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66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包括软管、设置在软管内且用于连接两段线缆的连接板和设置在软管内且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线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在所述软管上套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运动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的紧固环,通过旋转螺钉的方式逐渐的收缩紧固环,进而在收缩的过程中,可进一步的分别带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运动,从而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实现对电缆中的铜线和电缆进行固定的目的,不仅连接更加的方便,而且还可避免电缆中的铜线固定较为松散,而易造成两个连接的电缆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A fast connecting tube for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连接管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
技术介绍
低压线路包括低压架空线路、低压架空绝缘线路、低压电缆线路和室内配电线路,用于直接向低压用电设备输送电能,是低压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压线路可以从公用低压配电网接入,通过低压配电室引出;也可以由用户自备的变配电室的低压配电装置引出。而对低压线路机型施工中,常需要用连接管将两根电缆对接,目前使用的电缆导体连接管的内径是直通的,两根电缆导体相对插入连接管中,在连接管的两端用压模押金进行连接,连接很是麻烦,且在使用压膜押金时,常会因为电缆的线皮的影响,而导致对于电缆中铜线的固定比较松散,进而会使两个电缆之间的连接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前的连接管在使用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压膜工具进行固定,不仅使用麻烦,且在其连接时还存在着,对于电缆中的铜线固定过于松散而导致所连接的两个电缆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包括软管、设置在软管内且用于连接两段线缆的连接板和设置在软管内且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在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线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在所述软管上套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运动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的紧固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固定环和设置在固定环两侧且关于固定环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连接块,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辅助环,所述第一固定块与连接块相间分布且设置在固定环与软管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为锥形结构且设置在连接板上的连接筒和与若干个与连接筒贴合且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固定块,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开设有置于连接筒上的开口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筒与固定环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筒与连接板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块的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紧固环为开口环结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旋转螺钉的方式逐渐的收缩紧固环,进而在收缩的过程中,可进一步的分别带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运动,从而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实现对电缆中的铜线和电缆进行固定的目的,不仅连接更加的方便,而且还可避免电缆中的铜线固定较为松散,而易造成两个连接的电缆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辅助环与固定环的立体图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固定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紧固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软管;2-连接板;3-第一固定组件;4-第二固定组件;5-紧固环;301-第一固定块;302-连接块;303-辅助环;304-固定环;401-连接筒;402-第二固定块;403-开口槽;404-防滑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包括软管1、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连接两段线缆的连接板2和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3,软管1优选为橡胶材质进行制作保证其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在连接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线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4,在软管1上套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运动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的紧固环5,紧固环5为开口环结构,且紧固环5的直径大于软管1的直径,且其紧固环5的两端具有一定的间距,进而在是使用时,可转动螺钉使紧固环5逐渐的收缩,进而实现带动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进行运动的目的。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301、固定环304和设置在固定环304两侧且关于固定环304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连接块302,固定环304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302连接有辅助环303,第一固定块301与连接块302相间分布且设置在固定环304与软管1之间,固定环304为硬质合金制成,而辅助环303则优选的为软一些的合金进行制成,从而可通过第一固定块301来挤压辅助环303,使辅助环303发生一定的形变来实现对电缆的固定,辅助环303可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多个,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固定环304与辅助环303相间设置,以避免在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使辅助环303易容易受到挤压,而造成辅助环303发生形变无法在继续使用的问题。如图1所示,第二固定组件4包括为锥形结构且设置在连接板2上的连接筒401和与若干个与连接筒401贴合且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固定块402,连接筒401与连接板2为一体式结构,连接筒401和连接板2优选为铜合金,而其为一体式结构,可用以避免在两个电缆进行连接时,其中间有过多的接触连接,而易造成两个电缆之间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在相邻两个第二固定块402之间开设有置于连接筒401上的开口槽403,所设置的开口槽403,用以在对电缆中铜线进行固定时,使之具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使其发生形变,进一步通过挤压的方式来实现的对电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连接筒401为锥形结构,在将电缆中的铜线插入至连接筒401内时,可通过逐步的收缩,来实现连接筒401与电缆中的铜线进行紧密的贴合,能有效的避免接电缆中的铜线与连接筒401之间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连接筒401与固定环304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块404,所设置的防滑凸块404为不规则分布设置,用于保证在通过连接筒401和固定环304对电缆进行固定时,其会固定的更加稳定,避免其会在受到轻微的外力时,会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连接两段线缆的连接板(2)和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3),在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线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4),在所述软管(1)上套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运动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的紧固环(5);/n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301)、固定环(304)和设置在固定环(304)两侧且关于固定环(304)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连接块(302),所述固定环(304)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302)连接有辅助环(303),所述第一固定块(301)与连接块(302)相间分布且设置在固定环(304)与软管(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1)、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连接两段线缆的连接板(2)和设置在软管(1)内且用于对线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3),在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对线缆中的铜线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4),在所述软管(1)上套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固定组件(3)和第二固定组件(4)运动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的紧固环(5);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块(301)、固定环(304)和设置在固定环(304)两侧且关于固定环(304)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连接块(302),所述固定环(304)的两侧均通过连接块(302)连接有辅助环(303),所述第一固定块(301)与连接块(302)相间分布且设置在固定环(304)与软管(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的快速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锦平黄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