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28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鱼巢结构安装于桥墩上,具有若干围绕在桥墩周围的鱼巢巢体,鱼巢巢体之间相互连接;所述鱼巢巢体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上、下分为进出舱和鱼卵舱,鱼巢巢体的远离所述桥墩侧的巢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进出舱的进出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生态治理技术领域。

Artificial fish nes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water depth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适用于水生态治理

技术介绍
河流是鱼类、微生物等的重要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长、活动和繁殖的空间。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的渠化以及河岸的硬质化,都危害到了生物的天然栖息地。特别是鱼类,硬质化河岸不仅减小了鱼类的活动空间,更是破坏了洪水期鱼类的庇护所,使鱼类难以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长和繁殖,迫使鱼类迁移,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破坏水生态系统。鉴于此,人工鱼巢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人为的提供流速较小、干扰较小的鱼类生活空间,以此修复水生态系统。目前,鱼巢结构在国外河流生态修复中用的较多,而国内尚应用较少。中国专利CN104285865A公布了一种复合型人工鱼巢及其设置方法,包括一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有多层卵粘介质层,各卵粘介质层均由间隔排列的卵粘介质固定杆组成;所述卵粘介质层包括分别设在框架结构顶部和中部的软性介质层和硬性介质层,所述软性介质层中的卵粘介质固定杆上固定有软性卵粘介质,所述硬性介质层中的卵粘介质固定杆上固定有硬性卵粘介质。该专利公布的鱼巢结构为一框架式中空结构,高流速水环境下不能较好地为鱼类提供避难所,而且该结构一般只适于设置在河底、岸脚位置。中国专利CN106417136A公布了一种种多维组合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拼接而成,所述鱼巢单元为正六边形的柱体,所述鱼巢单元包括一个顶面、一个底面、六个侧面和一个巢体,所述顶面和底面设置有封或空,所述侧面上设置有壁或孔,所述巢体内设置有道、腔:所述封,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封盖结构;所述空,是指所述顶面或底面的楼空结构;所述壁,是指所述侧面的壁板结构;所述孔,是指所述侧面的开孔结构;所述道,是指所述巢体内的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管状结构;所述腔,是指所述巢体内的空腔结构。该专利所述鱼巢结构通常只适于设置在岸坡或岸脚位置,与护岸融合。中国专利CN109122449A公布了一种黄鳝鱼巢设置,包括:鱼巢为管状洞穴型,口小里大,长110-120厘米,直径8-12厘米,中间弯曲分岔出一洞口,作黄鳝呼吸空气用,两端洞口一作觅食,一可逃生。鱼巢两端装浮球,使其在水下10-15厘米处平衡,中部下方开适量圆孔直径1.5-2厘米,作黄鳝排泄和水体交换;多巢联结成巢排安放水体,巢排一端设置“凹”形食槽,宽18-20厘米,高15厘米,并与每个鱼巢觅食口相扣联。巢排上方种水生植物,隐蔽遮阴,降温降噪。该专利公布的鱼巢结构主要用于构建黄鳝栖息地,适用种群范围单一。综上所述,现有人工鱼巢结构多适用于河床或河岸,尚不能应用于河道内生物栖息地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鱼巢结构安装于桥墩上,具有若干围绕在桥墩周围的鱼巢巢体,鱼巢巢体之间相互连接;所述鱼巢巢体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上、下分为进出舱和鱼卵舱,鱼巢巢体的远离所述桥墩侧的巢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进出舱的进出鱼孔。所述鱼巢巢体的巢壁上开设有连通其内部鱼卵舱的交换孔。所述鱼卵舱内铺设有一层河床质。所述鱼巢巢体采用FRP材料制成。