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23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包括加热层包括加热管和连接装置,加热管外表面与连接装置间隙配合,加热层下方与温度监控层间隙配合,显示器下方通过电线与电路板层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显示器直观了解到装置内部的温度从而调节加热管的启动与关闭解决了温度难以控制在最适温度范围,辅助管道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灌溉管道可拆卸连接,辅助管道另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阀可拆卸连接,水阀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管道可拆卸连接,水箱管道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水阀控制水流并且点灌的方式能够使得水管不会被土所堵塞并且能够供给秧苗充足的水分。

A seedling raising device for rice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稻育秧盘技术相关
,具体为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水稻育秧主要是以盘式育苗方式为主。人们为了降低机插过程中的漏秧概率,导致对秧苗的使用量往往很大,以至于水稻秧苗群体密度过大,严重降低了水稻产量。由此看来降低播种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但是水稻播量下降后会导致秧苗密度降低,导致漏种的概率更大。所以我们从育种的条件上来思考解决问题,水稻的外在影响条件温度、土壤水含量和阶段通风。从温度上来看,市场上水稻育秧装置没有控温装置,无法使得在育苗时温度在最适温度给与秧苗最适温度。从土壤水含量上来看,现有的装置采用土中埋水管形式供水,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土进入水管中造成堵塞。水稻秧苗在特殊的阶段需要适当通风来适应外界条件,但是现有装置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包括电路板层和底座,所述底座上方通过螺钉与电路板层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层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壁内表面通过膨胀螺母与加热层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层包括加热管和连接装置,所述加热管外表面与连接装置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下方与温度监控层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上方与培育层间隙配合,所述培育层包括培育皿和营养土层,所述营养土层上方与培育皿间隙配合,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辅助管道、卡套式管接头、灌溉管道、水阀、水箱和水箱管道,所述辅助管道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灌溉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辅助管道另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阀可拆卸连接,所述水阀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水箱管道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可拆卸连接,所述灌溉管道一端与营养土层间隙配合,所述水箱一侧与固定臂焊接,所述固定臂一端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装置盖包括金属钩、封闭盖把、限位孔、全封闭盖、和半封闭盖,所述全封闭盖一侧与封闭盖把焊接,所述半封闭盖一侧与限位孔焊接,所述全封闭盖另一侧通过金属钩与限位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显示器一侧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下方通过电线与电路板层电性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通过电流加热装置中的电阻产生电流热效应从而产生热量,再由温度监控层监控提供信息传到显示器再通过显示器产生信号通过电路板控制加热管,解决了无法控制温度至最适条件的问题;(2)、该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采用供水方式采用重力点灌的方式由重力作用使水流滴入营养土中,并且水箱与灌溉管道之间还有水阀能够控制水流,解决了营养土易堵塞供水管道的问题;(3)、该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由全封闭盖和半封闭盖,同时使用再通过限位孔和金属钩之间的连接由机械关联使得全封闭盖和半封闭盖能够切换,解决了装置无法在需要时密闭和通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培育罐内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装置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盖;2、金属钩;12、封闭盖把;13、限位孔;14、全封闭盖;15、通风口;16、半封闭盖;2、显示器;3、补水装置;31、辅助管道;32、卡套式管接头;33、灌溉管道;34、水阀;4、加热层;41、加热管;42、连接装置;43、膨胀螺母;5、培育层;51、培育皿;52、营养土层;6、温度监控层;7、电路板层;8、固定臂;9、水箱;91、水箱管道;10、底座;101、装置外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包括底座10、电路板层7、补水装置3、装置盖1和显示器2,底座10上方通过螺钉与电路板层7固定连接,电路板层7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周向固定连接,装置外壁101内表面通过膨胀螺母43与加热层4固定连接,加热层4包括加热管41和连接装置42,加热管41外表面与连接装置42间隙配合,加热层4下方与温度监控层6间隙配合,加热层4上方与培育层5间隙配合,培育层5包括培育皿51和营养土层52,营养土层52上方与培育皿51间隙配合,补水装置3包括辅助管道31、卡套式管接头32、灌溉管道33、水阀34、水箱9和水箱管道91,辅助管道3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灌溉管道33可拆卸连接,辅助管道31另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阀34可拆卸连接,水阀34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管道91可拆卸连接,水箱管道9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箱9可拆卸连接,灌溉管道33一端与营养土层52间隙配合,水箱9一侧与固定臂8焊接,固定臂8一端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固定连接,装置盖1包括金属钩11、封闭盖把12、限位孔13、全封闭盖14、和半封闭盖16,全封闭盖14一侧与封闭盖把12焊接,半封闭盖16一侧与限位孔13焊接,全封闭盖14另一侧通过金属钩11与限位孔13可拆卸连接,显示器2一侧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固定连接,显示器2下方通过电线与电路板层7电性连接。