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源降噪自动电话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电话
,特别是一种有源降噪自动电话。
技术介绍
船用自动电话是用于船上各舱室之间日常工作和事务的通信联络的电话,但是船用自动电话所处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噪音,如发动机的声音、海浪的声音、船上作业机械产生的声音,使用电话时,会受到噪音干扰,无法听清楚对方声音。如果漏听或误听重要指令会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在降噪方面,已逐步形成两大技术流派,一种是被动降噪(也称物理降噪),一种是主动降噪(也称有源降噪)。被动降噪的技术特点是利用材料的各种特性,对噪声源采取隔离、减震、阻尼等方式减弱噪声。而主动降噪技术是利用声音做为一种波的特性,通过发射反向声波来对冲原声波并使之减弱甚至消失的方式消除噪音。但是在船用自动电话的应用上还是有进一步降噪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默认为头戴式语音输入方式且结合了有源降噪及头戴式降噪的方式、降噪效果好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及整流电路、摘机供电控制电路、双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及整流电路、摘机供电控制电路、双音频拨号输出控制电路、语音放大及消侧音电路、防摘机拨号噪音干扰电路、话柄语音输出电路、头戴语音输出电路,及与摘机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摘机CPU供电电路、与摘机CPU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连接的摘挂机切换电路、与摘挂机切换电路连接的语音输入切换电路、与语音输入切换电路连接的语音信号传递电路、连接语音信号传递电路与语音放大及消侧音电路的DSP降噪模块、与输入及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及控制芯片均连接的挂机CPU供电电路;摘机CPU供电电路还为摘挂机切换电路供电,语音信号传递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及整流电路、摘机供电控制电路、双音频拨号输出控制电路、语音放大及消侧音电路、防摘机拨号噪音干扰电路、话柄语音输出电路、头戴语音输出电路,及与摘机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摘机CPU供电电路、与摘机CPU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连接的摘挂机切换电路、与摘挂机切换电路连接的语音输入切换电路、与语音输入切换电路连接的语音信号传递电路、连接语音信号传递电路与语音放大及消侧音电路的DSP降噪模块、与输入及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及控制芯片均连接的挂机CPU供电电路;摘机CPU供电电路还为摘挂机切换电路供电,语音信号传递电路还与防摘机拨号噪音干扰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及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二极管D1、第一连接头CON1、压敏电阻RV1;外部电源的正极TIP与整流桥DB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RTN与整流桥DB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整流桥DB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一连接头CON1连接于外部电源的正极TIP与负极RTN之间;压敏电阻RV1连接于外部电源的正极TIP与负极RTN之间;整流桥DB的第一输入端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第二输入端还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的节点,第二端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容C4之间的节点,还与控制芯片的PDETE引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一第一直流电源VDD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摘机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输入及整流电路的整流桥DB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摘机CPU供电电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整流桥DB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摘机CPU供电电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基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控制芯片的DP引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摘机CPU供电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Q4、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五电容C5、第一稳压管DZ1及第二稳压管DZ2;第四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均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为第一直流电源VDD;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还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并与第一稳压管DZ1的阴极连接,第一稳压管DZ1的阳极接地;第二稳压管DZ2的阳极接地,阴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音频拨号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5、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五三极管Q5为NPN型三极管;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基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控制芯片的DTMF引脚连接,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七电容C7与DTMF引脚连接,还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降噪自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放大及消侧音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六三极管Q6为NPN型三极管,第七三极管Q7为PNP型三极管;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亮,严晓风,何浙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科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