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32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包括左侧板上设有电源线孔的壳体和设有接线孔的壳体右侧盖,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由电阻R1、R2、R3、R4、R5、电容C1、C2、C3、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X1、DX2、DX3、模块M1、M2、晶振X、接线排T1及T2所形成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由电阻R6、R7、R8、R9、R10、R11、R12、R13、电解电容C4、三极管BG1、BG2、功放管BG3、BG4、BG5、BG6、接线排T3及T4所构成的功放电路板,两电路板通过焊接叠加而连成一体并固定在壳体内,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1输入端由导线与电源插头电连接,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2输出端与功放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3输入端由线束电连接,功放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4输出端与传能带二端由导线电连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油节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脑感应式节 油节气装置。该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与燃油燃气设备配套,可用于各种燃油 锅炉、机动车和船舶等燃油燃气设备上用。技术背景不管是液态还是气态,分子之间都存在一种束缚力,即万有引力,在 该束缚力的作用下,燃油体或燃气体内所有的油分子或气体分子都以分子 团状态出现,使分子团中的油分子或气体分子与氧接触机率减小从而发生 不完全燃烧,由此,降低了燃油或燃气的效率,使能源的消耗大大提高, 各种燃油或燃气锅炉、机动车辆及船舶等上都要使用到燃油或燃气设备, 尤其是燃油锅炉,在工矿企业使用的供热锅炉和集中供热用的大功率锅炉 一般均为燃油锅炉,燃油锅炉还广泛应用于宾馆、旅馆、饭店及办公楼, 因而,燃油锅炉的普及与节约油耗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它不但 能使油体或气体达到的完全燃烧或接近完全燃烧,以利于能量获得充分释 放,且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大大降低废气的排放,而且,结构 简单,使用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技术的微电脑 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具有一壳体和壳体右侧盖,所述的壳体的左侧板上设 有一电源线孔,所述的壳体右侧盖上设有一接线孔,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功放电路板,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由电阻Rl、R2、 R3、 R4、 R5、电容C1、 C2、 C3、 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X1、 DX2、 DX3、 模块M1、 M2、晶振X、接线排Tl及T2所形成并电连接,所述的功放电路 板由电阻R6、 R7、 R8、 R9、 RIO、 Rll、 R12、 R13、电解电容C4、三极管BG1、 BG2、功放管BG3、 BG4、 BG5、 BG6、接线排T3及T4所构成并电连接,所述 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和所述的功放电路板通过焊接叠加而连成一体并固 定在壳体内,且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1的输入端由导线 与一电源插头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2的输 出端与所述的功放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3的输入端通过线束分别形成电连 接,所述的功放电路板上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与一传能带的二端通过导线 分别形成电连接,所述的传能带由双排电缆、与双排电缆二端分别形成电 连接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所构成,所述的双排 插针头接线端子上的上排插针头与下排插针头分别通过导线形一一成电连 接,所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上的上排插针头座与相邻的下排插针头 座从左至右分别通过导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一端通 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上的下排插针头座左端的首位形成 电连接,所述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 接线端子上的下排插针头的右端的未位形成电连接。由于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是通过微电脑技术,周 期性的发生一系列频率不同、波形特殊的交变电磁能,经过放大并通过传 能带,把电磁能感应到油管或气管中,使油体内的油分子或气体内的气分 子极化、受控、谐振,增强油分子或气分子的活力,打碎分子团内的油分 子或气分子之间束缚,成为自由分子,在燃烧前的瞬间,使它与空气中的 氧分子充分结合,达到油体或气体的完全燃烧或接近完全燃烧,使能量获得充分释放,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大大降低废气的排放,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功能。该装置可节能5%左右的燃油耗量或燃气耗量,由于工 作电压是直流12V低电压,且能量传送是感应式的,不直接与油体或气体 接触,确保了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在使用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 板和功放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传能带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放大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传能带的双排插针 头座接线端子放大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作进一步 的详细描述。参见图l、图2和图3,该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由所 述的壳体l、所述的壳体l内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功放电路板5及所 述的传能带7所组成。所述的壳体1的左侧板上设有一电源线孔,所述的壳体1的右侧还装 配有一壳体右侧盖2,所述的壳体右侧盖2上制有一接线孔3。所述的壳体l内设有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功放电路板5,所述的电 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由电阻R1、 R2、 R3、 R4、 R5、电容C1、 C2、 C3、 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X1、 DX2、 DX3、模块M1、 M2、晶振X、接线排T1及T2 所组成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由电阻R6、 R7、 R8、 R9、 RIO、 Rll、 R12、 R13、电解电容C4、三极管BG1、 BG2、功放管BG3、 BG4、 BG5、 BG6、接线排T3及T4所构成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 和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通过叠加焊接构成一体,并固定在所述的壳体1内。所述的传能带7由双排电缆8、与双排电缆8 二端分别形成电连接的双 排插针头接线端子9、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所构成,所述的双排插针 头接线端子9上的上排插针头与下排插针头分别通过导线形成电连接,所 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上的上排插针头座与相邻的下排插针头座从 左至右分别通过导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l的输入端由导线与一电源 插头6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2的输出端 与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上的接线排T3的输入端通过线束形成电连接,所述 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 上的下排插针头座左端的首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另 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9上的下排插针头的右端的未 位形成电连接。本技术的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的工作状况是先由电源从电 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1的输入端进入,然后,电磁能发生器电 路板4中的模块Ml产生的信号经过模块M2进行一级信号放大后,通过接 线排T2的输出端输出,功放电路板5通过接线排T3上的输入端把电磁能 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2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通过三极管BG1、 BG2 进行二级电压放大,再通过功放管BG3、 BG4、 BG5、 BG6的电流放大,最后, 由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上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通过环绕在设备油管或气管上的传能带7把电磁能能感应到油管或气管内的油体或气体中,使油体或 气体内的油分子或气体分子极化、受控、谐振,增强油分子或气体分子的 活力,打碎分子团内的油分子或气体分子之间束缚,成为自由分子,在燃 烧前的瞬间,使它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充分结合,达到油体或气体的完全燃 烧或接近完全燃烧,使能量获得充分释放,从而提高各种燃油燃气设备的 燃烧效率,节油节气环保。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电脑感应式节油节气装置,它包括一壳体(1)和壳体右侧盖(2),所述的壳体(1)的左侧板上设有一电源线孔,所述的壳体右侧盖(2)上设有一接线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功放电路板(5),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由电阻R1、R2、R3、R4、R5、电容C1、C2、C3、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X1、DX2、DX3、模块M1、M2、晶振X、接线排T1及T2所形成并电连接,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由电阻R6、R7、R8、R9、R10、R11、R12、R13、电解电容C4、三极管BG1、BG2、功放管BG3、BG4、BG5、BG6、接线排T3及T4所构成并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和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通过焊接叠加而连成一体并固定在壳体(1)内,且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1的输入端由导线与一电源插头(6)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磁能发生器电路板(4)上的接线排T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上的接线排T3的输入端通过线束分别形成电连接,所述的功放电路板(5)上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与一传能带(7)的二端通过导线分别形成电连接,所述的传能带(7)由双排电缆(8)、与双排电缆(8)二端分别形成电连接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9)、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所构成,所述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9)上的上排插针头与下排插针头分别通过导线形一一成电连接,所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上的上排插针头座与相邻的下排插针头座从左至右分别通过导线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座接线端子(10)上的下排插针头座左端的首位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接线排T4的输出端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双排插针头接线端子(9)上的下排插针头的右端的未位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震张凤娣王怡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震隆微机控制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