其中,装置外壁101内表面通过膨胀螺母43与加热层4固定连接,加热层4包括加热管41和连接装置42,加热管41外表面与连接装置42间隙配合,加热装置可以升温给秧苗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并且为控制温度提供了一个基础,加热层4下方与温度监控层6间隙配合,加热层4上方与培育层5间隙配合,通过温度监控层4的实时测量温度可以让操作者更好的控制温度。其中,补水装置3包括辅助管道31、卡套式管接头32、灌溉管道33、水阀34、水箱9和水箱管道91,辅助管道3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灌溉管道33可拆卸连接,灌溉管道33一端与营养土层52间隙配合,采用点灌的方式能够最大化为秧苗提供水分的同时也能避免土进入水管造成水管堵塞。其中,培育层5包括培育皿51和营养土层52,营养土层52上方与培育皿51间隙配合,将培养皿5置于营养土层52中不仅可以固定培养皿也能够最大化给与秧苗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在取苗时不会伤到苗根。其中,辅助管道31另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阀34可拆卸连接,水阀34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管道91可拆卸连接,水箱管道9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箱9可拆卸连接,水箱9可以能够提供足够的水量,在有足够的水做基础,控制水的量是更为重要,则水阀34就可以在起点控制水的流量。其中,装置盖1包括金属钩11、封闭盖把12、限位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包括底座(10)、电路板层(7)、补水装置(3)、装置盖(1)和显示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方通过螺钉与电路板层(7)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层(7)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壁(101)内表面通过膨胀螺母(43)与加热层(4)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层(4)包括加热管(41)和连接装置(42),所述加热管(41)外表面与连接装置(42)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4)下方与温度监控层(6)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4)上方与培育层(5)间隙配合,所述培育层(5)包括培育皿(51)和营养土层(52),所述营养土层(52)上方与培育皿(51)间隙配合,所述补水装置(3)包括辅助管道(31)、卡套式管接头(32)、灌溉管道(33)、水阀(34)、水箱(9)和水箱管道(91),所述辅助管道(3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灌溉管道(33)可拆卸连接,所述辅助管道(31)另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阀(34)可拆卸连接,所述水阀(34)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与水箱管道(91)可拆卸连接,所述水箱管道(9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与水箱(9)可拆卸连接,所述灌溉管道(33)一端与营养土层(52)间隙配合,所述水箱(9)一侧与固定臂(8)焊接,所述固定臂(8)一端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盖(1)包括金属钩(11)、封闭盖把(12)、限位孔(13)、全封闭盖(14)、和半封闭盖(16),所述全封闭盖(14)一侧与封闭盖把(12)焊接,所述半封闭盖(16)一侧与限位孔(13)焊接,所述全封闭盖(14)另一侧通过金属钩(11)与限位孔(13)可拆卸连接,所述显示器(2)一侧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器(2)下方通过电线与电路板层(7)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用育秧装置,包括底座(10)、电路板层(7)、补水装置(3)、装置盖(1)和显示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方通过螺钉与电路板层(7)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层(7)通过螺钉与装置外壁(101)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壁(101)内表面通过膨胀螺母(43)与加热层(4)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层(4)包括加热管(41)和连接装置(42),所述加热管(41)外表面与连接装置(42)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4)下方与温度监控层(6)间隙配合,所述加热层(4)上方与培育层(5)间隙配合,所述培育层(5)包括培育皿(51)和营养土层(52),所述营养土层(52)上方与培育皿(51)间隙配合,所述补水装置(3)包括辅助管道(31)、卡套式管接头(32)、灌溉管道(33)、水阀(34)、水箱(9)和水箱管道(91),所述辅助管道(31)一端通过卡套式管接头(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李振环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巨丰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灵武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