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164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顶盖包括冷却部分和排气部分,冷却系统包括散热顶盖,冷却气流通道及气体收集通道,所述冷却部分包括主体部分以及集风孔部分,所述集风孔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两端,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顶板,所述主体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冷却部分一体化成型,所述排气部分通过安装孔与所述主体部分相互固定,所述散热顶盖主体部分直接覆盖在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气隔板上,并通过卡扣固定在电池模组顶部,所述冷却风口与所述冷却气流通道连接,所述出气排气口与所述气体收集通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电池模组顶部进行冷却,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A cooling cover and cooling system for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电池发热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散热冷却工作,热量在电池模组内积累会导致电芯电性能下降,寿命衰减等问题,同时,如何在有效散热的情况下保证电芯在极端状况下的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大家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传统的方形电芯电池模组中,一般采用底部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电池模组顶部的冷却效果不佳,另外在电芯中间部位有防爆孔,当电芯在极端情况下漏液产气时,防爆孔可及时释放压力以防止电芯爆炸,但是当单个电芯发生失效喷液后,喷出的高温电解液会直接在模组内飞溅导致整个模组失效,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电池模组顶部进行冷却,同时还能够防止排放电芯防爆孔中喷出的电解液喷射到电池模组其他部位,并及时排出喷射液体,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部分和排气部分,所述冷却部分包括主体部分以及集风孔部分,所述集风孔部分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顶板,所述主体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冷却部分一体化成型,所述排气部分通过安装与主体部分相互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部分采用可塑绝缘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集风孔部分包括连接部以及冷却风口,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冷却风口及所述主体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中轴线上,并靠近一个所述冷却风口。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部分包括排气通道以及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分为进气排气口及出气排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主体部分等长或是所述排气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排气口垂直于所述排气通道,并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分外部。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通道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底端设置有卡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特征的散热顶盖,冷却气流通道及气体收集通道,所述散热顶盖主体部分直接覆盖在所述电池模组的电气隔板上,并通过卡扣固定在电池模组顶部,所述冷却所述冷却风口与所述冷却气流通道连接,所述出气排气口与所述气体收集通道连接。本技术提的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及冷却系统,通过将顶盖分为冷却以及排气两个功能部分,确保了在能够对电池模组的汇流排以及电气隔离板进行冷却的同时,还能够及时排出电芯防爆孔中喷出的电解液,在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也防止了因电解液飞溅造成的意外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电池模组散热顶盖的冷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池模组散热顶盖的排气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冷却部分、11为主体部分、12为集风孔部分、13为顶板、14为侧板、15为安装孔、16为冷却风口、17为连接部、2为排气部分、21为排气通道、22为进气排气口、23为出气排气口、3为冷却气流通道、4为气体收集通道、5为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部分(1)和排气部分(2),冷却部分(1)由主体部分(11)以及集风孔部分(12)构成,集风孔部分(12)连接在主体部分(11)两端,整个冷却部分(1)一体成型,确保整个散热顶盖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提高冷却气流的冷却效果,冷却部分(1)采用可塑绝缘材料制成,可塑绝缘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够保证冷却板对汇流排及电气隔板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质量也较轻,可以进一步减轻整个散热顶盖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部分(11)包括一块顶板(13)以及两块侧板(14),顶板(13)与侧板(14)垂直连接,组合成一个三面板状结构,顶板(13)中轴线上、靠近一个冷却风口(16)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15),用于安装固定排气部分(2),侧板(14)的底端设置有卡扣(7),用于将整个散热顶盖固定在电池模组顶部,主体部分(11)的三面板状结构确保了将散热顶盖固定在电池模组顶部之后,冷却气流通过主体部分时能够直接与电池模组汇流排以及电气隔板相接触,提高冷却性能。集风孔部分(12)包括冷却风口(16)及连接部(1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7)整体成三角形,冷却风口(16)设置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此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气体的流动难度,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排气部分(2)包括排气通道(21)以及排气口,排气口设置在排气通道(21)两端,排气口又包括进气排气口(22)及出气排气口(23),整个排气部分(2)与主体部分(11)等长,保证排气部分(2)能够被冷却部分包裹在内,出气排气口(24)垂直于排气通道(21),并穿过主体部分(11)上的安装孔(15),延伸至主体部分(11)外部,整个排气部分(2)使用金属材料制成,防止电芯内部的膨胀气体及电解液喷出后损坏主体部分(11),排气通道(21)固定在电池膜组顶部,排气部分(2)收集整个电池模组电芯防爆孔喷出的膨胀气体以及点解液,并通过冷却气流输送到电池箱体外部,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如图3所示,将散热顶盖固定在电池模组顶部后,将冷却风口与电池箱体的冷却气流通道(3)连接,冷却气流由靠近进气排气口(23)一端的冷却风口(15)流入散热顶盖,由靠近出气排气口(24)一端的冷却风口(16)流出,并流入冷却气流通道,出气排气口(23)与气体收集通道(4)连接,当电芯膨胀气体以及电解液从电芯的防爆孔喷出时,排气通道(21)收集膨胀气体以及电解液,并在冷却气流的作用下将膨胀气体以及电解液转移至气体收集通道(3)中,并由气体收集通道(3)排放至电池包外部,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而做的实例说明,并不意味着本技术仅仅只有上述一种实施方式,凡是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出的任何修改,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部分和排气部分,所述冷却部分包括主体部分以及集风孔部分,所述集风孔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两端,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顶板,所述主体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冷却部分一体化成型,所述排气部分通过安装与主体部分相互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部分和排气部分,所述冷却部分包括主体部分以及集风孔部分,所述集风孔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两端,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两块侧板及一块顶板,所述主体部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冷却部分一体化成型,所述排气部分通过安装与主体部分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分采用可塑绝缘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孔部分包括连接部以及冷却风口,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冷却风口及所述主体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中轴线上,并靠近一个所述冷却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分包括排气通道以及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分为进气排气口及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源陈伟东徐校良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