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1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为具正屈光率的凸凹透镜;该第二透镜为具负屈光率的凸凹透镜;该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的凸凹透镜;该第四透镜为具正屈光率的凸平透镜;该第五透镜为具负屈光率的凹凹透镜;该第六透镜为具正屈光率的凸凸透镜;该第七透镜为具正屈光率的凹凸透镜;该第八透镜为具正屈光率的凸凸透镜;该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相互胶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像面大;分辨率高,解像力均匀度好,对比度高,夜晚也能拍出高对比度图像的要求;畸变小;红外离焦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本技术属于镜头
,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会议、车载监控、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而随着户外运动流行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光学成像镜头被应用在户外运动中,用以进行运动捕捉,因此,对于这些光学成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有的用于户外运动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夜视效果不好,分辨率较低,夜晚下噪点多,对比度很差;畸变低的镜头,其像面较小,像高Ф<7mm;像面较大的镜头,其畸变大,光学畸变大于8%,拍摄物体畸变严重;像面较大的低畸变镜头,其红外共焦性差,红外离焦较大,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第五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八片。进一步的,还包括光阑,该光阑设置在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更进一步的,该光阑紧贴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D22/R22≤1.77,其中,D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通光口径,R22为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nd2>1.9,其中,nd2为该第二透镜在d线的折射率。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120mm<R71<-10mm,其中,R71为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vd6≥46,vd5≤18,vd6-vd5>28,其中,vd5和vd6分别为该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透镜的折射率不同。进一步的,该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ALT<20mm,ALG<11mm,ALT/ALG<2,其中,ALT为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八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八个透镜厚度的总和,ALG为该第一透镜到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空气间隙总和。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八片透镜,通过对各个透镜进行相应设计,具有传函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可实现红外在125lp/mm时,中心MTF>49%,边缘MTF>40%),满足夜晚也能拍出高对比度图像的要求;像面大(像高Ф可大于8mm);畸变低(光学畸变可小于3%);红外共焦性好(红外离焦IRshift可小于3μm)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可见光486-656nm的MTF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可见光486-656nm离焦曲线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红外850nm离焦曲线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可见光486-656nm的MTF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可见光486-656nm离焦曲线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红外850nm离焦曲线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可见光486-656nm的MTF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可见光486-656nm离焦曲线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红外850nm离焦曲线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三个实施例的各个重要参数的数值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lensdata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n该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n第五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n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n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n该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n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八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平面;
第五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
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该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该光阑设置在该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阑紧贴第四透镜的像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天上官秋和李雪慧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