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本技术属于无干扰地热聚能
,尤其涉及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
技术介绍
无干扰地热(干热岩)供热技术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一定深处高温岩层钻孔,在钻孔中安装一种密闭的金属换热器,通过换热器传导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与传统地热利用技术的区别在于不开采使用地下热水,可随时随地使用地热,热岩储层换热,无地下热水区域也可开采使用地热,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这一技术用在精深2500米下,聚热能力强。但是现有的地热聚能设备还存在着不具备底部防护减震功能,聚热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地热聚能设备存在着不具备底部防护减震功能,聚热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和不便于的问题。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机组外壳,保温棉层,聚能箱,导出管,中空密封塞,吸热块,底部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机组外壳(3),保温棉层(4),聚能箱(5),导出管(6),中空密封塞(7),吸热块(8),底部防潮层(9),连接管(10),聚能导管(11),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可抽插式片结构(13),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所述的地下换热器(1)分别螺栓安装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棉层(4)包裹在聚能箱(5)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包括地下换热器(1),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机组外壳(3),保温棉层(4),聚能箱(5),导出管(6),中空密封塞(7),吸热块(8),底部防潮层(9),连接管(10),聚能导管(11),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可抽插式片结构(13),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所述的地下换热器(1)分别螺栓安装在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无干扰干热岩供热换热模块(2)螺栓安装在机组外壳(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保温棉层(4)包裹在聚能箱(5)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导出管(6)分别横向一端螺纹连接中空密封塞(7)的内部左端,另一端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右侧上下两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吸热块(8)纵向螺钉连接在聚能箱(5)的内部左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底部防潮层(9)横向胶接在聚能箱(5)的下表面;所述的连接管(10)纵向上端贯穿底部防潮层(9)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聚能箱(5)的下部中间位置进口处;所述的聚能导管(11)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连接管(10)的内部下端;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聚热循环保温管结构(14)和聚能箱(5)相连接;所述的可缓冲减震防护架(15)和机组外壳(3)相连接;所述的聚能防护可调节免扰罩结构(12)包括调节帽(121),密封圈(122),调节杆(123),固定管(124),支撑架(125),拉环(126),防护罩(127),通气网(128)和孔(129),所述的调节帽(121)的下表面四周胶接有密封圈(122);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调节帽(12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杆(123)纵向活动螺纹连接在固定管(124)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管(124)纵向螺纹连接在支撑架(12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架(125)横向螺栓安装在防护罩(127)的内部上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通气网(128)螺钉连接在防护罩(127)的下端;所述的通气网(128)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孔(12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干扰地热聚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抽插式片结构(13)包括透明片(131),抽拉框(132),密封条(133),卡板(134),板(135)和抽拉把手(136),所述的透明片(131)镶嵌在抽拉框(13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抽拉框(132)的外部四周胶接有密封条(133);所述的抽拉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