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53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包括牵引车、保温箱、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在保温箱内装有熔盐水溶液,通过汽‑水换热器或水‑水换热器可实现熔盐水溶液的蓄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熔盐水溶液进行蓄热,其蓄热温度高且蓄热量大;在熔盐水溶液处于低温阶段时,利用电热泵辅助供热可实现熔盐水溶液的大温差供热,继而最大程度的实现蓄热车内热源的利用。

A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mobile heat storag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镇地区居民采暖以集中供热为主,但因集中供热存在建设规模大、管网过长损耗严重、供热调节不灵活和供热成本较高等诸多弊端,导致已有的供暖管网,无法快速满足非采暖地区、非采暖期以及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诸多新建小区、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宾馆、健身娱乐场所等特殊热能用户的供暖及供热水需求;同时,目前,我国城市中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耗能工业行业有大量工业余热、废热以蒸汽、中高温热水及高温烟气等形式被排放而白白浪费。在上述供热不足及能源浪费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移动蓄热车,移动蓄热车能够将余热能源进行收集,并能够快速实现非供暖地区的采暖需求。公告号为CN10228786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利用余热蒸汽的方法及供应蒸汽、热水的移动蓄热车,移动蓄热车内存储运输的为余热蒸汽,移动蓄热车除可以供应蒸汽外,还可以通过内置的盘管换热器供应不同温度的热水,克服了热水移动供热车只能单一供应热水的不足,但采用蒸汽做蓄热材料,蓄热罐体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大大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蓄热成本及运输、蓄放热过程、设备静置备用过程的危险性。公布号为CN10698572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移动蓄热车,蓄热装置包括外壳、填充在所述外壳中的导热相变材料和换热装置。移动蓄热车填充有大量的高性能相变材料作为蓄热介质,属于热源端与客户端的热量传递而非介质传递,但现阶段适用于移动蓄热车的中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存在以下问题:(1)相变储能材料的耐久性问题。首先,相变材料在循环相变过程中热物理性质的退化;其次,相变储能材料在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渗漏和挥发的现象,表现为在材料表面结霜;另外,相变材料对基体材料的作用,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得基体材料容易破坏,同时它也会对附属设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作用。(2)相变储能材料的经济性问题。各种相变储能材料及相变储能复合材料价格较高,导致单位热能的储存费用上升,失去了与其他储热方法的比较优势。(3)相变储能材料的储能性能问题。为使储能体更加小巧和轻便,要求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储能性能,但目前的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普遍较差,储能密度普遍小于120J/g,有学者预测在未来数年内,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储能密度有可能提高到150~200J/g。然而,即便达到200J/g,相较目前的储能材料价格,其储能性能依旧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采用熔盐水溶液进行蓄热,其蓄热温度高且蓄热量大;在熔盐水溶液处于低温阶段时,利用电热泵辅助供热可实现熔盐水溶液的大温差供热,继而最大程度的实现蓄热车内热源的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包括牵引车、保温箱、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保温箱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所述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在所述保温箱内装有熔盐水溶液,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设置一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控制阀,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置一第四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四管道和一第三管道相连接,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有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汽-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电热泵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五管道相连接,在第五管道上串接有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在第五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管道,且第十管道与第五管道的连接处位于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之间,电热泵的供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六管道相连接,在第六管道上串接有第六电动控制和第七电动控制阀,在第六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一管道,且第十一管道与第六管道的连接处处于第六电动控制阀和第七电动控制阀之间,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均位于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之间,在第三管道上还串接一第十六电动控制阀,且第十六电动控制阀处于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之间,在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出口处设置一第七管道,在所述第七管道上串接一第八电动控制阀,在所述保温箱下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六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出水端和第七管道出水端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六管道相连接,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八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十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一电动控制阀,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九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九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二电动控制阀,在所述第八管道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上分别设置一第十二管道和第十三管道;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四管道,在所述第十四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三电动控制阀,在所述保温箱下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七管道,在所述第十七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五电动控制阀,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八管道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与循环水泵、电热泵、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第三电动控制阀、第四电动控制阀、第五电动控制阀、第六电动控制阀、第七电动控制阀、第八电动控制阀、第九电动控制阀、第十电动控制阀、第十一电动控制阀、第十二电动控制阀、第十三电动控制阀、第十五电动控制阀、第十六电动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地,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所述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五管道,在所述第十五管道上串接一第十四电动控制阀,所述第十四电动控制阀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一压力传感器,在第十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流量传感器,在第十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在第九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流量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保温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若干呈左右交错分布状态导流隔离板,在保温箱的内部前后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固定导流隔离板前后侧壁的支撑架,在导流隔离板的导流作用下,熔盐水溶液在保温箱内呈蛇形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熔盐水溶液为NaNO3或KNO3或K2CO3或CaCl2或MgCl2或NH4Cl与水的混合液。