图可知,在水筒10的两端内侧,分别通过密封联圈4密封联接有进烟套座3a、吸烟套座3 ;两套座的外侧也分别密封套接有烟锅14的座、吸嘴I的座;端盖2与水筒10的两端螺纹连接。在水筒10内,进烟套座3a和吸烟套座3的相对面上分别通过各自的排烟坠悬挂杆5和进烟坠悬挂杆13,活动悬挂有排烟坠子28和进烟坠子19。这两个坠子28、19在重力和液体的作用下,可在水筒10中作纵向灵活摆动,并在摆动中分别通过一端与排烟道变向导管8、进烟道变向导管23固定联接的排烟推杆7、进烟推杆21推动排烟道变向导管8、进烟道变向导管23作纵向移动。在排烟推杆7和进烟推杆21上分别固定有后滤泡网25和前滤泡网22,用于滤去水或滤液产生的泡泡。排烟变向装置包括可摆动的排烟坠子28、后滤泡网25、排烟道变向导管8和主导管9,其中,坠子28的上端与悬挂杆5的一端为可摆动悬挂联接,悬挂杆5的另一端与排烟套座3固定连接,坠子28的中部通过推杆7与排烟道变向导管8连接;排烟主导管9设于排烟道变向导管8内且两端外伸,排烟道变向导管8的两端内侧为喇叭状锥形口 ;与排烟道变向导管8内两端喇叭状锥形口对应,在排烟道变向导管8内两端外侧的主导管9的两端外侧上,分别设有排烟锥形后塞6和前塞12,该锥形塞6和12与排烟道变向导管8两端的喇叭状锥形口配合堵截烟水。排烟主导管9的一端与排烟套座3螺纹密封连接,并与其中弯曲的通道30相通,另一端封闭。在排烟主导管9封闭端的内侧,设有一个排烟孔11。同理,进烟变向装置包括可摆动的进烟坠子19、前滤泡网22、进烟道变向导管23和主导管24,其中,坠子19的上端与悬挂杆13的一端为可摆动悬挂联接,悬挂杆13的另一端与进烟套座3a固定连接,坠子19的中部通过推杆21与进烟道变向导管23连接,在推杆21上固定有前滤泡网22。进烟主导管24设于进烟道变向导管23内且两端外伸,进烟道变向导管23的两端内侧为内收状锥形口 ;与进烟道变向导管23内两端锥形口对应,在进烟道变向导管23内主导管24的两端内侧上,各设有进烟锥形前塞20和后塞27,与进烟道变向导管23的内收状锥形口配合堵截烟水;进烟主导管24的一端与进烟套座3a螺纹密封连接,并与其中弯曲的通道17相通,另一端封闭。在进烟主导管24封闭端的内侧,设有一个进烟孔26。在进烟端,烟锅14通过其进烟道16与进烟套座3a和烟锅14的座构成的进烟腔18相通,并经过进烟套座3a的进烟孔15和通道17与主导管24相通。在吸烟端,吸嘴I的内孔和排烟腔31相通,吸烟套座3的后出烟孔29和通道30与排烟主导管9相通。在两端的进烟腔18和排烟腔31中可设置过滤纤维或棉花等过滤材料,可一步滤去有害的烟雾,提高吸烟的质量。图2所示,是图I中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说明进烟坠子28的形状和结构,以及与排烟坠悬挂杆5和排烟推杆7的连接关系。在进烟坠子28的上端中间设有上凹口 32,下端中间设有下凸口 33。在上凹口 32的上端两侧通过销轴与排烟坠悬挂杆5的一端为悬挂连接,使进烟坠子28能灵活摆动;在上凹口 32的下端,主导管9从中穿过并与吸烟套座3用螺纹密封联接,不影响进烟坠子28能灵活摆动。下凸口 33与进烟道主导管24相对应,使进烟坠子28·在摆动中不与进烟道主导管24相碰,保证进烟坠子28能灵活摆动。排烟坠子19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进烟坠子28的相同,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拧出水筒10 —端的端盖2,取出一端的吸烟套座3/进烟套座3a,注入半腔的水或滤液,然后回装套座即可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灵便水烟斗,它包括烟锅、水筒和吸嘴,其特征在于:在水筒(10)的两端内分别密封联接有进烟套座(3a)、吸烟套座(3);在水筒(10)内的进烟套座(3a)和吸烟套座(3)之间,设有进烟变向装置和排烟变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坤强
申请(专利权)人:林坤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