所述人工鱼巢结构的迎水面为圆弧面。所述人工鱼巢结构沿水流方向的侧面为平面,且两侧平面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桥墩的直径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人工鱼巢结构能够布置在桥墩、水文站支撑柱等位于河流内的柱形结构,且通过多个鱼巢巢体的组合,能够为不同水深的鱼类提供活动空间和洪水期的避难所。本技术中在鱼巢巢体表面开设不同大小的进出鱼孔,为不同的鱼类进入空腔提供便利。在鱼巢底部开设交换孔,满足鱼卵舱内水沙与外界的交换。鱼巢巢体的空腔内含有水动力较小的鱼卵舱,为鱼类的繁殖提供安全空间,可用于修复水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该人工鱼巢结构安装于桥墩1上,人工鱼巢结构具有若干围绕在桥墩1周围的、半圆环形的鱼巢巢体2。本实施例中鱼巢巢体2分层布置于桥墩1周围,每层具有两个鱼巢巢体2,每层的两个半圆环形鱼巢巢体2拼合连接形成套于桥墩1上的环形结构。本例中鱼巢巢体2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分为位于上部的进出舱28和位于下部的鱼卵舱26,鱼巢巢体2的外侧巢壁21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进出舱28的进出鱼孔24,以及连通其内部鱼卵舱26的交换孔25。本实施例中鱼巢巢体2采用FRP材料制成,由厚度均为3cm的圆弧形巢壁21、顶板22和底板23组成。其中圆弧形巢壁21依据桥墩1大小进行定制,其半径为桥墩1半径加上30cm的空腔大小,高度为60cm;顶板22为半圆环形结构,依据桥墩1大小定制,半圆环内半径为桥墩1半径,外半径为桥墩1半径加上30cm的空腔大小;底板23为半圆环形结构,依据桥墩1大小定制,半圆环内半径为桥墩1半径,外半径为桥墩1半径加上30cm的空腔大小。本例中进出鱼孔24距离底板23的距离至少应为20cm,鱼孔设置多个直径,分别为10cm、20cm和30cm,两孔的间距至少应为10cm,以保证巢壁21的强度。本实施例中鱼卵舱26舱高度至少为20cm,舱内形成水动力及干扰较小的空间,为鱼类躲避及繁殖提供场所。另外,舱内泥沙落淤后,为鱼类提供仿河床的基底,有利于鱼类产卵繁殖。在鱼巢放入水下时,可预先在舱底铺设3cm厚的河床质,构建一个初始的仿河床基底。本实施例中交换孔25位于位于鱼卵舱26底部,长度为10cm,高度为5cm,确保当鱼卵舱26内水体悬沙含量较大时,能够在鱼类等生物作用下与外界进行交换,一方面避免大量泥沙淤积导致鱼类失去躲避和繁殖的空间,另一方面避免舱内水体由于缺乏交换而变成死水,不适于鱼类活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人工鱼巢结构沿水流方向两侧的侧面为平面(见图4),且两侧面之间的间距与桥墩1直径相适配。考虑到对行洪要求较高的河道,若在桥墩1两侧布置鱼巢,则影响河道行洪,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将人工鱼巢结构的两侧制成平面,鱼巢仅布置在桥墩1上下游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鱼巢结构安装于桥墩(1)上,具有若干围绕在桥墩(1)周围的鱼巢巢体(2),鱼巢巢体(2)之间相互连接;/n所述鱼巢巢体(2)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上、下分为进出舱(28)和鱼卵舱(26),鱼巢巢体(2)的远离所述桥墩(1)侧的巢壁(21)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进出舱(28)的进出鱼孔(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鱼巢结构安装于桥墩(1)上,具有若干围绕在桥墩(1)周围的鱼巢巢体(2),鱼巢巢体(2)之间相互连接;
所述鱼巢巢体(2)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上、下分为进出舱(28)和鱼卵舱(26),鱼巢巢体(2)的远离所述桥墩(1)侧的巢壁(21)上开设有若干连通其内进出舱(28)的进出鱼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不同水深的人工鱼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巢体(2)的巢壁(21)上开设有连通其内部鱼卵舱(26)的交换孔(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军徐建强杜运领王礼兵郑亨周严赵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