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热、温泉热水供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地说是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
、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减排及环境问题凸显,利用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重视,为更好的减少建筑能源损耗,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等低品质热源回收的产品已趋于成熟
。
[0003]目前,随着煤
、
电
、
油
、
气
、
水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酒店业的能耗成本已经占到酒店营业收入的
15%
~
20%
,降低能耗成为酒店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
而在温泉酒店的能耗中,制冷
、
采暖
、
温泉热水在能耗中占比较大
。
如何利用低品质热源回收产品,实现温泉酒店制冷
、
采暖及温泉热水的能耗消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
、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本系统可大大降低温泉酒店建筑夏季用冷
、
冬季用热
、
温泉水加热能耗,从而可降低酒店能耗成本
。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r/>、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温泉废水保温箱
、
第一换热器
、
温泉原水保温箱
、
水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
、
控制器,在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及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用于实现温泉水依次在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及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循环流动或在水源热泵和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循环流动;在所述温泉废水保温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第二循环管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水源热泵之间设置一第三循环管路,在所述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之间设置第四循环管路,所述第四循环管路用于实现所述建筑
/
空调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或第三循环管路之间的贯通,在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和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循环管路,所述第五循环管路用于实现热传递介质依次在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和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
、
第一循环管路
、
第二循环管路
、
第三循环管路
、
第四循环管路和第五循环管路的运行
。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管道
、
第二管道
、
第三管道
、
第四管道
、
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实现水源热泵的放热侧与所述温泉原水保温箱的贯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实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贯通,在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处与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处之间设置一第一电控阀,在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分别设置一第二电控阀和
第三电控阀
。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五管道
、
第六管道
、
第二循环水泵,所述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实现所述温泉废水保温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吸热侧的贯通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五管道上
。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循环管路包括第七管道
、
第八管道
、
第三循环水泵,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实现所述第一换热器放热侧与所述水源热泵吸热侧的贯通,所述第三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七管道上,在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上分别设置一第四电控阀和第五电控阀
。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循环管路包括第九管道
、
第十管道,所述第九管道和第十管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的一侧相贯通,在所述第九管道的另一端以并联方式引出的第十一管道和第十二管道分别与所述第四管道和第七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十管道的另一端以并联方式引出的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四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八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十一管道
、
第十二管道
、
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四管道上分别设置一第六电控阀
、
第七电控阀
、
第八电控阀
、
第九电控阀
。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循环管路包括第十五管道
、
第十六管道
、
第十七管道,所述第十五管道实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与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的贯通,所述第十六管道实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与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的贯通,所述第十七管道实现所述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与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的贯通,在所述第十七管道上设置一第四循环水泵,在所述第十五管道和第十六管道上分别设置一第十电控阀和第十一电控阀
。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变送器和第二温度变送器,在所述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温度变送器和第四温度变送器,在所述第七管道和第八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五温度变送器和第六温度变送器,在所述第九管道和第十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七温度变送器和第八温度变送器,在所述第十五管道和第十六管道分别设置有第九温度变送器和第十温度变送器,在所述第十七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第十一温度变送器和第十二温度变送器
。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系统结构组成简单,便于在酒店内实施建造;在冬季采暖季,水源热泵可利用温泉废水的余热实现温泉原水的加热,从而可降低温泉原水加热能耗,在利用温水废水余热完成温泉原水的加热后,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水源热泵还可利用温泉废水余热实现向建筑末端供暖,从而可降低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载荷,继而降低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电能消耗,水源热泵在谷电阶段运行,可有效降低其运行成本;在空调制冷季,利用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的冷凝热可实现温泉原水的预热,预热完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
、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温泉废水保温箱
、
第一换热器
、
温泉原水保温箱
、
水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
、
控制器,在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及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设置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用于实现温泉水依次在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及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循环流动或在水源热泵和温泉原水保温箱之间循环流动;在所述温泉废水保温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一第二循环管路,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水源热泵之间设置一第三循环管路,在所述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之间设置第四循环管路,所述第四循环管路用于实现所述建筑
/
空调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或第三循环管路之间的贯通,在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和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循环管路,所述第五循环管路用于实现热传递介质依次在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建筑采暖
/
空调末端和建筑采暖
/
空调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
、
水源热泵
、
第一循环管路
、
第二循环管路
、
第三循环管路
、
第四循环管路和第五循环管路的运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
、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管道
、
第二管道
、
第三管道
、
第四管道
、
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实现水源热泵的放热侧与所述温泉原水保温箱的贯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实现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贯通,在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处与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处之间设置一第一电控阀,在所述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上分别设置一第二电控阀和第三电控阀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回收型酒店冷
、
热
、
温泉热水供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五管道
、
第六管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旭,闫冬梅,文静,沈鲁光,赵小会,吴玉麒,桑宪辉,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