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和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43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LED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透镜和显示屏,该透镜包括导光柱和导光台,导光柱具有入光面,以及分别与入光面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分别设置为随着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向外倾斜,导光台的一端与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均连接,另一端为出光面,入光面能够使大角度光线折射进入导光柱内部,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能够对由入光面折射而来的光线进行初步聚拢和混合,并减少光线的出射损失,保证最终出光后具有高的亮度,同时也有较佳的混光效果,满足亮度和出光颜色的使用需求;基于该透镜的显示屏,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较佳的混光效果,满足亮度和出光颜色的使用需求。

A kind of lens and display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和显示屏
本技术涉及LED
,特别涉及一种透镜和LED显示屏。
技术介绍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来显示文字、图片等信息的电子显示装置,目前主要应用如户外显示屏、广告屏以及交通显示屏等。SMD(SurfaceMounted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LED是指贴片式LED贴于线路表面,其具有工艺成熟简单、成本低且尺寸小等优势,用于LED显示屏可显著降低LED显示屏的成本和体积。然而,在LED显示屏中采用SMD-LED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LED灯珠的亮度无法满足显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旨在解决SMD-LED的LED灯珠亮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镜,包括:导光柱,具有入光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入光面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向外倾斜,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朝所述入光面的同一侧延伸;以及导光台,所述导光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台的另一端为出光面;以及导光台,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连接,其另一端为出光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一子侧面和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接,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第一子侧面相接;所述第二子侧面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子侧面向外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还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导光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160°,且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第二子侧面的相交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入光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距离为L’,所述第一子侧面和所述第二子侧面的相交线至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距离为L,所述L和所述L’满足关系式:L’/2≥L≥1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台的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所述导光台的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截面的长宽比为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为平面、内凹的圆弧面或者内凹的球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为自由曲面,所述自由曲面的中部设有分光条纹,所述分光条纹呈左右对称设置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光源组件和至少一个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透镜,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至少一个灯珠,所述透镜的出光面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灯珠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设置为使得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透镜后的发光角度在竖直方向上为5°~-20°,在水平方向上为30°~-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及显示屏的有益效果在于:导光柱的入光面能够使大角度光线折射进入导光柱内部,导光柱的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随着远离入光面分别向外倾斜,能够对由入光面折射而来的光线进行初步聚拢和混合,并且减少光线的出射损失,保证最终出光后具有高的亮度,同时也有较佳的混光效果,满足亮度和出光颜色的使用需求;基于该透镜的显示屏,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较佳的混光效果,满足亮度和出光颜色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右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左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竖直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水平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为:100-透镜;1-导光柱,10-入光面,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21-第一子侧面,122-第二子侧面,120-相交线,13-第三侧面,14-第四侧面;2-固定平台,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3-导光台,30-出光面,31-分光条纹;200-显示屏,9-光源组件,91-电路板,92-灯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图2和图7,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透镜100,包括导光柱1和导光台3,导光柱1具有入光面10,以及分别与该入光面10相接的第一侧面11、第三侧面13、第二侧面12和第四侧面14,入光面10用于与光源对应设置,第一侧面11、第三侧面13、第二侧面12和第四侧面14分别设置为随着远离入光面10的方向向外倾斜,且第一侧面11至第四侧面14均朝入光面10的同一侧延伸,也即该导光柱1的入光面10一侧的端部尺寸小于其另一侧的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柱,具有入光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入光面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向外倾斜,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朝所述入光面的同一侧延伸;以及/n导光台,所述导光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台的另一端为出光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柱,具有入光面,以及分别与所述入光面相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向外倾斜,且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朝所述入光面的同一侧延伸;以及
导光台,所述导光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光台的另一端为出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第一子侧面和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入光面相接,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第一子侧面相接;所述第二子侧面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入光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子侧面向外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还包括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二表面连接于所述导光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一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95°,所述第二子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为90°~160°,且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峰刘华楚文学何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电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