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第十三管道、第十四管道、第十五管道、第十六管道和第十七管道外侧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包括牵引车和保温箱,所述保温箱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其特征是,该移动蓄热车还包括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在所述保温箱内装有熔盐水溶液,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设置一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控制阀,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置一第四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四管道和一第三管道相连接,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有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汽-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电热泵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五管道相连接,在第五管道上串接有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在第五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管道,且第十管道与第五管道的连接处位于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之间,电热泵的供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六管道相连接,在第六管道上串接有第六电动控制和第七电动控制阀,在第六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一管道,且第十一管道与第六管道的连接处处于第六电动控制阀和第七电动控制阀之间,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均位于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之间,在第三管道上还串接一第十六电动控制阀,且第十六电动控制阀处于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之间,在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出口处设置一第七管道,在所述第七管道上串接一第八电动控制阀,在所述保温箱下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六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出水端和第七管道出水端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六管道相连接,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八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十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一电动控制阀,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九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九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二电动控制阀,在所述第八管道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上分别设置一第十二管道和第十三管道;/n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四管道,在所述第十四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三电动控制阀,在所述保温箱下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七管道,在所述第十七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五电动控制阀,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八管道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器与循环水泵、电热泵、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第三电动控制阀、第四电动控制阀、第五电动控制阀、第六电动控制阀、第七电动控制阀、第八电动控制阀、第九电动控制阀、第十电动控制阀、第十一电动控制阀、第十二电动控制阀、第十三电动控制阀、第十五电动控制阀、第十六电动控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温差移动蓄热车,包括牵引车和保温箱,所述保温箱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其特征是,该移动蓄热车还包括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循环水泵、汽-水换热器、电热泵、水-水换热器和中央控制器均设置在所述牵引车的底盘上,在所述保温箱内装有熔盐水溶液,在所述保温箱上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一管道,且第一管道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相连接,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设置一第二管道,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第一电动控制阀,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进水口设置一第四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四管道和一第三管道相连接,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有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汽-水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电热泵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五管道相连接,在第五管道上串接有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在第五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管道,且第十管道与第五管道的连接处位于第四电动控制阀和第五电动控制阀之间,电热泵的供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进口之间通过第六管道相连接,在第六管道上串接有第六电动控制和第七电动控制阀,在第六管道上设置一与第三管道相贯通的第十一管道,且第十一管道与第六管道的连接处处于第六电动控制阀和第七电动控制阀之间,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均位于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之间,在第三管道上还串接一第十六电动控制阀,且第十六电动控制阀处于第十管道和第十一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之间,在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供热流体出口处设置一第七管道,在所述第七管道上串接一第八电动控制阀,在所述保温箱下部设置一与保温箱内部相贯通的第十六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出水端和第七管道出水端以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六管道相连接,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八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十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进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一电动控制阀,所述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和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以并联方式与一第九管道相连接,在电热泵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路上串接一第九电动控制阀,在水-水换热器的吸热流体出口的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二电动控制阀,在所述第八管道上设置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汽-水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上分别设置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琪珑吴玉麒周青桑宪辉朱茂霞田国良陶龙闫冬梅李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