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703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包括干热岩,所述干热岩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库,所述储水库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生产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夹板,两个夹板之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板和螺纹杆,达到了设备稳定运行的效果,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达到了自动升降的效果,通过设置底座和滚轮,达到了移动方便的效果。

A deep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r for dry heat rock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干热岩地热能资源丰富,常用换热器来进行提取,换热器在在安装过程中,搬运过程浪费人力且无法调节安装高度,使用时,设备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不利于设备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具备夹紧、升降调节和方便移动的优点,解决了设备不牢固、无法调节和搬运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包括干热岩,所述干热岩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库,所述储水库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生产管,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夹板,两个夹板之间设置有螺纹杆,所述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杆。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液压筒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支架。优选的,所述夹板上开设有通孔,且螺纹杆贯穿夹板,两个夹板之间通过螺帽固定。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优选的,电机与套筒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固定在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板和螺纹杆,通过在夹板上开设通孔,利用螺纹杆穿过夹板,用螺帽紧固,夹板对换热器起到夹紧的作用,达到了设备稳定运行的效果,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利用电机带动丝杆,丝杆转动,丝杆两端的丝杆套在丝杆的作用下互相靠近,活动连接杆将固定架顶起,电机反转时,丝杆套在丝杆的作用下互相远离,活动连接杆带着固定架向下移动,达到了自动升降的效果,通过设置底座和滚轮,移动装置时,利用液压杆将底座升起,当滚轮露出地面,即可移动装置,安放装置时,液压杆下降,缓冲块与地面接触即可,达到了移动方便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夹板能够使换热器固定,通过螺帽能够有效避免夹板出现松动,通过丝杆和电机能够有效增强换热器的升降能力,通过滚轮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搬运,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换热器不稳定、无法调节和移动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干热岩、2储水库、3生产管、4注水管、5换热器、6夹板、7螺纹杆、8底板、9底座、10升降装置、11电机、12套筒、13丝杆、14丝杆套、15第一转轴、16固定架、17第二转轴、18活动连接杆、19缓冲块、20液压筒、21液压杆、22顶板、23滚轮、24滚轮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包括干热岩1,干热岩1起到提供地热能的作用,干热岩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库2,储水库2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4,注水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生产管3,注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5,换热器5起到提取热能的作用,换热器5的两端均设置有夹板6,两个夹板6之间设置有螺纹杆7,夹板6上开设有通孔,且螺纹杆7贯穿夹板6,两个夹板6之间通过螺帽固定,螺帽在螺纹杆7的两端分别拧紧,夹板6夹紧换热器5,起到固定的作用,换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底板8与底座9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10,升降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固定在底座9上,电机1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12,电机11与套筒12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套筒12的一端设置有丝杆13,丝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套14,丝杆套1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轴15,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16,固定架1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17,第一转轴15与第二转轴17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杆18,底座9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着套筒12转动,套筒12带着丝杆13转动,丝杆套14在丝杆13的作用下互相靠近,第一转轴15与活动连接杆18转动,活动连接杆18与第二转轴17转动,活动连接杆18将固定架16顶高,固定架16带着底板8升高,换热器5升高,电机11反转时,丝杆套14在丝杆13的作用下互相远离,活动连接杆18带着固定架16向下移动,换热器5下降,起到自动升降的作用。请参阅图4,底座9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块19,缓冲块19起到减震的作用,缓冲块19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筒20,液压筒20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21,液压杆2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2,液压筒20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3,滚轮23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支架24,移动装置时,利用液压杆21带着顶板22升高,顶板22对底座9施加作用力,使底座9升高,底座9带着缓冲块19一起升高,当滚轮23露出时,移动装置即可,安放装置时,将液压杆21落下,底座9压着顶板22向下移动,当缓冲块19与地面接触时,缓冲块19支撑装置,起到方便移动的作用。工作原理:该技术使用时,先将换热器5固定,将螺纹杆7穿过夹板6,夹板6夹住换热器5,用螺帽拧紧,再移动换热器5,液压杆21带着顶板22升高,顶板22对底座9施加作用力,使底座9升高,底座9带着缓冲块19一起升高,滚轮23露出,移动换热器5至合适的位置,调节换热器5的高度,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着套筒12转动,套筒12带着丝杆13转动,丝杆套14在丝杆13的作用下互相靠近,第一转轴15与活动连接杆18转动,活动连接杆18与第二转轴17转动,活动连接杆18将固定架16顶高,固定架16带着底板8升高,换热器5升高,升至合适的位置后,将液压杆21落下,底座9压着顶板22向下移动,当缓冲块19与地面接触时,缓冲块19支撑装置,连通注水管4和生产管3,工作完成。综上所述:该技术通过设置夹板6和螺纹杆7,通过在夹板6上开设通孔,利用螺纹杆7穿过夹板6,用螺帽紧固,夹板6对换热器5起到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包括干热岩(1),所述干热岩(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库(2)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4),所述注水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生产管(3),所述注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的两端均设置有夹板(6),两个夹板(6)之间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换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底板(8)与底座(9)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10),所述升降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一端设置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套(14),所述丝杆套(1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轴(15),所述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17),第一转轴(15)与第二转轴(17)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杆(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包括干热岩(1),所述干热岩(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库(2)的顶部设置有注水管(4),所述注水管(4)的两侧均设置有生产管(3),所述注水管(4)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的两端均设置有夹板(6),两个夹板(6)之间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换热器(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8),所述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底座(9),底板(8)与底座(9)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10),所述升降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一端设置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两端均设置有丝杆套(14),所述丝杆套(1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转轴(15),所述底板(8)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轴(17),第一转轴(15)与第二转轴(17)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杆(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热岩供热系统深层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华胜郑建徽谢泽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学为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