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缠绕管及空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49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螺旋缠绕管及空气换热器,属于天然气燃烧余热利用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空气进口,壳体顶部设有空气出口,壳体外部设有烟气汇流进口管和烟气汇流出口管,烟气汇流进口管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进口管,烟气汇流出口管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出口管,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分别贯穿壳体布置,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成组相对应布置,相对应的一组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之间通过多层螺旋缠绕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换热效率高。

Multilayer spiral wound tube and air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螺旋缠绕管及空气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螺旋缠绕管及空气换热器,属于天然气燃烧余热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天然气导热油锅炉中,从炉膛经排烟管道排出的烟气温度高达300℃-500℃,其天然气热量损失通常为30%-40%,因此有效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是天然气导热油锅炉节能的主要方向,也是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已有多种形式的换热装置进行高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但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换热效果差等诸多缺点,余热利用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螺旋缠绕管及空气换热器,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换热效率高。本技术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包括至少两层同心布置的螺旋缠绕管,相邻层螺旋缠绕管之间有间隔缝隙,螺旋缠绕管两端设有管板,螺旋缠绕管两端分别伸出管板设置。螺旋缠绕管伸出管板长度为L,2.0mm≤L≤4.0mm。本技术所述的采用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空气进口,壳体顶部设有空气出口,壳体外部设有烟气汇流进口管和烟气汇流出口管,烟气汇流进口管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进口管,烟气汇流出口管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出口管,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分别贯穿壳体布置,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成组相对应布置,相对应的一组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之间通过多层螺旋缠绕管连通。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烟气汇流进口管连接外部排烟管道,高温烟气从烟气汇流进口管进入,分流到烟气分流进口管,然后进入多层螺旋缠绕管的管腔内,从每层螺旋缠绕管中流过,经过烟气分流出口管和烟气汇流出口管排出。常温空气从空气进口进入,在壳体中间经过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进入螺旋缠绕管之间的间隔缝隙,便于换热空气的流通,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换热后的空气用作助燃空气,充分利用了高温烟气的余热。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主要用于天然气导热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采用多层螺旋缠绕管,利用其特有的热膨胀自行补偿,使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大幅度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增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保证了换热空气流量,并且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所述的烟气分流进口管和烟气分流出口管之间设有至少2组顺次连通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多层螺旋缠绕管从上往下并排放置,相邻的多层螺旋缠绕管之间通过弯管箱连接。所述的相邻多层螺旋缠绕管之间设有挡流板。所述的烟气汇流进口管一端封闭,烟气汇流进口管另一端设有汇流管法兰A;烟气汇流出口管一端封闭,烟气汇流出口管另一端设有汇流管法兰B。所述的烟气汇流进口管的封闭端和烟气汇流出口管的封闭端位于壳体同一侧。所述的烟气分流进口管通过分流管法兰A连接管板A;烟气分流出口管通过分流管法兰B连接管板B。所述的烟气汇流进口管底部设有筋板A;烟气汇流出口管底部设有筋板B。所述的壳体底部设为倒锥台形,壳体顶部设为圆台形,壳体、烟气汇流进口管和烟气汇流出口管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支撑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螺旋缠绕管结构坚固,适用性强,易于制造;多层螺旋缠绕管设为多层同心结构,增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保证换热空气的流量,常温空气充分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天然气导热油锅炉的助燃空气温度上升,改善燃烧条件,提高加热温度,降低天然气燃烧量,节约能源;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热膨胀自行补偿,热膨胀自行补偿,使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加工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向示意图,图5是图3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进口2、筋板A3、烟气汇流出口管4、汇流管法兰B5、烟气分流出口管6、挡流板A7、烟气汇流进口管8、烟气分流进口管9、分流管法兰A10、多层螺旋缠绕管11、空气出口12、壳体13、挡流板B14、挡流板C15、支撑杆16、弯管箱法兰A17、弯管箱18、保温层19、支撑腿20、筋板B21、汇流管法兰A22、分流管法兰B23、弯管箱法兰B;10.1、管板A10.2、内层螺旋缠绕管10.3、中间螺旋缠绕管10.4、外层螺旋缠绕管10.5、管板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包括至少两层同心布置的螺旋缠绕管,相邻层螺旋缠绕管之间有间隔缝隙,螺旋缠绕管两端设有管板,螺旋缠绕管两端分别伸出管板设置。螺旋缠绕管伸出管板长度为L,2.0mm≤L≤4.0mm。通常地,L可以为2.0mm、2.5mm、3.0mm或3.5mm。螺旋缠绕管可以布置3层,包括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外层螺旋缠绕管10.4,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和外层螺旋缠绕管10.4,从内向外顺次套装在一起,内层螺旋缠绕管10.2和中间螺旋缠绕管10.3之间,以及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和外层螺旋缠绕管10.4之间留有间隔缝隙,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外层螺旋缠绕管10.4一端连通管板A10.1,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外层螺旋缠绕管10.4另一端连通管板B10.5。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高温烟气从管板A同时进入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外层螺旋缠绕管10.4,从管板B排出,高温烟气呈螺旋状运动,延长了热交换时间。空气能够充分进入内层螺旋缠绕管10.2、中间螺旋缠绕管10.3和外层螺旋缠绕管10.4之间的间隔缝隙,空气与螺旋缠绕管接触面积也大大增加,能够充分实现热交换,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充分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热能。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包括壳体12,壳体12底部设有空气进口1,壳体12顶部设有空气出口11,壳体12外部设有烟气汇流进口管7和烟气汇流出口管3,烟气汇流进口管7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进口管8,烟气汇流出口管3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出口管5,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分别贯穿壳体布置,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成组相对应布置,相对应的一组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之间通过多层螺旋缠绕管10连通。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10一端设有管板A,管板A连通烟气分流进口管,多层螺旋缠绕管10另一端设有管板B,管板B连通烟气分流出口管。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之间设有至少2组顺次连通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多层螺旋缠绕管10从上往下并排放置,相邻的多层螺旋缠绕管10之间通过弯管箱17连接。弯管箱17一端设有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螺旋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同心布置的螺旋缠绕管,相邻层螺旋缠绕管之间有间隔缝隙,螺旋缠绕管两端设有管板,螺旋缠绕管两端分别伸出管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螺旋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同心布置的螺旋缠绕管,相邻层螺旋缠绕管之间有间隔缝隙,螺旋缠绕管两端设有管板,螺旋缠绕管两端分别伸出管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其特征在于,螺旋缠绕管伸出管板长度为L,2.0mm≤L≤4.0mm。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壳体(12)底部设有空气进口(1),壳体(12)顶部设有空气出口(11),壳体(12)外部设有烟气汇流进口管(7)和烟气汇流出口管(3),烟气汇流进口管(7)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进口管(8),烟气汇流出口管(3)上连通若干烟气分流出口管(5),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分别贯穿壳体(12)布置,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成组相对应布置,相对应的一组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之间通过多层螺旋缠绕管(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螺旋缠绕管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烟气分流进口管(8)和烟气分流出口管(5)之间设有至少2组顺次连通的多层螺旋缠绕管,多层螺旋缠绕管(10)从上往下并排放置,相邻的多层螺旋缠绕管(10)之间通过弯管箱(17)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丹李智刚张爱红顾晓光康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美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