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4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换热器,包括燃烧室、换热室和燃烧器及附属管路;其特点是还包括换热壳体,燃烧室和换热室内部连通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燃烧室的一端连接燃烧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室与换热室一端连接;换热室另一端设置为气液混合物出口;换热壳体沿燃烧室/换热室径向方向设置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燃烧室一侧,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换热室一侧;换热壳体与燃烧室及换热室构成的空间为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以尽可能利用热能为原则进行设计,将燃烧室和换热室集成于同一换热壳体内,结构简单,体积小,有效利用热能,换热效率高,既能够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又环保节能。

A combustion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燃烧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皮革生产的燃烧换热器包括燃烧室和蒸发室,燃烧室一端设进气口和进火口,另一端连接蒸发室,在蒸发室内设置需要加热蒸发的产品,其原理是燃烧室提供液体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促使液体沸腾汽化,蒸发时气液两相完全分离。现有技术中燃烧换热器以煤炭作为燃料,使用煤炭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热烟气作为换热介质,热烟气通入蒸发室,携带的大量热量可用于产品的蒸发。缺点是燃料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中灰尘较多,若直接通入蒸发室,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并且热烟气从蒸发室排放出还会污染环境;另外这种燃烧换热器的热能利用率低,燃烧换热器使用寿命短。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811129910.4,申请日20180927,申请公布号CN109028126A,申请公布日20181218,公开了“一种燃烧换热器”,它主要包括燃烧器和换热器,所述燃烧器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其外表面刷涂有一层高温银粉漆,燃烧器的一端通过一过渡圆台设有燃气入口,燃烧器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用于排出烟气并传递热量的第一烟箱;所述换热器通过支板设置在燃烧器的顶部,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烟箱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烟箱与排烟管连接,所述排烟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烟箱的上端部,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一烟管法兰,所述燃烧器内设置有多根换热管,且每根换热管之间均设置有供烟气通过的间隙,它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有效减少热量损耗等特点。该技术方案虽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效减少热量损耗的燃烧换热器,但是其换热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换热得到的热空气为洁净气体,用于产品蒸发使用时可有效避免对产品的污染,天然气为洁净能源,在本换热器内得到充分燃烧,最大化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换热器,包括燃烧室、换热室和燃烧器及附属管路,本技术所述附属管路包括燃烧器的供料管路,所述燃烧器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特点是还包括换热壳体,所述燃烧室和换热室内部连通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燃烧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室与换热室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室另一端设置为气液混合物出口;所述换热壳体沿燃烧室/换热室径向方向设置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燃烧室一侧,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换热室一侧;所述换热壳体与燃烧室及换热室构成的空间为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本技术在燃烧室和换热室外侧设置换热外壳,使燃烧室既作为供热设备进行供热又作为换热设备进行换热;应用时,换热介质首先进入换热室进行一次换热,然后进入燃烧室外侧进行二次换热,这样一次换热时只要达到稍低于目标温度的温度,经过燃烧室外侧的二次换热后达到目标温度,与现有技术只使用换热室(或称为换热器)进行换热相比减少了燃烧室到换热室之间的热量损耗,增加换热行程,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室内设若干平行分布的换热管,管内流通的介质为燃烧热气。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与燃烧器连接的一端为进火口,与第一连接室连接的一端为出火口,所述燃烧室使用310S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燃烧室外侧的换热壳体对应设置为弧形,使燃烧室外部的换热区更贴近燃烧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室面对出火口的内侧设隔火板,防止燃烧室内喷出的火焰对第一连接室的破坏,所述隔火板为310S不锈钢板。进一步地,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引风机,引导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向用热装置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气液混合物出口连接第二连接室,所述第二连接室设与换热壳体外部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连接第二引风机,引导换热后在第一连接室和换热管内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外排;所述第二连接室设置导向斜板,所述导向斜板的倾斜方向为远离开口的一端靠近换热管,连接开口的一端远离换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包括数量相同的一级换热管和二级换热管,所述一级换热管和二级换热管平行并列设置,所述一级换热管一端连接第一连接室,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室与二级换热管一端连接,二级换热管另一端连接换热壳体外部的出口,所述出口连接第二引风机,引导换热后在第一连接室和换热管、第三连接室内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外排;二级换热管靠近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首先与二级换热管壳程进行首次换热,在进入一级换热管壳程进行再次换热,在换热介质离开换热室时能够达到稍低于目标温度的温度,最后进入燃烧室外侧进行二次换热,达到目标温度,将换热管进行层级的划分,有效增加燃烧热气的管程,使燃烧热气尽可能多的与换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使换热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室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下底边设置为换热管的支撑板,斜腰的倾斜方向使所述一级换热管向二级换热管的空间逐渐缩小,一级换热管出来的燃烧热气进入第三连接室,冲击上底板,设置斜腰可以使在同样的条件下,燃烧热气快速进入二级换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壳体与燃烧室、第一连接室、换热室、第二连接室/第三连接室构成的空间设置为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在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内,所述换热壳体、燃烧室、换热室、第一连接室、第二连接室/第三连接室所有与换热介质接触的表面满布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分布走向与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进口至换热介质出口的流通方向一致,燃烧室和换热室所暴露在换热壳体中的部分都是有效的散热部分,也会有换热介质流通,满布散热片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最大程度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包括换热室的换热管外壁上的第一换热部、燃烧室上的第二换热部、第一连接室上的第三换热部,第三连接室上的第四换热部,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第一换热部为铝质散热片,环绕在换热管外壁上;所述第一换热部呈波纹形,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第二换热部为不锈钢材质制作的散热片,环绕在燃烧室外壁上不易腐蚀断裂,第二换热部与燃烧室焊接固定,防脱落;所述第二换热部呈波纹形,增加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宽度为30-50mm,厚度为0.25-0.3mm。使用时,燃烧器以天然气为燃料,在进火口和出火口之间的燃烧室内燃烧,喷出的火焰冲击第一燃烧室时设计有隔火板,燃烧热气通过第一连接室,热量也会传递到第一连接室,因此在第一连接室设置第三换热部,燃烧热气进入换热室,从换热介质进口进入的循环空气通过换热管上的第一换热部预热后与燃烧室上的第二换热部换热,在换热介质出口前换热介质达到目标温度,由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引风机引导至需热设备,进行生产;第一连接室和换热管内产生的气液混合物由第二引风机引导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以尽可能利用热能为原则进行设计,将燃烧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换热器,包括燃烧室、换热室和燃烧器及附属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壳体,所述燃烧室和换热室内部连通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燃烧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室与换热室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室另一端设置为气液混合物出口;所述换热壳体沿燃烧室/换热室径向方向设置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燃烧室一侧,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换热室一侧;所述换热壳体与燃烧室、第一连接室及换热室构成的空间为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换热器,包括燃烧室、换热室和燃烧器及附属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壳体,所述燃烧室和换热室内部连通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内;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燃烧器,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室与换热室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室另一端设置为气液混合物出口;所述换热壳体沿燃烧室/换热室径向方向设置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设置在燃烧室一侧,所述换热介质进口设置在换热室一侧;所述换热壳体与燃烧室、第一连接室及换热室构成的空间为换热介质流通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内设若干平行分布的换热管,管内流通的介质为燃烧热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为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与燃烧器连接的一端为进火口,与第一连接室连接的一端为出火口,所述燃烧室使用310S不锈钢材质制作;所述燃烧室外侧的换热壳体对应设置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室面对出火口的内侧设隔火板,所述隔火板为310S不锈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出口连接第一引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烧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物出口连接第二连接室,所述第二连接室设与换热壳体外部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连接第二引风机,引导换热后在第一连接室和换热管内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外排;所述第二连接室设置导向斜板,所述导向斜板的倾斜方向为远离开口的一端靠近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奕朱佳曦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元鸿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